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沧龙科
✍ dations ◷ 2025-07-19 14:18:31 #沧龙科
沧龙超科(Mosasauroidea),Mosa在拉丁语意为荷兰的默兹河(Meuse river),sauros在希腊文意为蜥蜴。沧龙类是种如蛇般弯曲的海生爬行动物。第一个沧龙类化石在1780年于默兹河流域的马斯特里赫特市发现。有些专家认为这些凶残的海中掠食者,与蛇关系密切,因为它们的颌部、头颅骨结构上极度相似。沧龙类并非恐龙,属于鳞龙类中的有鳞目,严格来说沧龙就是一类蜥蜴,但生活习性和现代的海蛇类更加接近。沧龙科从白垩纪早期的半水生有鳞目动物(即蜥蜴)演化而来,例如沧龙科的近亲崖蜥科(Aigialosauridae)。在白垩纪的最后2000万年期间(土仑阶到马斯特里赫特阶),沧龙类在白垩纪晚期成为海中的优势掠食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取代了鱼龙目和上龙亚目为代表的生态位,造成了鱼龙目的完全灭绝和上龙亚目的衰弱。沧龙类呼吸空气,而且是强壮的游泳者,在温暖的陆缘浅海适应良好,在白垩纪晚期相当普遍。沧龙类是卵胎生动物,而非海龟返回岸边产卵。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 belgicus,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较大的沧龙类较为典型:沧龙身长可达17米。海诺龙是最长的沧龙类,身长17.5米。沧龙类的身体形状类似现代巨蜥,但为了适应游泳,而更为修长、流线性。它们的四肢骨头长度缩减,它们的鳍状肢由修长指骨间的蹼形成。它们的尾部宽广,可提供移动时的力量。它们的运动方式也许类似现今海鳗或海蛇的运动方式。这些动物可能采埋伏,而快速加速方式捕抓猎物,而非猎食方式。沧龙类有双铰链状的颌部、头颅骨(类似今日的蛇),能将它们的猎物整个吞下,这种类似蛇的习性能帮助确认沧龙类化石遗骸里的未咀嚼物质。在南达科他州发现的一个海王龙化石里,发现了黄昏鸟、一个硬骨鱼、一个鲨鱼、以及一个较小的沧龙类(硬椎龙)。曾经在沧龙类的骨头上发现了锐利的牙齿嵌进骨头内。许多研究人员基于相同的特征,例如上颌双排突出的牙齿、双铰链状的颌部、适应缩小的四肢、以及可能的运动方式,认为蛇与沧龙类有相同的祖先。这个理论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提出,他提出“Pythonomorpha”来包含两者。这个名词有超过一世纪的时间被人遗忘,直到90年代再度被提起。崖蜥OpetiosaurusEonatator达拉斯蜥蜴硬椎龙倾齿龙近瘤龙圆齿龙浮龙M. beaugei板踝龙扁掌龙Plesioplatecarpus海王龙海诺龙海怪龙Kaikaifilu白垩纪的海平面很高,造成全球很多地方的海侵现象,也形成位在北美洲的西部内陆海道。沧龙科化石已在荷兰、瑞典、非洲、澳洲、新西兰、以及南极洲Vega岛等地发现。加拿大与美国的完整或部分沧龙科化石发现于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田纳西州、乔治亚州、以及几乎所有曾覆盖在海道之下的州:德州、阿肯色州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内布拉斯加州、达科他地区、蒙大拿州、曼尼托巴省、以及北达科塔州等地发现。沧龙科化石也在加州、墨西哥、秘鲁、丹麦等地发现。许多在新西兰发现的“恐龙”化石其实都是并不属于恐龙的沧龙科化石、蛇颈龙类化石;新西兰是太平洋火环的一部分,从不是大陆的一部分。第一个公开的沧龙科化石影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并吸引了启蒙时代的注意力到动物化石身上;第一个发现的沧龙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采石场工人在地道里发现,并吸引了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医生兼化石猎人C. K. 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权归于一个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士。Hoffman医生的回应让这个发现著名。当这革命性的影响垄罩者马斯特里赫特市,这个小心藏起的化石据传被装到酒箱里运到巴黎,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在那里可以研究化石;直到1822年,这个称为“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Le grand animal fossile de Maastricht)的化石被称为Mosasaur(默兹河蜥蜴);在1829年,正式命名为霍氏沧龙(Mosasaurus hoffmanni)。