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ions ◷ 2025-07-17 10:56:22 #启
启(前2084年-前2006年),姒姓,名启,是中国夏朝第二任君主。治水英雄的禹的儿子,母亲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据《竹书纪年》,启在位39年,78岁驾崩。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因此决定传给大业子伯益。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所以启即位。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启。”启晚年时,其子武观为争夺天子位挑起叛乱,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平定了这场叛乱。启晚年生活奢侈腐化,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加剧了阶级矛盾,为后来的太康失国埋下了伏笔。大唐武周女皇帝武则天建武周时,尊封启为“齐圣皇帝”。据此有人认为禹在世的时候已暗中帮助启培植势力。战国策更说明禹名为禅让以成佳名,其实暗中安排自己儿子武力夺位,按史料推测,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竹书纪年》也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启杀益后,诸侯来都城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举行盛大筵宴款待,史称“钧台之享”。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其夺位而造反,在甘之战大胜有扈氏。开战前启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这个“甘誓”虽然收录于《尚书》中,学者对于它是否为启所作却存疑,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落首领,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下”。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三皇五帝 →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三国 → 晋 / 十六国 → 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 唐 → 五代 – 十国 → 宋 / 西夏 / 辽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 / 共和国

相关

  • 罗萨林·耶洛罗莎琳·萨斯曼·耶洛(英语:Rosalyn Sussman Yalow,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与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共同获得197
  • 膨松剂膨松剂(英语:Leavening agent),俗称为臭粉,是加入生面团或面糊中,使最终产品蓬松软化的物质。其方法即是将气体充入面团中,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实现,但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
  • 996工作制996工作制,是指一种“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用工制度,有时也被用来指代一系列资方要求劳方延长工时而不额外给薪的工作制度。最初多因网络及软件行业的员工交
  • 天主教会大分裂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年-1417年),即阿维尼翁分裂,是罗马天主教会中数位教宗同时要求其合法性导致的一次分裂。和“异端”及之后新教脱离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同,“分裂”这个称谓是被天
  • 脾sub土/sub脾为五藏之一,根据藏象、经络学说,功能是:中医理论的“脾”有重要的消化和运化营养物质功能(其也和胃互为脏腑),所以有学者认为对应的应是胰脏。
  • 蒸发皿蒸发皿(Evaporating Dishes)为实验室中常用的器皿,多以化学陶瓷为材质,也有以白金、石墨、碳化硅为材质。其用于将水溶液蒸发、使盐类析出、再结晶......。为可直接加热之器皿。
  • 褐藻门褐藻(学名:Phaeophyceae)是属较高等的多细胞藻类,属真核细胞生物,有1,500种左右,主要分布于大陆附近的水域,则淡水种罕见。褐藻纲外表从暗褐色的橄榄绿都有,其取决于褐藻素与叶绿素
  • 协奏曲协奏曲(concerto),指一件或数件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的作品。由单一乐器为主、管弦乐团为辅的协奏乐曲,充分展现了独奏乐器的特色,又不失合奏的壮丽。用一件
  • Hsub2/sub[SiFsub6/sub]氟硅酸、六氟硅酸是化学式为H2SiF6的无机化合物,只存在于溶液中。纯H2SiF6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HF和SiF4。H2SiF6是氟磷灰石与氢氟酸反应的副产物,反应生成的HF与硅酸盐矿物反应
  • 对内安全总局对内安全总局(法语: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 sécurité intérieure, 缩写为DGSI)是法国最主要的对内情报机构。它承担的主要任务有反间谍、反外国势力干涉、反恐、保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