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这

✍ dations ◷ 2025-07-04 07:11:00 #日本性文化,性虐待,日本民俗

夜这(日语:夜這いよばい )乃指半夜以性交为目的到他人睡觉之处的日本习俗,大部分是男性去找女性。

语源来自男性向女性求婚的“呼ばう”,而自古婚、嫁、结婚等字词即使用“よばふ”或“よばひ”,这是“呼ぶ”(よぶ)的活用型。

由于古代日本实行访妻婚,夫妻分开而居,丈夫会到妻子之住所探访。成书于天平宝字3年(公元759年)的《万叶集》卷十二收录“他国尔 结婚尔行而 大刀之绪毛 未解者 左夜曾明家流(前往他国访妻,大刀之细绳仍未解,自夜晚到黎明)”,由此可见一斑。现代一夫一妻制的观念在当时仍十分薄弱,故重婚、夜这等行为相当常见。尤其昔日日本农村里常有“村中的少女与寡妇是年轻男人的物品”之观念,因为尚未近代化前农村设有“若者组”,订下关于夜这的规则,以便规范、承认村落中的婚姻。规则是未经人事的处女,村中的年长男性,或若者组的年长男性具有优先权。此外,其他村庄的人若无视该村的规矩而进入该村夜这,被年轻人发现时可将之击退,有时也可制裁之。

此项风俗盛行于房总半岛以西靠近太平洋侧之地区,包含伊豆半岛、知多半岛、渥美半岛、濑户内海、九州等地。明治维新时日本举国迈入现代化,此习俗逐渐呈现衰退的倾向,仅某些深山部落仍存在着。战后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期前,各地农渔村亦仍残留这项习俗。江户等大都市的发展型态则与乡村不同,所以夜这的习俗并不盛行。明治9年(1876年)相川县(今新潟县佐渡市)设置一条法律,明文禁止夜这的习俗。发生于昭和13年(1938年)的津山事件造成31人死亡(含自杀的嫌疑犯)、3人轻重伤,《大阪每日新闻》以“至今仍残存于深山村庄,根深蒂固的男女关系的陋习”的字句替这个震惊当时社会的事件做下注解,也隐含对此项习俗的批判。

民俗学学者赤松启介(日语:赤松啓介)认为,关于夜这的习俗在日本各地虽有不同的样貌,但其成规仍需遵从,譬如女性有权拒绝前来夜这的对象。古代日本对于性观念相当开放,甚至祭典或参笼(さんろう,神社、寺院定期举办的祈福消灾活动)结束后众人一同“杂鱼寝”。可是对另一民俗学学者柳田国男而言,这简直是“淫风陋习”。评论家小谷野敦(日语:小谷野敦)则对于美化夜这风俗加以批判,他认为夜这文化并非纯洁的,而是具有强奸、半强奸的强制性行为,绝非所谓的“男女平等的免费性交”。另一赞同此说法的学者岩田重则(日语:岩田重則)则举柳田国男所著《明治大正史世相编》中的〈恋愛技術の消長〉做例子,说明夜这风俗不该被美化。因为若者组对于村中年轻女性的夜宿强制规范,在女性无法拒绝所安排的夜这对象下,也常发生非自愿产下私生子的状况。

相关

  • 水净化水净化(英语:Water purification),是指从原水中除去污染物的净化过程,其目的是以特定的程序达到把水净化的效果,并用水作不同的用途;大多数的水都是提供人类饮用的。净化水亦可作很
  • 尾道尾道市(日语:尾道市/おのみちし Onomichi shi */?)是位于日本广岛县东南部的城市,位处冈山市与广岛市之中间,也因此成为这两大都市的“缓冲地带”。在临濑户内海处为尾道水道(日
  • 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1894年11月27日-1989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是横跨明治、大正、昭和以及平成四世代的日本企业家,是松下电器、松下政经塾与PHP研究所的创办者,在日本被称为“经
  • 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学院,在北京大学内通常被简称为‘物院’。现任院长为高原宁教授。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的
  • 国家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简称国家建委,是已经撤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部门。01. 内务部  部长:钱瑛 → 曾山 02. 外交部  部长:陈毅(兼) 03. 国防部  部长:彭德
  • 发角蛋白发角蛋白或毛发角蛋白(英语:Hair keratin)是一类在头发和指甲中发现的角蛋白。存在两类毛发角蛋白:
  • 威廉斯维尔 (密苏里州)威廉斯维尔(英语:Williamsville)是一个美国城市,位于密苏里州韦恩县。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当地人口为342人。威廉斯维尔位于36°58′22″N 90°32′53″W / 36.97278°N 90.548
  • 凯文·费奇凯文·费奇,PGA(英语:Kevin Feige,PGA,/ˌfaɪɡiː/; ;1973年6月2日-)是一位美国男监制和漫威影业总裁。他制作的电影全球票房合计共超过140亿美元。并且在全美累计票房收入排行榜
  • 狗尾草狗尾草(学名:),又名绿狗尾草、谷莠子、狗尾巴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100厘米;叶片扁平,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刚毛粗糙,通常绿色或褐黄色。同
  • 马丁·安德森·尼克索马丁·安德森·尼克索(丹麦语:Martin Andersen Nexø,1869年6月26日-1954年6月1日)是丹麦无产阶级作家。被誉为“斯堪的纳维亚的高尔基”。1869年生于哥本哈根。父亲是石匠工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