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岛

✍ dations ◷ 2025-09-29 14:33:42 #和平岛
坐标:25°09′39″N 121°45′50″E / 25.16083°N 121.76389°E / 25.16083; 121.76389和平岛(巴赛语:Tuman)是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岛屿,全岛坐落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基隆港东北方,其以台湾第一座跨海大桥“和平桥”与台湾本岛做连接。岛上的原住民巴赛族称此岛为“tuman”,汉人入垦后则称为“大鸡笼屿”或“大鸡笼山”,在1870年代时,为了要与东北方海上的﹝小鸡笼屿﹞﹝即今日基隆屿﹞区隔,以免混淆,于是改名“社寮屿(岛)”。二二八事件后,改名为“和平岛”。 为北台湾最早有西方人足迹的地方,也是基隆最早有汉人入垦所在之一。早在汉人来到以前平埔原住民巴赛族鸡笼社就已住在该岛,16世纪汉人航海时称该岛为大鸡笼屿,西班牙统治时期西班牙人在和平岛筑城,称为圣萨尔瓦多城,清代时汉人又因住在岛上的平埔族关系称该地为“社寮”,日治时代行政区为社寮町(しゃりょうちょう/Sharyōchō),但是岛名仍称“社寮岛”。战后不久,二二八事件期间,国民政府率领国军对各地进行大规模清乡,其中社寮岛在军队的武力扫荡下,岛上遍地死尸,史称“社寮岛事件”。当时岛上还具有琉球人的聚落,其中约有三十余名琉球居民,连同当地的台湾居民,在国军的扫荡中枪决遇害。为祈求和平、杀戮不再,社寮岛于事件之后更名为“和平岛”,沿用至今。和平岛的联外交通借着和平桥与基隆市区连接。和平岛全岛原分为和平岛本岛(旧社寮岛)、桶盘屿、中山仔岛三大部分,和平岛本岛西边以人造堤防与桶盘屿相连、西北则以明德桥与中山仔屿相接,目前三岛屿已全部连为一体。和平岛的海岸以海蚀景观闻名(节理〖豆腐岩、柱状玄武岩〗、“千叠敷”海蚀平台),这些区域曾被列为军事管制区,现在已开放为海滨公园。和平岛当地文史工作者的考证,连接和平岛与基隆市区的和平桥,结构上极可能是台湾历史上最早建造的第一座钢筋水泥桥,但现有的桥梁已非当年的古桥所以无法考证。海滨公园内的海岸,有一处“蕃字洞”的历史遗迹。洞内岩壁曾刻有荷兰文字,岩石属于砂岩,毗邻海边,几百年来受强劲的东北季风吹袭,洞内文字已风化剥落,原有荷兰文字早已消失。这里又曾被和平岛的国军利用做为碉堡,加上历年来好奇一游的游客触摸及涂鸦,或有故意涂写外国文字,以混淆视听。蕃字洞的传言是否属实,已难考证。2004年2月28日,有两百万台湾民众参加、相连500公里至屏东佳冬乡的“手牵手护台湾”活动以和平岛为北端。和平岛海岸受强烈海蚀作用,海蚀地形发达,有蕈状石、豆腐岩、海蚀平台与海蚀崖等。地层多是大寮层的厚层砂岩,与陆地相连之处被侵蚀成为海沟,因此和平岛实为一岛屿。 和平岛之海蚀平台向海缓缓倾斜,低潮时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涨潮时多没入海中,平台之砂岩有时呈棋盘式节理格子状的“豆腐岩”,日人称之“千叠敷岩”,乃千张塌塌米海蚀平台之豆腐岩之意。和平岛龙目井创建于公元1626年,日治时期在1935年筑大基隆桥后,更将龙目井加盖一个半圆拱形的水泥遮顶,2006年基隆市政府公告登录和平岛龙目井为基隆市历史建筑。当地居民现在依然有在使用。社寮东炮台的历史可追溯至荷西时期,最早为西班牙与荷兰人的战争根据地,于1626年即开始建立炮台,清治时期时是清法战争的战备炮台,1886年刘铭传再度兴建社寮炮台;于日治时期之后,由总督府筑城部基隆支部于1901年开始改筑,1903年完工,1907年又改建社寮炮台,至1924年完成,为基隆要塞十大炮台之一,2004年基隆市政府公告指定社寮炮台为本市市定古迹。和平桥,是台湾的第一座跨海大桥,位于基隆市中正区,连接台湾本岛与基隆市的和平岛。建于1934年(昭和9年),全长约75米。

相关

  • 瑞德学院里德学院(英语:Reed College)是一所坐落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西南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建立于1908年的里德学院,拥有都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一个坐落在校园中心的森林峡谷自然
  • 印度交通运输印度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英语:Indian road network)、水路(英语:Inland waterways of India)、航空等方式,是印度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尽管印度交通系统持续改善,但总体仍旧相
  • 安那翰阿纳海姆(英文:Anaheim)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第2大城市,位于洛杉矶东南方28英里处。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阿纳海姆的人口为32万8014,是加州第10和全美国的第55大城。以主题
  • 原子钟原子钟(英语:Atomic clock)是一种时钟,它以原子共振频率标准来计算及保持时间的准确。原子钟是世界上已知最准确的时间测量和频率标准,也是国际时间和频率转换的基准,用来控制电视
  • 细胞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物理学是生物物理学中仅次于分子生物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在内的各种细胞成分。
  • 载垣载垣(满语:ᡯᠠᡳ ᠶᡡᠸᠠᠨ,穆麟德:Dzai Yūwan,太清:Zai Yvwan,1816年10月16日-1861年11月8日),爱新觉罗氏,袭封怡亲王。是为铁帽子王。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在“祺祥之变”中被赐悬
  • 烟碱尼古丁(英语:Nicotine),俗称烟碱,是一种发现于茄科植物的强效拟副交感神经生物碱,是香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致瘾成分,属于兴奋剂的一种。尼古丁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英语:Nico
  • 埃迪卡拉纪末期?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英语:End-Ediacaran extinction)又称震旦纪末期灭绝事件,是一次可能发生在约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大灭绝。该次事件包括疑源类生物的大型集体灭绝
  • 猫熊科小熊猫科(学名:Ailuridae)旧作熊猫科,是食肉目中的一科。本科目前仅有小熊猫(Ailurus fulgens)一种物种存活。本科的学名Ailuridae便是取自于小熊猫的学名Ailurus fulgens。“熊猫
  • 亚拉姆语阿拉姆语(帝国亚拉姆语:ܐܪܡܝܐ‎;汉译为亚拉姆语、亞蘭語、阿拉姆語、阿拉米语、阿拉美语或阿辣米语,下称阿拉姆语)是闪米特语族(闪族)的一种语言,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相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