凸缘式底火

✍ dations ◷ 2025-07-11 18:19:43 #凸缘式底火

凸缘式底火(rimfire)是现今两大主流底火形式中的其中一种,因此使用这种底火的子弹又称为凸缘底火子弹(rimfire ammunition)。“凸缘”之定义来自于弹壳底板与弹壳本体的直径比,亦及弹壳底板直径大于弹壳者即称为“凸缘”(rimmed);若弹壳底板直径与弹壳本体直径相等,则称为“无缘式”(Rimless)。凸缘式底火中的汞盐引爆药位于弹壳底部的底缘内侧,靠击槌“打击”弹壳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缘)达成击发;中央式底火则是靠击针“撞击”弹壳底部中心的底火而击发,两者主要差异在此。

由于凸缘式底火子弹的弹壳并不像中心式底火有可分离(包括可重新更换)的底火杯,因此无法重新装药(Reloading)再度使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不同型态的底火,不过基于现实的要求,包括射手对于便利性、耐用性以及安全性的需求,因此现今仍旧被大量使用的底火形式主要只剩下凸缘式底火与中心式底火。

凸缘式底火起源于1857年当时的.22 BB子弹;这种子弹简单到弹壳里面连火药都没有,纯粹依赖击槌在底火上来一记就发射出去了,可以想像威力不会比空气枪的子弹好多少,所以只能用来作室内射击练习。后来的.22 Short子弹就添加了4格令(0.26克)的黑火药,用在史密夫韦森所生产的第一款左轮枪Model 1(英语:Smith & Wesson Model 1)上。

后来又演变出.22 Long子弹,火药含量5格令(0.32克)。透过.22 Long子弹的应用证明而成功而演化出.22步枪子弹,从此应用至今。然而演变的胃口也越养越大,很快地跃升到.41 Short子弹以及.44 Henry Flat子弹,最后一直到.58 Miller子弹,不过从此凸缘式底火子弹也就开始被中央式底火子弹所取代。

取代的原因很简单,尽管底火位置就在弹壳后端的弹壳底板(也称为凸缘;rim)里,对于枪支的设计与使用造成很大的方便,然而由于弹壳底板也是弹壳的一部分,加上为了让枪支的击槌能够有效经过打击引发底火,因此弹壳不能太厚,也因此用在比较大的口径或高装药量的子弹上,就会发生因为气体膨胀的压力造成弹壳与弹壳底板的分裂,而这也就是大口径凸缘式底火子弹停止应用的原因。

反过来说,中心式底火子弹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原因就在于底火的位置移到弹壳底板中央以后,弹壳的平均厚度就可以增加,因此反而适用于需要高膛压火药的大口径弹药,击发时不需要特别担心弹壳破裂的问题。不过部分.22口径的弹种由于反冲小,作为射击的入门阶再合适也不过,因此通过市场的筛选而存活沿用到今天。底缘底火式子弹中的.22 LR子弹至今仍旧是全世界销量最高最普遍的子弹,近年来凸缘式底火又有些新的弹种推出,例如.17寸(4.5 mm)口径的.17 HMR子弹。

不过因为口径缩小的关系,.17 HMR子弹仍然沿用.22 WMR的弹壳,但是增加“瓶颈式”(bottle-neck)的设计;.17子弹的弹道相当低平,加上使用异质弹尖型的空尖弹(这是它弹道性能优良的原因),战斗部只要撞击到目标或其他物体就会很快变形扩张以及碎裂,有效发挥杀伤力(相当于9mm战斗部的威力)。

.17 HMR随后又发展出.17 Hornardy Mach 2,简称为.17 HM2子弹。顾名思义这种战斗部的初速相当高,并且像.17 HMR子弹一样是从.22 LR子弹演化而来的。.17 HMR与普通.22 stinger一样都不是昂贵的子弹,不过.17 HM2子弹倒是比.22LR子弹贵上6倍(以50发/一盒计算)。

在欧洲的凸缘式底火子弹唯有著名的九毫米Flobert子弹,它可以发射实心战斗部,也可以发射定量的弹丸,就像迷你型的霰弹一样。在英国,Flobert子弹甚至被称为“花园枪”(garden gun),因为战斗部威力与射程都相当有限,因此只适合用在院子里射击如田鼠野兔一类的害兽。

相关

  • 五大湖地区五大湖地区(Great Lakes Region)是指由环绕北美洲五大湖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的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
  • 刀豆蛋白A刀豆蛋白A(英语:Concanavalin A,缩写ConA,又叫刀豆球蛋白A、伴刀豆球蛋白、刀豆素、刀豆凝集素等)是一种凝集素(糖类结合蛋白),最初从白刀豆中提取。它是荚果凝集素(英语:legume lecti
  • 反常凝析反常凝析(Retrograde Condensation)是在压力降低(或者温度升高)的时候,气体凝析为液体的现象。这现象与凝析(凝结)是相反的,因此得名。若二种气体在固定温度及压力下,且其状况还没到
  • 玛诺欧斯《玛诺欧斯》(英语:Manoos),又称《Life's for Living》,是1939年由V·森达拉姆(英语:V. Shantaram)导演制片的印度马拉地语社会情节电影。 这部电影后来用印度语重拍,名为《Aadmi》
  • 张瀛太张瀛太(1965年—),台湾作家,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人文社会学科特聘教授。2015年,她获得兰诺克斯·罗宾森文学奖(Lennox Robinson Literary Award
  • 奥图·冯·格拉森纳普奥图·盖欧格·波吉斯拉夫·冯·格拉森纳普(Otto Georg Bogislaf von Glasenapp,1853年9月30日-1928年3月3日),德国波美拉尼亚贵族波美拉尼亚省(Pommern)施弗本(Schivelbein)人
  • 印度基督教此处的基督宗教,指的是包括天主教、新教等的基督宗教,虽然历史证据表明基督教在印度早于1世纪时就已存在,但是基督教在印度开始兴盛,还是在葡萄牙和英国殖民印度时才开始发生的
  • 大本山 (赫德岛)大本山(英语:Big Ben),是南极洲的火山,位于澳大利亚海外领地赫德岛东部,直径约25公里,面积约360平方公里,最高点是海拔高度2,745米的莫森峰。坐标:53°06′30″S 73°31′30″E / 53.
  • 孙贵璋孙贵璋(1935年7月-),男,辽宁辽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 灰头斑翅鹛灰头斑翅鹛(学名:),是画眉科斑翅鹛属的一种,分布于中国大陆和越南。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灰头斑翅鹛的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多活动于海拔1700米左右的地区。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茨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