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

✍ dations ◷ 2025-07-11 12:27:03 #1893年出生,1941年逝世,安葬于新圣女公墓者,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军事人物,俄国内战人物,苏联共产党人物,苏联少将,苏军二战阵亡者,苏联英雄,列宁勋章获得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俄语:Ива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анфилов,英语:Ivan Vasilyevich Panfilov;1893年1月1日-1941年11月18日),苏联将军,位阶少将,知名于在莫斯科战役期间指挥苏军316师抵抗德军,后来战死沙场获追授苏联英雄。

潘菲洛夫在1893年1月1日出生于彼得罗夫斯克。当潘菲洛夫的妈妈在1904年去世后,其被逼以12岁之龄辍学,到当地的商店工作。而他的爸爸则在1912年逝世。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潘菲洛夫获俄罗斯帝国陆军征召,并被派遣到第638奥尔平斯克步兵团。该团后来成为西南方面军(英语:Sou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的其中一支部队,参与布鲁西洛夫攻势,潘菲洛夫也在此期间获陛升为中士。在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后,潘菲洛夫获其同僚推举为苏维埃议员。

十月革命后,俄国内战随即爆发,潘菲洛夫当时在1918年自愿加入仍未成形的红军,并担任由夏伯阳率领的第25步兵师(英语:25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其中一个排长。1919年3月,该师被派往乌拉尔山脉对抗由亚历山大·杜托夫指挥的哥萨克白军。同年秋天,潘菲洛夫所属的团转往察里津,参加对阵安东·邓尼金部队的战役。在战事期间,他因确诊患上斑疹伤寒而被迫辙离至军队后方。

在1920年4月康复后,潘菲洛夫自愿回到现役,随后被任命为第100步兵团的排长参与波苏战争,并在同年9月加入苏联共产党(党员编号:0291274)。鉴于其在战争中有着出色表现,他在1921年获颁红旗勋章。之后潘菲洛夫加入乌克兰第183边防营,并参加了针对当地游击队的反叛乱行动。1921年,他入读基辅的谢尔盖·加米涅夫步兵学校。同年,潘菲洛夫与玛莉亚·科洛米耶兹(Maria Kolomietz)结婚,后者之后为他生下五个小孩,分别是女儿瓦莲京娜(Valentina)、叶甫根尼娅(Evgenia)、加琳娜(Galina)和玛雅和独子弗拉德连(Vladlen)。

在1923年9月毕业后,潘菲洛夫被指派到第52雅罗斯拉夫尔步兵团担任连长。

1924年3月,潘菲洛夫自愿前往突厥斯坦军区(英语:Turkestan Military District),参与对抗穆斯林的巴斯玛奇运动。隔月,他被任命为第一突厥斯坦步枪团的其中一个连长。同年10月,潘菲洛夫获调任军团附属学校的校长。1925年8月,他重返战场,在帕米尔高原指挥一支前哨部队。1928年4月,潘菲洛夫升迁为团长,并担任了三年。为了纪功他在巴斯马奇运动的表现,他在1929年获授予第二面红旗勋章。

1931年6月,潘菲洛夫成为第八独立步枪营的指挥官。隔年11月,他调任为第九红旗山地步兵团的团长。从1935年起,潘菲洛夫开始在塔什干的弗拉基米尔·列宁红旗军事学院(英语:Tashkent Higher All-Arms Command School)任教。1937年9月,他被任命为中亚军区(英语:Central Asian Military District)的参谋长。隔年潘菲洛夫被任命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军管人员,1939年1月26日再升任为集团军指挥员(英语:Combrig)。

1940年6月24日,潘菲洛夫获授予少将军衔。隔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爆发,他也随即动员前往前线。同年7月12日,潘菲洛夫正式被任命为在阿拉木图新设立的苏军316师的指称官,其士兵多数为哈萨克或吉尔吉斯人。

1941年8月27日,第316师抵达邻近列宁格勒的博罗维奇,随后被编入第52军。八天后,该师成为预备军的一部分,并在战场后方待命了一个月。同年10月7日,德意志国防军发动台风行动,316师随即被调派到莫斯科地区,并在三天后抵达。他们被部署到由中将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第16军(英语:16th Army (Soviet Union))的左翼,负责保卫作为莫扎伊斯克防线的一部分,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长约41公里的控制区

10月15日,德军攻入莫扎伊斯克防线,但经过两周的战斗后苏军渐陷劣势,于是守军决定后撤,仅留下包括第316师在内的师团留守。但该师随后也不敌德军,被迫与第16军的其余部队一起撤退至莫斯科,尽管人员伤亡惨重,第316师仍相当大的程度上延迟了德人往首都的推进,为莫斯科的守军争取了大量时间。11月11日,潘菲洛夫因在战斗中表现出的个人勇气而获颁第三面红旗勋章。根据历史学家理查·奥弗利(英语:Richard Overy)的说法,在莫斯科战役中担任总指挥的一级上将格奥尔基·朱可夫指明潘菲洛夫若是撤退的话便会被枪决。

第316师在杜波塞科沃(俄语:Дубосеково (посёлок станции))村附近的新防线于11月15日至16日被德军攻破;苏联报纸后来声称在16日,该师第1075团的28名士兵(英语:Panfilov's Twenty-Eight Guardsmen)在战斗中摧毁了18辆德国坦克,同时也麈战至最后一人。但随后在1948年,一位苏联军事法官调查证实该故事为夸大其实。第316师的败北令第16军的侧翼遭受威胁,罗科索夫斯基也因此被迫要求大本营预备队(英语:Stavka)调动第78西伯利亚步枪师(英语:78th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的预备役到战场。第78师的士兵在到达的三天后被迫撤退,但由于苏联的奋力抵抗和天气条件,德军的推进速度减慢,战局逐渐陷入僵持状态。

