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斯鲁厄会议

✍ dations ◷ 2025-10-01 16:41:33 #卡尔斯鲁厄会议
卡尔斯鲁厄会议是1860年9月3日-9月6日在德国工业城市卡尔斯鲁厄的博物馆大厅召开的一次国际化学科学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化学科学会议,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在化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卡尔斯鲁厄会议是由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维尔菜因、法国化学家武尔茨等人提议召开的,在这次会议上,来自欧洲大陆15个国家的一百四十余位化学家就原子与分子的概念、化学命名法、化学反应当量、化学符号等化学科学的基础性问题达成一致。卡尔斯鲁厄会议之后,世界性的化学科学共同体开始形成,会议的一些共识沿用至今,而另一些共识则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淘汰。在卡尔斯鲁厄会议之前,化学科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化学科学中一些现代人普遍接受的学说与概念,如分子、原子、原子量等,在19世纪上半叶已经逐渐形成,但尚未成型,于是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化学家之间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化学表示体系,仅氧的原子量一项,在欧洲大陆便有100、16、8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同时,化学式的写法也不统一,在一些国家,水和过氧化氢均用OH表示,而在另一些国家,甚至不使用拉丁字母表记化合物;凯库勒曾经举醋酸的化学式为例,居然有多达十九种写法而类似分子、原子等概念则更是各不相同。1859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等人商议认为有必要就分子、原子、当量以及化学符号等基本问题上形成统一的规则,便提议发起一次世界性的化学家聚会。1860年5月,凯库勒、卡尔·维尔蔡因、查尔斯-阿道夫·武慈在巴黎制定了聚会的计划,并用英语、德语和法语发布了公告。不久得到化学界的回应,最终确定了20余位当时世界知名的化学家为会议召集人,并确定了会期。卡尔斯鲁厄会议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方面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在会议的最后一天散发了写于1858年的《化学哲学教程提要》这本小册子。澄清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提出用气体密度法测量分子量和使用杜隆-珀蒂定律测量原子量。这本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的小册子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尤利乌斯·洛塔尔·迈耶尔事后写到“原来的茫然一下子就被剥除了”

相关

  • 易忽略疾病被忽略的热带疾病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简称NTD) 是一类在发展中地区(如漠南非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的低收入人群中,常见的由许多种不同疾病组成的热带感染疾病。这些
  • NFR坐标:1°23′40″S 13°09′39″E / 1.39444°S 13.16083°E / -1.39444; 13.16083天然核反应堆是指在铀矿层中发现的铀的同位素能够在过去自然发生自持核连锁反应的一种现象
  • 鼻腔冲洗鼻冲洗(英语:Nasal irrigation),又称鼻腔冲洗、鼻窦浇灌、鼻内冲洗、洗鼻、鼻窦盥洗,是清洁及稀释鼻腔内的过敏原、鼻涕、干掉的鼻涕及脏污的一种方法,可以缓解鼻塞、过敏性鼻炎、
  • 首过效应首渡效应或首关效应(英语:First pass effect)是指口服药物在消化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和肝脏时,可能被代谢失去活性,从而使进入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0世纪早期,俄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以广义相对论著手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不是静态的,并指出:“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
  • 翠雀碱翠雀碱(delphinine)是一种有毒的二萜生物碱,存在于翠雀属、灭虱草属、铁线莲属植物中。其结构与功效与乌头碱类似。
  • 迦南地迦南(天主教译为客纳罕)(英语:Canaan,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
  •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英语:Rosuvastatin),商品名为Crestor,中文商品名在中国大陆为可定、在台湾为冠脂妥,是一种他汀类药物,与运动、饮食控制和减肥联合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其他相关症状,也
  • 竹久梦二竹久梦二(1884年9月16日-1934年9月1日)是日本画家、诗人,本名竹久茂次郎。以美人画闻名,作品被称为“梦二式美人”。大正浪漫的代表画家。冈山县邑久郡(现・冈山县濑户内市)出身。
  • 暴怒愤怒,或称生气,是一种强烈情绪化的心理状态,通常包含了对个体受到的挑衅、威胁或伤害所产生的不适感及敌对反应。当某一对象愤怒时,会出现如眼、嘴张大,毛发竖起,以及胸部挺起、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