数具比“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还早发现的沧龙类化石,从1770年代起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馆展出,直到19世纪才被确认是沧龙类化石。马斯特里赫特石灰岩岩层因为非常著名,所以白垩纪的最后600万年被称为马斯特里赫特阶。许多研究人员,根据松散如铰链般颌部、缩退的四肢、可能的运动方式等特征,认为蛇从沧龙类演化而来。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69年建立起“Pythonomorpha”来包含蛇与沧龙类。这个名词有多达一个世纪被人遗忘,而在90年代再度被提起。2006年发现的南美洲蛇类 Najash rionegrina,使蛇演化自沧龙类理论遭到质疑。在2005年11月份的荷兰地球科学杂志,研究人员确认最近发现的达拉斯蜥蜴,是陆生的崖蜥科与水生沧龙类,两者之间的早期连结。沧龙类出现在BBC《海底霸王》(Sea Monsters)电视节目。一群沧龙类反复攻击奈吉尔·马文的翻覆救生艇。沧龙类也出现在ITV的《远古入侵》(Primeval)电视节目。在该集里,一只沧龙类借由海中的时间旅行现象,到达了21世纪,并杀了一位救生员。在该电视节目里,沧龙类被描述成拥有类似鳄鱼的皮肤,但这是错误的。《侏罗纪世界》亦有出现。虽然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类与恐龙一起灭绝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而白垩纪末(马斯特里赫特阶)之后没有发现任何沧龙类化石证据,有些神秘动物学学者认为那些零散的类似鳄鱼的海蛇报导事件可能是沧龙类。毛利人传说中的Taniwha水怪被某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是沧龙类。然而,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之后,并没有任何沧龙类化石的科学证据。
相关
- 圆虫线虫动物门(学名:Nemat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线虫的物种很不容易区分,有相关描述的已超过二万五千种,其中超过一半是
- 普罗透斯普罗透斯(.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nd","EB Garamond 12","Foulis Greek",Cardo,"Gentium Plus",Gentium,"Theano Did
- 小塞拉纳岛塞拉尼拉浅滩(西班牙语:Banco Serranilla)也作小塞拉纳岛,是加勒比海西部海域一组无人居住的珊瑚礁,现属于哥伦比亚圣安德列斯-普罗维登西亚省管辖,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美国也对
- 弗雷德·霍伊尔弗雷德·霍伊尔爵士,FRS(英语:Sir Fred Hoyle,1915年6月24日-2001年8月20日),生于英国英格兰约克郡宾利,英国天体物理学家。他是最早将恒星核合成过程加以理论化的物理学者之一。青
- 克里米亚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浅黄色)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рым,罗马化:Respublika Krym;乌克兰语:Республіка Крим;土库曼斯坦语:Respublikasy Kr
- 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交互作用(英语: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缩写:PPIs)是指两种或以上的蛋白质结合的过程,通常旨在执行其生化功能。在细胞中,大量蛋白质元件组成分子机器,透过蛋白质交互
- 李邦河李邦河(1942年-),浙江温州乐清市人,知名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拓扑、低维拓扑的量子不变量、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等领域的研究。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现为中科院数
- 高雄园区加工出口区高雄园区(旧名高雄加工出口区),为台湾南部由经济部加工出口区管理处高雄分处管理的加工出口区,位于高雄市前镇区西北部,凸出于高雄港区因濬港工程所填成之中岛半岛上。
- 笑翠鸟笑翠鸟(学名:Dacelo novaeguineae)又称为笑狗鱼
- 关节镜关节镜(英Arthroscopy)是观察关节的状态的内视镜、相当于胃镜的关节版。实用的关节镜于1950年代在东京递信病院由整形外科部长渡边正毅等开发而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开来。直径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