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巴克齿龙

✍ dations ◷ 2025-09-30 20:24:33 #乌尔巴克齿龙
乌尔巴克齿龙(学名:Urbacodon)是伤齿龙科恐龙的一属,是种肉食性恐龙。乌尔巴克齿龙生存于上白垩纪早期的乌兹别克,约9500万年前。模式种是依特米乌尔巴克齿龙(U. itemirensis),是由Alexander Averianov与汉斯·戴尔特·苏伊士(Hans-Dieter Sues)在2007年命名。学名的前半部URBAC是个缩写字,由乌兹别克(Uzbek)、俄罗斯(Russian)、英国(British)、美国(American)、加拿大(Canadian)等国的缩写,这群科学家构成了乌尔巴克齿龙的挖掘团队。乌尔巴克齿龙的化石是一个左齿骨与附着的牙齿,发现于森诺曼阶的Dzharakuduk组。另外,Averianov与苏伊将一些牙齿,归类为乌尔巴克齿龙的未命名种(Urbacodon sp.),这些牙齿发现于土仑阶的Bissekty组。乌尔巴克齿龙的正模标本是个长79.2公分的齿骨,上有32颗牙齿。乌尔巴克齿龙的牙齿缺乏锯齿边缘,类似拜伦龙与寐龙,但与大部分伤齿龙科不同。乌尔巴克齿龙与拜伦龙的差异在于,齿骨侧边的血管沟较少,齿冠前部较呈球根状;与寐龙的差异在于,乌尔巴克齿龙的体型较大。Averianov与苏伊认为乌尔巴克齿龙的齿骨笔直,牙齿较少,比伤齿龙、蜥鸟龙具有更多的祖征,但两人并没有将乌尔巴克齿龙放入演化树中。

相关

  • L.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瑞典语: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1778年1月10日),也译为林内,受封贵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
  • 裸露癖露体癖(英语:exhibitionism)或阴部显露欲是指偏好在公共或半公共场合对不知情者曝露身体中通常不会暴露的部分的行为,例如暴露乳房、臀部或阴茎。这种行为的动机可能是自身欲望
  • 视神经视神经(Optic nerve)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二对,编号II,始于眼球的视网膜,穿过视神经管入脑,传导视觉冲动。视神经是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二对。然而,由于它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脑外翻,
  • γ-亚麻酸Γ-亚麻酸,GLA(Gamma- Linolenic Acid)被称为γ次亚麻油酸,是一种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在结构上属于特殊的Omega-6系列之必需脂肪酸。人体自行制造GLA的效率极低,因此须从食物中摄取
  • 龟背竹龟背竹(学名:Monstera deliciosa),又称为龟背竹、凤梨蕉、蓬莱蕉及电信兰,是天南星科龟背竹属植物。龟背竹适应性强,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但也耐阴、耐阳及有一定的耐旱性,原产于墨西
  • 退化性脑部疾病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证实偏差、肯证偏误、验证偏误、验证性偏见、我方偏见,英语:Confirmation bias)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
  • 御准御准又称王室同意(英语:Royal Assent),是指立宪君主正式批准并颁布其国家议会法案,由此建立法律的程序。对绝大多数的现代君主政体而言,御准仅是一项例行程序;但即使在统治者仍有权
  • 巯乙磺酸钠美司钠(INN:Mesna,发音: /ˈmɛznə/),又名巯乙磺酸钠,是一种主要用于辅助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化疗的有机硫化合物。它由百特国际以Uromitexan和Mesnex作为商品名销售。它的英文名
  • 氨基甲酸胺甲酸(NH2COOH)也称为氨基甲酸,是最简单的胺基甲酸酯,化学式是NH2COOH。看做是甲酸上的一个氢被胺基取代,这使得它同时是羧酸也是种酰胺。有许多胺甲酸的衍生物,多半都是不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