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
✍ dations ◷ 2025-10-06 19:34:39 #传染性鲑鱼贫血病毒
三文鱼贫血症是一种由三文鱼贫血症病毒引致,经接触受感染三文鱼及其分泌物传播,出现在大西洋三文鱼的疾病,近年在多个地区爆发,令三文鱼的产量骤降。三文鱼贫血症最先在1984年秋天被发现于挪威诺尔兰郡一个养鱼场的大西洋三文鱼身上,当时的散播较为缓慢,直至1988年6月出现大规模及严重的扩散,英国的鱼类及食品农业部随即要求如发展三文鱼感染此病要上报。1996年夏天,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芬迪湾亦首次发现有三文鱼感染。1998年5月,苏格兰高地区的三文鱼也受到感染,随后斯凯岛及昔德兰群岛相继证实受到三文鱼贫血症的侵袭。1998年法罗群岛证实首宗病毒,智利亦怀疑受到病毒的入侵。2001年,美国缅因州亦上报发现三文鱼感染病毒。2006年,加拿大三文鱼感染三文鱼贫血症的情况得到缓和,但病毒随即在2007年于智利爆发,此病毒于智利一直蔓延到2010年亦未得到改善。受感染三文鱼外表上明显的感染病症包括会令三文鱼的鳃部变得苍白软弱,三文鱼需要游到靠近水面的地方呼吸、眼球突出、眼窝出现班点、腹部肿胀出血及水肿。受感染三文鱼内部的血细胞会异常活跃,红血球会遭病毒攻击,大量死亡,坏细胞则上升,出现严重贫血,令肝脏及脾脏肿胀,循环系统停顿,最终令三文鱼死亡。三文鱼贫血症的死亡率十分高,养殖场内的三文鱼死亡率更高达100%。基本上,大量感染的情况只会出现在养殖场饲养的大西洋三文鱼,但少部分野生的大西洋三文鱼、契努克三文鱼、棕鳟、海鳟、虹鳟亦被发现三文鱼贫血症病毒的病原体。1999年,挪威及加拿大因三文鱼贫血症的经济损失为1千1百万美元及1千4百万美元,而苏格兰的损失更高达3千2百万美元。2007年,智利超过1百万条三文鱼因疫病而被杀,两年来产量大跌75%,由2008年售出40.3万公吨三文鱼跌至2009年售出约9万公吨,智利因此预计会有约1万5千名直接工人及8千名间接工人丧失工作或受到影响。
相关
- 腺病毒腺病毒科(Adenoviridae)是一种中型大小的病毒,约90-100nm大,是一种无外套膜的二十面体双股DNA病毒,有核衣壳。腺病毒有四属:腺病毒主要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当中包括人类。腺病毒于195
-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英语:macrophage,缩写为mφ)是一种位于组织内的白细胞,源自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又来源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皆为吞噬细胞,在脊椎动物体内参与非特异性
- 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又称初级资料、首次资料、一级来源或称第一手资料,是文献学、图书馆学、地理学中指用来做为证据的引文资料, 写作者将其来源方式可以区分成:依据研究资料及方法的不同,
- 皮肤皮肤,包住脊椎动物的软层,是组织之一,在人体是最大的器官。皮肤挡住外来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觉之用。皮肤的作用因物种而异,有保暖、保护色、吸引异性等作用。各物
- 小儿急疹小儿急疹,俗称玫瑰疹,古时中国又称奶疹、假麻疹,是一种常见于6个月到3岁之间幼儿的疾病。根据最近中国大陆的数据,此病发病率高达98.2%。虽然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开始怀疑是
- 大肠埃希氏杆菌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通常简写:E. coli)是人和动物肠道中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0.1%。大肠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
- 斑疹伤寒斑疹伤寒(Typhus),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是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Louseborne typhus)与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Fleaborne typhus)。斑疹伤寒是流行性斑疹
- 宫内窘迫胎儿窘迫(fetal distress),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医学上统称,是一种综合症状。当胎儿的心跳变慢,并且于子宫收缩后保持缓慢,这表示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此情况并非罕见,根据医学研究
- 晕动病晕动病,或运动病(英语:Motion Sickness),生活中通常被称为晕车、晕机和晕船,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当人眼所见到的运动与前庭系统感觉到的运动不相符时,就会有昏厥、恶心、食欲减
- 随伴病毒科随伴病毒属 矮化病毒属随伴病毒科(Sequiviridae)(伴生病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