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唑

✍ dations ◷ 2025-09-28 12:19:15 #五唑
五唑,又称五氮杂茂,是一种芳香性的环状化合物,可以看作环戊二烯中碳原子全部被氮原子取代的产物,环上有一个氮原子与氢原子相连。它的分子式为HN5。它的SMILES结构式是n1nnn1。尽管严格地说它是一种同素环状无机化合物,五唑在历史一直被看作唑类杂环(分别含有一到五个氮原子的五元环状化合物)的最后一个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包括吡咯、咪唑、吡唑、三唑、四唑和五唑。一种看法是五唑是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过渡物质之一。含有五元全氮环的化合物称作五唑衍生物。这一类化合物都是不稳定并且易爆炸的化合物。第一种被合成的五唑衍生物是苯基五唑,苯环的共轭效应大大稳定了五唑环使其能被合成出来。4-(二甲基氨基)苯基五唑是已知最稳定的五唑衍生物之一,尽管温度高于50°C时它就会分解。据了解,给电子基团可以使芳基五唑衍生物变稳定。环状的五唑阳离子(pentazolium)(N5+)不曾被发现,因为它可能具有反芳香性,而开链的五氮阳离子(N5+)是已知的。苯基五唑衍生物的分解过程中,用质谱仪可以检测到五唑阴离子(pentazolate)(N5-)的信号。2003年,有报道称已经在溶液中合成了五唑和五唑阴离子,他们得到了用15N同位素标记的叠氮化合物,但该实验中是否合成了五唑阴离子仍然是有争议的。后来的相关实验以及分解产物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五唑的生成。这项实验结论也与高层次的理论化学计算相符合。 然而,五唑在没有配位剂稳定的条件在水溶液中最多只能存在几秒钟。五唑及其衍生物的发现促进了合成全氮盐的尝试,这将是一种太空旅行的有力推进剂。2017年首次报道了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五唑阴离子盐的合成。具体操作是在低温(-45 °C)下在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溶液中加入甘氨酸亚铁,然后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N5-逐渐释放出来。滤去不溶物和柱层析分离,产物经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稳定的(N5)6(H3O)3(NH4)4Cl盐。通过五唑化钠和金属盐反应,可以制备相应的五唑盐。中国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出室温下稳定的五唑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盐),发表于《科学》上,中国媒体在解读此成就的应用前景时宣称“中国造出来威力堪比核武器而没有核污染的‘N2爆弹’”、“用于制造不需核裂变起爆的‘干净’氢弹”、“下一代大爆竹方案”。而该课题组的胡炳成教授表示全氮阴离子盐要做为稳定且可量产的高能引爆物还有较长发展时间要走,但相对于美国研发的链状全氮阳离子盐,阴离子优势是环状稳定性更高,制造过程也不必使用剧毒、腐蚀性大的氢氟酸所以潜在工业化能力更大些,媒体所报的炸后无污染这点确实是特性之一,但必须等到全面实用化的那天。

相关

  • 秩父宫雍仁亲王秩父宫雍仁亲王(日语:秩父宮雍仁親王/ちちぶのみや やすひとしんのう Chichibu-no-miya Yasuhito Shinnō */?、1902年6月25日-1953年1月4日),是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幼
  • 老鼠鼠,又称老鼠或耗子,即鼠总科(Muroidea),是一种属于啮齿类的总科,其中含有仓鼠、沙鼠、大鼠、小鼠,以及其他亲缘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由于难以测定各分类群之间
  • 方法论方法学 (又称为方法论) ,是哲学用语,指的是研究如何处理问题的一个哲学分支。南宋哲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是方法论的典型例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哲学论著《谈谈
  • 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英语: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或 英语: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缩写为APS或APLS)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细胞膜成分磷脂发生异常的
  • 卤素固体、 液体、 气体卤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属第17族(旧称ⅦA族)的六个元素:氟(F)、氯(Cl)、溴(Br)、碘(I)、砹(At)、(Ts),其中砹和具有极高的放射性,且属于人造元素。卤素是一类化学性质非
  • 达德利·赫施巴赫达德利·赫施巴赫(Dudley R. Herschbach,1932年6月18日-),美国化学家。因为研究化学基元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与李远哲和约翰·波拉尼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
  • 武功歌武功歌(法语:Chanson de geste)是在法语文学开端出现的史诗。已知最早的武功歌出现在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是在游吟诗人的抒情诗和最早的骑士诗之前。
  • 多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姬蜂病毒属 茧蜂病毒属多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英语:Polydnaviridae)病毒以昆虫为宿主,包含2属53种。
  • 高钠血症高钠血症(英语:Hypernatremia),亦可拼为 hypernatraemia,是描述患者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过高的状态。早期征象有包含极度的口渴感、无力感、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严重时病患会出现
  • 孤束核孤束核(英文: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拉丁文: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缩写:NTS)是延髓灰质内的一组柱状神经核(英语:Nucleus (neuroanatomy))。于孤束核内的神经纤维称为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