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拉拉·舒曼
✍ dations ◷ 2025-09-28 16:57:49 #克拉拉·舒曼
克拉拉·舒曼(德语:Clara Schumann,1819年9月13日-1896年5月20日)为著名德国钢琴家与作曲家罗伯特·舒曼之妻,也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钢琴师之一。克拉拉·舒曼的父亲为佛列德‧维克,他是莱比锡有名的音乐老师,母亲玛丽安娜是莱比锡著名的演唱家,每星期固定在布商大厦表演独唱。
两人的差别无法调和,大多是因为维克的顽固。在玛丽安娜与维克的朋友Adolph Bargiel外遇后,两人在1824年离婚,玛丽安娜随后与Bargiel结婚。5歳的克拉拉跟着父亲。
尔后维克在克拉拉9岁时娶了第二任妻子葛蕾蜜蒂,父亲对于克拉拉的一生无疑是影响最深的关键人物。虽然克拉拉的父亲强烈反对克拉拉与罗伯特‧舒曼的婚事,但是他也是位信念坚定,个性刚强的教育家。当时克拉拉使用的维克钢琴练习曲集,现也已出版,对于钢琴学习者有许多的帮助,内容主张真正的音乐家应培养个人的情操和感受力,不只是一味的学习机械性的技术。克拉拉也承认自己到了晚年还能持续热爱的演奏工作,这都得感谢父亲从小的教导。将女儿以天才钢琴家之名送上音乐舞台,原是希望她功成名就,并且得到全欧洲人的赞赏,难怪这时候罗伯特‧舒曼的出现会引起她父亲的坚决排斥。更何况舒曼是个内向、爱幻想、神经衰弱又缺乏谋生技能的音乐工作者。克拉拉从小便接受父亲佛列德‧维克的严格训练,12岁便在布商大厦以“音乐神童”之姿首次公开演奏,之后就以天才少女钢琴家扬名于音乐界了。克拉拉精湛的钢琴弹奏技巧,除了在少女时代接受指导,并奠定良好的基础之外,还经历了非常专业的训练。1829年,她在帕格尼尼面前演奏自己的作品波兰舞曲。1830年,她和父亲前往德累斯顿展开巡回演奏。1831年9月,克拉拉·舒曼前往德国各地及巴黎进行巡回演出,并在威麦尔为哥德演奏而获赠青铜牌。克拉拉在8岁时遇到比她年长九岁的舒曼后,由于彼此的爱慕,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感情在克拉拉的父亲百般阻挠下,两人尝尽了相思之苦,终于在1840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当时因为克拉拉经常外出演奏旅行,两人难得见面,于是借由书信往返以维系情谊。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由十三首小品组成,一般人们只是熟悉其中的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美丽温馨的小品,它的曲调在世界各国家喻户晓,即使不太关心音乐的人。《童年情景》之所以成为一部名曲,主要利益于《梦幻曲》的流行。《童年情景》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是舒曼写给他热恋中的情人克拉拉·维克的情书。舒曼18岁从家乡茨维考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同时,跟钢琴家弗里德利希·维克学钢琴,这时维克的女儿克拉拉只有9岁,父亲的精心培养下,钢琴已经弹得很出色。两年以后,舒曼的母亲不再阻挠他学习音乐,舒曼全身心地投入音乐,他住到老师维克先生家里,专注于钢琴演奏。维克对这位入室弟子视为己出,舒曼与克拉拉也结成兄妹般的友谊。1832年4月,她在巴黎举办演奏会,却因霍乱流行而影响演出,7月在度于布商大厦举行两次演奏会,秋天前往兹维克演奏。他们除了在钢琴上四手联弹,还做音乐游戏,一起读书、郊游,舒曼给她讲离奇的故事。舒曼每写出新钢琴小品,就由克拉拉试奏。随着年龄的增长,克拉拉与舒曼之间的友谊变成了爱情,这时的克拉拉16岁。维克先生知道他们的关系后大怒,禁止女儿与舒曼有同学之外的任何感情,他要女儿成就为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舒曼此时已弄伤手指,他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作曲家当时是个很没有保障的职业。父亲带着女儿离开莱比锡,不准他们会面、通信,甚至不准克拉拉弹舒曼写的曲子。有一次克拉拉在德累斯顿演出,舒曼偷偷跑去与她见了一面,维克知道后警告他们,要是再敢见面,就要用手枪干掉舒曼。这件事在当时的音乐界几乎成了一桩丑闻,在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欧洲,粗暴干涉年轻人的爱情会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维克带克拉拉到巴黎演出时,肖邦对此事表示了不满,维克的好友李斯特竟宣布与之绝交进行抗议,在莱比锡的门德尔松也向舒曼表示同情。1835年,克拉拉在门德尔松和萧邦面前弹奏舒曼的曲子,1836年,她在德累斯顿攻读音乐理论和声乐。1837年到1838年,舒曼到维也纳居住了一段时间,他想在这座音乐名城感受一下维也纳乐派的文化氛围,但是在贝多芬、舒伯特去世之后,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音乐传统遭到冷落,四处弥散的上兰纳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当局需要这类歌舞升平的音乐,当局也禁止言论,舒曼在维也纳出版《新音乐杂志》的申请没有获准。这时舒曼很久没有克拉拉的音讯了,克拉拉的情况他一无所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克拉拉在演奏会上演奏了他的作品,这无异于发出一个信号,克拉拉还在等着他。希望重新燃起,回忆起与克拉拉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舒曼便写下了几十首钢琴小品,这些小品像一幅音乐素描,记录着舒曼最初与克拉拉相识时的生活片段,那里克拉拉还是只有9岁的小女孩。根据舒曼自己的说明,他当时共写了30首小品,从中挑选13首,每首都加上标题,合成一集,取名《童年情景》。浏览一下套曲里13首小曲的标题,就知道音乐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如《木马骑士》、《惊吓》、《捉迷藏》、《奇怪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儿童生活场景。