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之死及葬礼

✍ dations ◷ 2025-10-03 08:00:17 #教宗方济各之死及葬礼

于2025年4月21日上午7时35分,教宗方济各在其位于梵蒂冈城的住处圣玛尔大之家中因中风导致心脏衰竭而逝世[1],享年88岁[2][3][4]。圣座在同日由总务枢机凯文·若瑟·法雷尔透过梵蒂冈广播电台及梵蒂冈媒体(英语:Vatican Media)发布新闻视频,正式宣布他的死讯。[5][6][7]方济各自2013年3月13日当选教宗以来,一直担任天主教会领袖,也是若望保禄二世之后第一位在任期间去世的教宗。

方济各病逝前一个月,曾因呼吸道感染和双肺发炎在罗马住院五周[8][9]。在梵蒂冈的声明中,他的死因被正式登记为中风以及随后发生的心脏衰竭。[10]方济各逝世的日期适逢教会年历的复活八日庆星期一,但他在逝世前一天的复活主日仍有公开活动。

据报道,方济各在76岁当选教宗时身体状况良好。他的医生表示,年轻时做的肺组织切除手术对其健康影响不大,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他的呼吸储备。教宗曾经有慢性肺损伤,部分原因是他年轻时接受过肺切除手术。到了2020年代,方济各在冬季容易感染流感和支气管炎,此外因膝盖问题和坐骨神经痛他经常需要借助轮椅、助行器或拐杖。[11]2021年,教宗的健康状况引发了关于他可能辞职的猜测[12],但方济各本人对此表示否认。[13]在2022年6月接受膝盖治疗后,方济各取消了原定前往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的行程。[14]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方济各表示他并未考虑辞职,除非健康状况影响到他管理教会的能力。[15]方济各2023年2月在访问刚果民主共和国时表示,辞职“目前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16]

方济各于2023年3月因呼吸道感染在罗马接受住院治疗[17],但他在4月份的时候返回罗马并在圣周六主持复活节守夜弥撒。[18]同年6月,方济各因疝气接受腹部手术。[19]方济各自2022年起开始公开使用轮椅,最初是因他膝盖持续疼痛而需手术治疗。[20][21]他承认其行动不便使路透社称之为“教宗任期内一个新的、更漫长的阶段”[22],尽管他因“将残疾作为可见身份的一部分”而受到身障天主教徒的称赞。[23]

2025年2月14日,方济各因支气管炎入住罗马的杰梅利医院(英语:Agostino Gemelli University Policlinic)。[24]由于呼吸道受到多种微生物感染和双侧肺炎,他的住院时间比预期更长。[25][26][27]《梵蒂冈新闻(英语:Vatican News)》称他的病情危急,并报道称他已接受输血和高流量加温湿化氧气治疗。[28][29]2月23日,有消息透露方济各正面临早期肾衰竭的症状,但目前病情仍在“可控范围内”。[30][31]他的病情在2月26日有所好转[32],但两天后出现的支气管痉挛导致他吸入了呕吐物,因此需要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梵蒂冈表示,他的预后治疗仍需谨慎对待。[33][34]3月3日,据报道他已摆脱呼吸机并逐渐康复。[35][36]梵蒂冈透露,方济各曾两次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37]此次事件发生后,教宗的病情第三次严重恶化[38]并于当天下午恢复呼吸机治疗。[39]

3月19日的报道称,方济各在晚上停止了机械通气。医生表示他的肺部感染已经得到控制但仍未根除[40],他于3月23日在阳台上向人群致以祝福后随即出院。[41]预计他将在梵蒂冈城的圣玛尔大之家休养至少两个月[42],并会减少工作时间。[43][44]4月6日,他自从入院以来首次公开露面。[45]

在2025年4月20日,方济各去世的前一天,恰逢复活节(复活主日),方济各教宗将传统的复活主日弥撒委托给安杰洛·科玛斯特里枢机主教主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方济各在与美国副总统万斯会面后不久便出现在圣伯多禄广场,为前来观礼的民众祈福。[46][47][48]

2025年4月21日,罗马圣教会总司库凯文·若瑟·法雷尔枢机在梵蒂冈媒体上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教宗方济各于当天(复活节星期一)欧洲中部夏令时间7:35在梵蒂冈城的住所安详辞世,享寿88岁,死因为中风及后续引发的心脏衰竭[49]。法雷尔枢机是在教宗官邸圣玛尔大宫的小教堂中宣读该消息。[50]他的死亡证明还指出他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 [51][52][53]方济各预计将按照他本人的意愿安葬在圣母大殿。[54]教宗方济各去世前最后一位会见的政治官员是克罗地亚总理安德烈·普连科维奇。[55]

