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圆二色性
✍ dations ◷ 2025-07-19 05:37:28 #圆二色性
圆二色性(英语:Circular dichroism, 缩写:CD)是涉及圆偏振光的二色性,即左旋光的和右旋光的差分吸收。左旋圆(LHC)的和右旋圆(RHC)的偏振光表示一个光子的两种可能的自旋角动量状态,因此圆形二色性也被称为自旋角动量的二色性 。这种现象在19世纪上半叶被让-巴蒂斯特·毕奥(Jean-Baptiste Biot),奥古斯丁·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和艾梅·克顿(英语:Aime Cotton)(Aime Cotton)发现。它在光学活性手性分子的吸收带中被显示。CD光谱学在许多不同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UVCD来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UV/可见光CD被用于研究电荷转移跃迁。近红外CD被用于通过探测过渡金属的d→d跃迁来研究分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振动圆二色性(英语:Vibrational circular dichroism),其使用来自红外能量区的光,被用于小有机分子的结构研究,并且最近被用于研究蛋白质和DNA。一般而言,生物分子大多都具有手征性,也就是说它们在结构上有其他分子式相同但结构式不同的对映异构体(分为L型和D型),除此之外它们在光学特征上也有所差异。通常光源在未经特殊处理前,其偏振方向通常是呈各种方向散射,经过起偏器偏振化后,光波会变为偏振方向单一的光波(称为线性偏振光)。当此平面偏振光通过手征性生物分子后,会分成左旋和右旋两道圆偏振光,最后再经过一道偏光镜使其重合为一线性偏光。由于手征性生物分子结构上的影响,而使得左旋与右旋圆偏振光在折射率上有所差异,因此在重合后会产生附加的相位差,从而使得射出的合成线偏光在角度上产生偏转。因为生物分子皆会在某一特殊光波长下有吸收光,它们除了对左旋与右旋的吸收度不同外,振幅也不同。因此随着时间的,左、右旋两道圆偏光重合后的行进方式将由原来的圆型变为椭圆型。由行进速度不同振幅也不同的左、右旋圆偏光叠加重合后所产生的不再是线性偏振光,而是椭圆偏振光,这种特性即称为圆二色性。
相关
- 不死生物不死生物(英语:undead),又称不死族、亡灵族、死灵族,是指肉体已经死亡却还能活动的怪物,通常被认为是遗留人间的魂魄和具自我意识的尸体。不死生物以不同的型态出现在各地文化的传
- 负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出版物出版物(出版、出版品)指以传播文化和知识为目的的各种产品包括印刷品、电子产品的总称,属于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体。分为书籍、期刊、报纸和电子传播产品(电子出版物或称电子书)等种
- 晋升体系晋升体系(拉丁文:Cursus honorum;意为“荣耀之路”)是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初期时,有抱负的政治家们就任政府职位的次序。这个制度是为有元老身份的人而设。晋升体系包含军队及
- 立毛肌立毛肌是哺乳动物附着在毛囊上的小块肌肉,这些肌肉的收缩会使毛发直立,俗称鸡皮疙瘩。立毛肌由平滑肌纤维以束状组成,受到自律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支配,故其收缩为非自主行为,例如
- 尼尔斯·克里斯托弗·杜奈尔尼尔斯·克里斯托弗·杜奈尔(瑞典语:Nils Christoffer Dunér,1839年5月21日-1914年11月10日),瑞典天文学家。1839年5月21日生于马尔默胡斯省比勒贝里亚。其父母是尼尔斯·杜奈尔
- 吖啶吖啶(英语:Acridine,汉语发音为“阿定”)是一种含氮的杂环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3H9N。吖啶的分子结构与蒽类似,可视作蒽的中间环系上的一个CH被氮取代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也被称为
- DNA (消歧义)DNA,可指以下事物:
- 浮梁浮梁县是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867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为303563人。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鄱阳县东域置新平县,后省入鄱阳县。开元四年(716年)以新平故地置
- 桌上型砂轮机砂轮机(bench grinder, pedestal grinder),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砂轮旋转且可安装在桌上(台式砂轮机),或是固定在地板上(立柱砂轮机)的磨削机器。这类磨床常用于手工磨利刀具和粗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