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深渊

✍ dations ◷ 2025-10-09 19:53:51 #挑战者深渊
挑战者深渊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深约11,000米,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的地方。该深度的压力是海平面压力的1100倍。人类使用深海载人潜水器(英语:Deep-submergence vehicle)和遥控水下航行器对挑战者深渊进行探测。首次载人探测是在1960年1月23日,瑞士探险家雅克·皮卡和美国探险家唐纳德·沃尔什驾驶的里雅斯特号(英语:Bathyscaphe Trieste)深海潜艇首次下潜至挑战者深渊,并停留了20分钟,测得深度为10,916米,发现有鱼和虾等生物。1995年3月4日,日本海沟号(英语:Kaikō)遥控水下航行器下潜至挑战者深渊,测得深度为10,911米,发现有海参、蠕虫和虾等。2009年5月31日,美国海神号遥控水下航行器下潜至挑战者深渊。第二次载人探测是加拿大奥斯卡得奖导演詹姆斯·法兰西斯·卡麦隆,于2012年3月26日,驾驶单人潜艇深海挑战者号(Deepsea Challenger),下潜2小时36分钟之后,终于降落在10,898米(35,756呎)的挑战者深渊海床。卡麦隆成为自1960年以来,第一位潜入这个世界最深渊的人,更是首位只身潜入的探险家。他在地球最深渊逗留了3小时多一点。第三次载人探测是在2019年4月28日,美国退休的海军军官和海底探险家维克多·韦斯科沃(英语:Victor Vescovo)单独驾驶DSV Limiting Factor(英语:Triton Submarines)抵达深度10,928米(35,853呎)处,比前记录多了16米(52呎)。他在底部探测了四小时(248分钟),也是目前单独在深渊逗留时间最长的记录。同年5月1日,Vescovo再度单独下濳至10,927米处,成为世界记录中第一位抵达深渊两次的人;这次他停留了三小时(217分钟)。他在挑战者深渊海床上看到了塑料袋及糖果包装纸。此行共有五次的科学及商业下潜任务至海沟底部(含之后5月3日、5月5日、5月7日的三次下潜),主要收集了生物、地质等样本。

相关

  • 凝血病凝血病指凝血能力受损的病症,可能导致出现长期或过度出血的倾向。这种出血既可能是自发性的,也可能发生在受伤或手术后。值得注意的是,凝血病有时被错误地称为“凝血障碍”,而凝
  •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英语:thyroid hormones)是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状腺素,缩写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缩写为T3),此外,还有少量逆-三碘甲腺
  • 放射虫门放射虫门(学名:Radiozoa)又名放线虫,为海中浮游生物,有如球形对称,带有硅壳,壳上有美丽的花纹。身体内有膜质中央囊,囊面穿有许多小孔,将身体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被胶状物质,多有液泡,内
  • 蔬菜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谷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开讨论。不过也常和水果合称为“蔬果”。另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
  • 塞萨洛尼基塞萨洛尼基(英语: Thessaloniki; 希腊语: Θεσσαλονίκη),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旧译作帖撒罗尼迦或忒萨洛尼卡(按古希腊语发音),是希腊第二大城市,也是
  • 超声造影成像超声造影成像是超声造影剂在传统超声成像中的应用。超声造影剂靠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交界面反射的方式不同来增强对比。这种交界面可以是小气泡的表面,或者其它更加复杂的结构。
  • 伏特伏特(英语:volt)是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符号V。在一根均匀的、宽度和温度固定的导线上假如有一安培电流流动,那么导线的电阻在一定的距离内将电能转化为热能1瓦(W=1J/s)。这个距
  • 超显微镜超显微镜(英语:Ultramicroscope),别称暗视场显微镜(英语:Dark field microscope)。因为在胶体分散系中存在着显著的散射现象,所以可以从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观察胶体粒子的散射光
  • 土壤pH值土壤pH值是衡量土壤中酸度或碱度所代表的意义。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土壤pH被认为是土壤中的主要变量,因为它控制发生的许
  •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学(英语:Forest ecology)是指以森林生态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者将森林视为一个生物群落,其中包含天然林地内的所有生物(英语:Biotic component)(如植物、动物、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