11月17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通过法令,授予第316师近卫军地位,并把其重新命名为近卫第8步兵师。隔天,一群战地记者到达位于古申尼奥沃(Guseniovo)村的潘菲洛夫指挥所,向他们传达法令。但当他们在简要说明状况时,第316师遭到迫击炮轰炸,潘菲洛夫在此期间被炮弹碎片击毙,终年48岁。国防委员会的法令在当天正式生效。

1941年11月23日,近卫第8步兵师正式授予“近卫红旗潘菲洛夫师”的称号,以纪念其战死的原指挥官,而该师的士兵往后则被称作“潘菲洛夫的士兵”。第8步兵师在潘菲洛夫死后参与了苏军的反攻,并在同年12月将国防军赶出莫斯科,之后又参加了多场重要战役,包括二战末的库尔兰包围战,当时该部队正围攻身处在拉脱维亚的德国人。

1942年4月12日,潘菲洛夫获追授苏联英雄,其遗体随后下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其坟墓两侧为同获苏联英雄的列夫·米哈伊洛维奇·多瓦托(英语:Lev Dovator)和维克托·瓦西列维奇·塔拉里钦(英语:Viktor Talalikhin)。

苏联小说家亚历山大·贝克(英语:Alexander Bek)通过曾在苏军316师旗下服役的哈萨克士官巴维尔然·莫梅舒雷的口述下,编写出正面肯定潘菲洛夫此人,并在苏联和国外都很受欢迎的三部曲——《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英语:Volokolamsk Highway)》、《几天》()和《潘菲洛夫将军的预备役》()。其中《沃洛科拉姆斯克公路》在以色列国防军、古巴革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东德国家人民军之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且通常用作激励士兵。该书同时也是海纳·穆勒在1984至1987年间创作的五部剧本的同名系列之一,其第一章《俄罗斯开局》()为基于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戏剧《洪堡王子(英语:The Prince of Homburg (play))》,而莫梅舒雷则负责诠释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

战后莫梅舒雷亦开始写作,并在其多本著作中谈及邻近沃洛科拉姆斯克的战斗,包括《莫斯科在我们身后》()和《我们的将军伊万·潘菲洛夫》()。

2016年,俄罗斯社会政治史国家档案馆(英语:Russian State Archive of Socio-Political History)馆长谢尔盖·米罗年科(Sergei Mironenko)曾接受访问,公开表示潘菲洛夫28近卫军传说是故意编造出来的。同年3月16日,他宣布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5岁)而请辞,同时否认是基于外界压力才请辞,其真正目的是为了“专注于科学上的工作”,并说:“如果这不是我的决定,你觉得我会吭声不出吗? 我离职一事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2016年10月,俄国文化部长佛拉迪米尔·梅丁斯基(英语:Vladimir Medinsky)为潘菲洛夫28近卫军辩护,表示:“即使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编造的;即便没有潘菲洛夫这个人物;就算整件事根本不存在也好,它仍是一个不容干犯的的神圣传说。会这样做的人都是丑恶的人渣”。

潘菲洛夫在电影或电视作品中曾被以下三位演员饰演:

相关

  • 平衡平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当受到多种对立的各方面,若每一部分都互相抵消,使整体无变化则称为平衡。在经济学上,若支出和收入相等,则达到一个平衡;在化学上,若一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与逆
  • 亚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向高纬一侧,约在纬度25至35度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具体分布于:北非、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美国西南部、墨西哥北部、
  • 陈秉浩陈秉浩,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进士。同年接替杨东野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584年由傅霈接任。
  • 右近德太郎右近徳太郎(1913年9月23日-1944年),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从1934年到1940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5次,打进1球。
  • EveripediaEveripedia(/ˌɛvərɪˈpiːdiə, ˌɛvəri-/)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在线百科全书。该网站成立于2014年12月,于2015年1月作为维基百科的一个复刻版推出。目前,它的持有者是Eve
  • 罗照 (明朝宦官)罗照(?年-1497年),广东广州府顺德县大梁村人 ,成化时期的司设监太监、弘治时期的司设监太监。景泰元年(1450年),进入宫廷。景泰二年(1451年),进入内书堂读书。景泰七年(1456年),入司设监处
  • 汤定元汤定元(1920年5月12日-2019年6月3日),江苏金坛人,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红外物理的奠基人,红外技术的创建人,半导体学科和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开拓者。汤定元1920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东门
  • 玻尔兹曼因子在物理学中,玻尔兹曼因子是一个权重因子,它决定了在温度 T {\displaystyle T} 一个概率,因为它还没有归一化。为了把玻尔兹曼因子归一化,使其
  • 穆雷·佩拉西亚穆雷·佩拉西亚,KBE(英语:Murray Perahia,1947年4月19日-),美国钢琴家、指挥家。穆雷·佩拉西亚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的一个塞法迪犹太人家庭,其父亲是一名裁缝,1935年从希腊塞萨洛尼基
  • 上田刚史上田刚史(日语:上田 剛史/うえだ つよし ,1988年10月2日-),又名周刚史,是一名出生于日本冈山县冈山市南区的棒球选手,司职外野手,生涯都效力于日本职棒东京养乐多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