但是,舒曼在描绘这些情景时,是有很具体的生活事件为根据的,作曲家不说,外人是无论如何无法猜测的,只有舒曼和克拉拉两人在弹起这些小品时才会在妙趣横生之处彼此送上会心的一笑。所以前面提到,这是一部私人化作品,舒曼把它寄给远方的克拉拉,提醒她不要把爱人遗忘。1841年3月,舒曼的第一号交响曲一春首次公开演奏。有一些音乐赏析文章说《童年情景》充满了童稚之趣。这部套曲大致描写的是克拉拉9岁到13岁之间的生活,是舒曼以兄长般的眼光对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观察印象。舒曼后来对成了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童年情景》的13首短曲从各个侧面描写儿童生活,有的是游戏场景,有的只描写一个神态,有的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合起来便构成了一个生动的儿童世界。生动的形象是整部套曲的主要特点,例如第9首《木马骑士》,用切分音和低音节拍模仿小孩子摇木马的“格登登”的节奏,既形象又生动,栩栩如生地勾勒出孩子骑在木马上前后摇摆的动态。又如《捉迷藏》,快速跳跃闪动的旋律刻画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心情地欢乐。全部作品里流行最广的当然要属《梦幻曲》,这首曲子常拿出来单独演奏,并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与合奏,它的旋律非常简单,便于记忆,乐曲起伏回转,富于浪漫的幻想,有一种朦胧美妙的憧憬蕴含其中。克拉拉在21岁嫁给30岁的舒曼,婚后生活虽然充实却很辛苦。她在16年之间生了8个孩子,还要照顾患病丈夫,再加上经济困难,1844年不得不再重新开始在俄国圣彼得堡巡回演奏以维持家计。这时舒曼因为精神衰弱问题而无法继续工作,于是他们全家迁至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不久,20岁的布拉姆斯登门求教,三人深厚的友谊从此扎根。舒曼曾称赞布拉姆斯为“贝多芬再世”,后来布拉姆斯也不负舒曼的期望成为浪漫乐派的巨星。布拉姆斯一直到克拉拉去世前,一有新作完成,就会先请克拉拉批评指教。舒曼在克拉拉37岁时逝世。期间也经历孩子生病和死亡。幸好布拉姆斯及小提琴手姚阿幸等人支持她,布拉姆斯担心克拉拉的风湿病情,曾劝她停止奔波的演奏生涯,但克拉拉却因此受到伤害,并寄了一封信给布拉姆斯:“我一停止演奏,心情就会变得非常不好。对我来说,钢琴演奏等于是我的生命。”她在舒曼死后首次在布商大厦举行演奏,其后首次到访英格兰。1878年,她开始在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0月举行音乐生涯的50周年纪念演奏会。克拉拉·舒曼在76岁因脑中风而去世。
相关
-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为公地悲剧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应称之为全球变暖效应。在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
- 无尿症无尿症(英语:Anuria、Anuresis),指的是无排尿的症状,正式的定义为24小时内排尿量小于100毫升的症状。无尿症常常是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的,此外也可能由于肾结石、肿瘤等梗阻而出现,
- 失忆症失忆症(Amnesia,来自希腊语ἀμνησία),又称失忆症候群(amnesic syndrome),是一种记忆混乱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丧失记忆,包含丧失部分记忆或丧失全部记忆。失忆症的成因包括器
- 图根原人图根原人(Orrorin tugenensis),又名千年人、千禧猿或土根猿,是已知最古老与人类有关的人族祖先,是原人属(或称千年人属)中的唯一种。种小名是以其化石发现地肯雅的图根山区命名。利
- 裸露核糖核酸病毒裸露核糖核酸病毒(Naked RNA Viruses)是一类正链核糖核酸病毒。此类病毒的特点是没有衣壳, 自然宿主是真菌。至2015年为止共发现有7个物种,在裸露核糖核酸病毒科下分为两个属
- 理查德·洛西克理查德·洛西克(英语:Richard Losick,194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RNA聚合酶、σ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细菌的发育,特别是考察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孢子形成
- 赘生(Neoplasia)新生物、息肉、瘜肉或赘生物(英语:neoplasm),是指身体细胞组织不正常的增生,当生长的数量庞大,便会成为肿瘤(英语:tumor)。而肿瘤亦可以是良性或恶性的。肿瘤(英语:tumor)在医学上是指细
- 普法尔茨普法尔茨(德语:Pfalz;英语:Palatinate)是德国历史上一种特殊领地的名字。这种领地的领主称为普法尔茨伯爵(德语:Pfalzgraf;英语:Count palatine),意思是“王权伯爵”(或译为“行宫伯爵”
- 相空间表述相空间表述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表述。在这一表述中,系统的状态是在相空间中描述的,位置与动量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量子力学常用的薛定谔绘景中则只会采用动量表象或是位置表
- 女性主义犯罪学女性主义犯罪学(英语:Feminist school of criminology)是犯罪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传统的犯罪社会学以阶级差异为出发点,主张犯罪原因是不同阶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