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对称性破缺

✍ dations ◷ 2025-10-08 00:49:26 #对称

在理论物理学里,明显对称性破缺(explicit symmetry breaking)是对称性破缺的一种。假若系统的哈密顿量或拉格朗日量本身存在一个或多个违反某种对称性的项目,导致系统的物理行为不具备这种对称性,则称此为明显对称性破缺。这术语特别适用于大致具有对称性、违反对称项目很小的系统。

这类的项目有许多种可能的来源:

明显对称性破缺与自发对称性破缺大不相同,后者的定义方程满足对称性,但是系统的最低能量态(真空态)打破了这对称性。

1896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发现了处于外磁场的原子,其谱线的分裂现象,这称为塞曼效应。

这原子的哈密顿量为

其中, H 0 {\displaystyle H_{0}} 是原子的零摄动哈密顿量, H B {\displaystyle H_{B}} 是由外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造成的摄动。

这摄动的形式为

其中, μ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mu }}} 是原子的磁矩。

这物理系统的 H 0 {\displaystyle H_{0}} 具有空间对称性(球对称性或对于某平面的对称性),但是外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设定了特别方向(例如,垂直于对称平面),打破了对称性,因此产生谱线的分裂现象。

相关

  • 废物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基本从三个方面开发:第一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投入并没有经济效益,采取这种方法肯定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一般污染物排放单位不会自动处理,必
  • FMA解剖学基础模型,又称解剖学基础模型本体(Foundational Model of Anatomy Ontology, FMA),是解剖学领域的一部参考本体。它是对生物体典型的表现型结构的符号表达形式;FMA是一部由
  • 凌汛凌汛,俗称冰排,是有结冰期的河流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最终漫滩或决
  • CD55n/an/an/an/an/an/an/an/an/an/a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DAF),亦称为CD55,在人体内是一种由CD55基因编码的膜蛋白,分子量为70kD。CD55可以通过间接抑制膜攻击复
  • 桤木属桤木属(也称赤杨属,学名:Alnus)是桦木科的一个属。在中欧有三种本土赤杨:普通赤杨,灰赤杨和绿赤杨。和其他桦木科植物一样,赤杨的花是单性雌雄同株的,葇荑花序。每一花序仅含有雌性
  • 罗斯贝波天气图上的对流层中上层呈波状形式的气压场或流场中,在北半球会有3~5个波,这种波即大气长波。由于其水平尺度与地球半径相当,也称行星波(planetary waves)。1939年,卡尔-古斯塔夫
  • 奥本海默安全听证会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英语: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ˈɒpənˌhaɪmə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曾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物理。第二
  • 贵州小春虫贵州小春虫(学名Vernanimalcula guizhouena)是一种化石,相信是最为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它们出土于6亿至5.8亿年前的地层,只有0.1-0.2毫米阔。由于它们生存于马林诺冰期(英语:Mari
  • 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安德热·塔德乌什·博纳文图拉·柯斯丘什科 (波兰语:Tadeusz Kościuszko;1746年2月4日-1817年10月15日),波兰军队领导人,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美国的民族英雄, 担任国家武装部
  • 罗马尼夫卡坐标:47°48′39″N 29°20′39″E / 47.81083°N 29.34417°E / 47.81083; 29.34417罗马尼夫卡(乌克兰语:Романівка),是乌克兰的村落,位于该国西南部敖德萨州,由科托夫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