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 dations ◷ 2025-10-08 23:05:39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或thyroperoxidase,简称TPO)是一种主要在甲状腺中表达的酶。它可以催化碘离子与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残基的加成反应,以此合成甲状腺素(thyroxine,缩写为T4)或三碘甲腺原氨酸(缩写为T3)等甲状腺激素人类的TPO基因编码甲状腺过氧化物酶。。2 + 2 I− + H2O2 ⇒ 2 + 2 H2O在此反应中,碘离子被氧化成为碘自由基,其立即与酪氨酸发生加成反应,合成一碘代中间体。2 + 2 I− + H2O2 ⇒ 2 + 2 H2O第二个碘元素以类似的方式,立即与中间体3-碘代酪氨酸发生反应,合成二碘代产物。无机碘元素主要以碘离子I-形式进入人体。碘离子通过基底部的Na+/I-顺式转运体(Na+/I- Symporter,亦称碘泵),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随后碘离子通过Cl-/I-转运体(pendrin)跨顶膜输送至滤泡胶质。碘离子在这里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成为元素碘(I)或碘正离子(I+)。碘的有机化过程,即碘与甲状腺球蛋白反应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过程是非特异性的。这意味着反应中间体不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结合,但是碘化过程中所需的活性碘物质是介由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催化产生并释放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发生于细胞顶膜外表面,并以过氧化氢作为另一底物。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以上调TPO基因的表达,进而提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量。硫代酰胺类药物可以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例如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及甲巯咪唑(methimazole)。实验室研究未能摄取足够量碘的小鼠,发现染料木黄酮(genistein)亦有抑制作用。甲状腺自体免疫疾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是一个常见的表位,它相对应的抗体称为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 antibodies)。其亦常与慢性甲状腺炎,或称桥本病(Hashimoto's thyroiditis)相关。因为有抗体的表达,可应用抗体效价滴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EC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2.1/2/3/4/5/6/7(2.7.10/11-12)/8/9
·
3.1/2/3/4(3.4.21/22/23/24)/5/6/7/8/9/10/11/12/13
·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子实层子实层(hymenium),是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真菌子实层体上的构造。子实体中,最内侧的组织为菌髓,其外为子实下层(subhymenium),最外侧即为子实层。子实层的部分细胞可发育成担子(英语:bas
- 蒙特利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法语:Université de Montréal,简称UdeM)是一所以法语为教学语言的加拿大公立大学,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皇家山脚下。学校由13个学院以及2个著名的附属学
- 光光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
-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有以下的分页:
- 维生素Bsub12/sub维生素B12(Vitamin B12)为B族维生素之一,是一类含钴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是以钴离子为中心的咕啉环和5,6-二甲基苯并咪唑为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化学式为C63H88O14N14PCo,分
- 猪瘟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或hog cholera),又称经典猪瘟或古典猪瘟,是感染猪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猪瘟会导致患病猪发烧、厌食、腹泻、死亡等,并可能带有神经症状。母猪可能
- 四羰基镍四羰化镍,或称羰基镍、四羰基合镍,是一个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式为Ni(CO)4。1890年首先由路德维希·蒙德(Ludwig Mond)制得,是第一个合成的简单金属羰基配合物。室温下四羰基镍为无
- 菲涅耳方程菲涅耳方程(或称菲涅耳条件)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推导出的一组光学方程,用于描述光在两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折射。方程中所描述的反射因此还被称作
- 迈克耳孙干涉仪迈克耳孙干涉仪(英语: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是光学干涉仪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耳孙。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是一束入射光分为两束后各自被对
- 媵媵(拼音: yìng、注音:ㄧㄥˋ )是中国周代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当时天子至士各级贵族皆一娶多女,贵族女子出嫁为正室时,需要娣或侄女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为明媒正“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