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综合征

✍ dations ◷ 2025-10-05 07:34:53 #症候群,血液病,病因不明的疾病,癌症治疗

维甲酸综合症(英语:retinoic acid syndrome,RAS)是“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综合症”的简称,是使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时发生的最严重并发症,多见于单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过程中。

维甲酸综合症的发生率为3%~30%,死亡率为5%~29%。在ATRA诱导治疗的第1~3天早期进行化疗,其发生率为6%~15%,死亡率为6%。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较高及治疗后白细胞迅速上升的患者易发生。

该病临床表现有发热、体重增加、肌肉骨骼疼痛、呼吸窘迫、肺间质浸润、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皮肤水肿、低血压、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反式维甲酸引起的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颅内压增高、肝肾功能损害、皮肤口唇干燥、阴囊皮炎溃疡等。

维甲酸综合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可能与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大量释放和粘附因子(CD116、CDw65、VLA-4、CD11a/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

须暂时停用全反式维甲酸,吸氧、利尿,每日2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以及白细胞单采清除和化疗等。

在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出血的患者时,除服用维甲酸外,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维甲酸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完全缓解率(CR)和无病生存期(DRS),也可降低维甲酸综合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关

  • 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是中国科学及文化向西方传播的整个历史过程。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者诺埃尔•斯瓦德罗的研究论文《哥白尼行星理论初稿与起源》,文中首先指哥白尼大约从1504年起,已在波隆
  • MASP-21Q3X, 1SZB, 1ZJK, 3TVJ, 4FXG· serine-type endopeptidase activity · calcium ion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peptidase activity· proteolysis · complemen
  • 腺和上皮肿瘤腺和上皮肿瘤(英语:Glandular and epithelial neoplasm),是一类病发于腺体和上皮组织的肿瘤。一类特征是腺瘤。
  • 斯卡拉布雷遗迹坐标:58°59′46″N 3°11′20″W / 58.99611°N 3.18889°W / 58.99611; -3.18889斯卡拉布雷(英语:Skara Brae)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定居点,位于苏格兰奥克尼群岛中最大的一个
  • CV-61 游骑兵号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英语:USS Ranger,CV/CVA-61),是美国海军福莱斯特级的3号舰,该级舰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属于常规动力的超级航母第一个服役的舰级。“突击者号”是美海军同名军舰的
  • 唐·德里罗唐·德里罗(英语:Don DeLillo,1936年11月20日-),美国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短篇小说作者。他的作品覆盖了诸如电视,核战争,体育,语言的复杂性,行为艺术,冷战,数学,数字时代,全球恐怖主义等极
  • 张鲁镇张鲁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张鲁镇下辖以下地区:东街村、化庄村、营头村、北安头北村、北庄村、潘庄村、刘楼村、石元疃村、吕庄村、
  • 奥托·施特拉塞尔奥托·施特拉塞尔(德语:Otto Strasser;1897年9月10日-1974年8月27日),德国政客、纳粹党员。奥托·施特拉塞尔和他的哥哥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一同属于纳粹党左翼领导人。后来改派
  •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又译为士来马赫,德语: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1768年11月21日-1834年2月12日),德国19世纪神学家及哲学家,被称为现代神学、现代诠释之父,主张
  • 命运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命运,又称“宿命”,日本、韩国称“运命”,字面上意义是指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即经验历程。宿命论者相信命运不可以改写,因为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