教宗方济各逝世后,天主教会进入“宗座出缺”状态,类似世俗政治的“看守政府”。根据教会法规定,新一任教宗的选举秘密会议应在宗座出缺后大约15至20天内召开[56],预计时间为2025年5月6日至11日。然而如果所有的选举人能够提前抵达罗马,会议也可以提前开始,这一点在教宗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2月22日发布的《若干规定》()中有明确说明。[57]

追悼会将由梵蒂冈的高级枢机主教凯文·若瑟·法雷尔在西斯汀小堂主持,首先进行逝者的确认仪式。[58]教宗的葬礼传统上是一项盛大的活动,然而教宗方济各批准了对《教宗殡葬礼仪规程》进行简化的计划,该书详细阐述了教宗葬礼的仪式。[7]他选择了一款简约的木质棺材,内衬锌板,并打破了将教宗遗体安放在高台上供公众瞻仰的传统。根据他的遗愿,教宗方济各将安葬于罗马圣母大殿,这使他成为自1903年教宗良十三世以来,首位在梵蒂冈城以外安葬的教宗。[3]葬礼将在他去世后四至六天举行。[59]

世界多位政要确认将出席葬礼,其中一些人早在4月21日就已确认出席,其中包括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60]、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61]和一位未经证实的英国王室高级成员。[62]后王室称出席者为威廉王子。[63]

相关

  • 中央大平原大平原(英语:Great Plains),多称北美大平原、北美大草原,是北美洲中部一块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致位于密西西比河以西、落基山脉以东、格兰德河以北。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大平原东西长
  • 额我略三世教宗圣额我略三世(拉丁语:Sanctus Gregorius PP. III;690年-741年11月28日)于731年3月18日至741年11月28日任教宗。他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统治下的叙利亚出生,731年以一致欢呼
  • 脑白质切除术脑白质切除术(lobotomy)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切除前额叶皮质的连接组织。脑白质切除术主要于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来医治一些精神病,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精神外科手术。该技术
  • 库尔德电影库尔德电影是以库尔德人这一族群为题材的一种电影。电影使用的语言基本以库尔德人传统使用的库尔德语、中库尔德语、扎扎其语为主;受电影制作地和库尔德人所在国的影响,也使用
  • 阿兰·阿斯佩阿兰·阿斯佩(法语:Alain Aspect,1947年6月15日-),出生于阿让,法国物理学家、卡尚高等师范学校校友。1980年代早期,当他作博士论文时,他做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揭示了阿尔伯特·爱
  • 毛县毛县是印度的一个县,位于该国北部,由北方邦负责管辖,面积1,713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205,17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87人。坐标:25°56′N 83°34′E / 25.933°N 83.567°E / 25.
  • 卡里埃卡里埃(希腊语:Καρυές,转写:Karyes)是阿索斯山修道院共和国的首府以及最大的居民点。2011年有163名居民。塞尔维亚主教圣萨瓦在卡里埃建立了教堂和住所,1201年担任院长。他
  • 布莱恩·坎贝尔·克拉克布莱恩·坎贝尔·克拉克(英语:Bryan Campbell Clarke,1932年6月24日-2014年2月27日)是一位英国遗传学家,诺丁汉大学荣誉退休教授,198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004年成为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
  • 腭音化腭音化(英语:Palatalization)是一个语言学的名词,指辅音在发音时变得接近硬腭音。通常发生于硬腭无擦通音/j/或者前元音如/i/、/e/的前面,这个现象会使辅音在发音时,除本身的发音动作外,舌根会顶着硬腭部分并发出一个类似短促的/j/。国际音标会在腭音化的辅音右上角加上“ʲ”来表示。腭化现像在很多语言都有出现。例如,中国清初的北方方言中、前的软腭音声母变为龈腭音(尖团音的概念出现)以及之后的尖团合流,就是一种腭音化。另外,在英语里“question”和“nature”里的“t”读成/ʧ/,而“
  • 永恒的一天《永恒的一天》(Eternal Day)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由知名导演李安执导。该电影通过一个特殊的科幻概念,讲述了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不断重生的故事。电影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引发了观众对生命、时间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上映时间: 预计于2024年上映导演: 李安编剧: 基于小说改编主演: (暂未公布)《永恒的一天》的故事设定在未来的科技时代,主人公发现自己每天在死亡之后都会再次醒来,重新经历相同的一天。在这个循环中,主人公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现象,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