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艾斯德尔传

✍ dations ◷ 2025-07-11 17:11:07 #以斯帖记/艾斯德尔传

《以斯帖记》(基督新教翻译)/《艾斯德尔传》(天主教翻译)(英语:the Book of Esther),是《希伯来圣经》(基督教《旧约圣经》)中的一本书卷。主题:拣选以色列人作选民的这位神,在他们被掳到外邦列国中的期间,对他们成了隐藏的神,秘密的照顾他们,并在隐密中公开的拯救他们。

Köln-Tora-und-Innenansicht-Synagoge-Glockengasse-040.JPG

据称以斯帖记中的各项事件发生在亚哈随鲁王(薛西斯一世)统治的18年期间,当时波斯王朝国势正如日方中。亚哈随鲁王统治的这段时期一直伸展到公元前475年左右,这个日期是由希腊、波斯及巴比伦提供的证据所透露的。末底改(摩尔德开)是记载中的见证人和主角,很可能也是这本书的执笔者。书中的描述精细入微,这显示当这一切事在书珊的王宫中发生时,执笔者曾亲历其境。 虽然末底改这个人物从没有在其他圣经书中出现过,但无疑他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有趣的一点是,有一块没有注明日期的楔形文字泥版被人发现。德国的安纳德 (A. Ungnad) 指出其中提及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有一位在书撒(书珊、稣撒)城任职的大官末底改。 可见,末底改在事情发生后,约公元前475年,随即在书珊(稣撒)城里写成以斯帖记的记载。

本书介绍了普珥节的由来及犹太人守节期的责任。事件发生于亚哈随鲁(薛西斯)王(基督教会认为他是大流士王之继承人,但大流士王之继承人是泽克西斯一世(Xerxes,公元前486~前465在位),而两者之间并无证据证实是同一人。)时代,波斯大臣哈曼因与犹太人末底改(摩尔德开)结怨,遂起消灭犹太民族之心。在这危急关头,皇后以斯帖(艾斯德尔)施行拯救;最后,哈曼自食其果,大批企图趁机攻击犹太人的种族歧视者反被犹太人屠杀,末底改则被擢升为宰相。于是末底改与以斯帖把他们脱离仇敌之日立为“普珥节”(Feast of Purim),并通令各地犹太人遵守。直到现在,当犹太人庆祝普珥节时,都会在当日黄昏及次日早上朗读全卷书一次。

从此书本身的记载可以看出它的精确程度。书中仔细记录各大臣、侍从的名字官衔,甚至列出哈曼十个儿子的名字。这本书把末底改和以斯帖的家系追溯到便雅悯支派的基士。(《以斯帖记》第2章第5节至第7节)书中的记载也曾参照波斯宫廷的文献记录。此书所采用的语文属于后期的希伯来文,其中加插了许多波斯文及亚拉米文的词句,文章的风格则跟历代志、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大同小异,从而证明这些写作的确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

作者对整个故事的描述条理清晰,生动有趣。人物的个性虽然无刻意描绘,但从他们的一举一动即可窥见。作者注重整件事的布局,喜用讥讽手法,使情节的发展往往出人意表:如哈曼为末底改制造木架却成了自己的刑具;“十三”本为亚哈所择的吉日,却成为他儿子被杀的日子等。在修辞方面,作者用押韵、谐音、平行、对称、夸张等手法使整卷书极富文学气味。

犹太人一向称本书为“麦基拉”(Meghil·lah′),意即“书卷”。看来是以斯拉把这本书收录在希伯来文正典之内的。此书若是虚构,他就必然将其摒弃了。时至今日,犹太人仍然守普珥节或掣签节以纪念先人在以斯帖的日子所经历的拯救。此书以生动的方式介绍波斯人的各种风俗习惯,与已知的历史事实及考古发现一致。例如,以斯帖记正确无误地描述波斯人尊荣别人的方式。(《以斯帖记》第6章第8节)考古学的出土文物显示以斯帖记甚至在描述王宫微小的细节时也正确。(《以斯帖记》第5章第1节至第2节)

由于以斯帖记是死海古卷中唯一没有记录的旧约章节,所以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疑经派学者就曾透过比较以斯帖记与当时解读不久的阿卡底王国文献,认为以斯帖其实就是巴比伦帝国所信奉的女神阿斯塔蒂(圣经译作阿斯她禄)的化身。虽然后来出土的乌加利特文献否定了这种说法,但对于以斯帖记的正典地位的质疑到现在还存在。

以斯帖记在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长度:最普遍的版本只有十章;而天主教的版本除了这十章以外,还有六个补录,次序如下:

补录的内容与章节并不一定有对应关系,例如:常年期第27主日采用的进堂咏取自本书的第13章第9,10-11节,其实对应着补录丙的第2-3节。

头十章的大纲如下:

(覆盖《以斯帖记》第1章第1节至第22节)。时维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三年。他大宴群臣180天,向他们展示自己王国的财富和威荣。王也为住在书珊城的百姓设摆筵席七日。与此同时,王后瓦实提也为妇女设摆筵席。国王借此向群臣展耀自己的财富威荣,并在饮酒欢畅之余派人请瓦实提出来,好让众民和各首领贵胄一睹她的天姿国色。但王后瓦实提竟然拒绝露面。王的谋臣表示王后不服从的坏榜样会使国王身为一国之君的尊严大受贬损,遂建议王把王后瓦实提废掉,并下诏通令全国,所有妇人“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并让丈夫“在家中作主”。(《以斯帖记》第1章第20节,《以斯帖记》第1章第22节

(覆盖《以斯帖记》第2章第1节至第23节)后来,国王差遣使臣遍访全国127个行省,招选最美貌的处女到书珊城,经过一番美容工夫之后才带入宫中觐见王上。以斯帖也被选中入宫。以斯帖是个犹太孤儿,“容貌俊美”,由在书珊当官的堂兄末底改把她抚养成人。(《以斯帖记》第2章第7节)以斯帖的犹太名字是哈大沙,意思是“香桃木”。掌管女子的总监希该喜悦以斯帖而特别恩待她。当时没有人晓得她是犹太人,因为末底改曾吩咐她保守秘密。这些青年女子依次逐一入宫谒见王上。结果他选立了以斯帖为新后,并且大排筵席以示庆祝。稍后,末底改识破了一宗行弑国王的阴谋,遂让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禀告王上。(《以斯帖记》第2章第22节)阴谋败露后,谋反者被挂在木头上,这件事亦被记在王室的史册上。

(覆盖《以斯帖记》第3章第1节-《以斯帖记》第5章第14节)如是者四年过去了。哈曼——看来是被撒母耳所杀的亚玛力王亚甲的后人——成为国中的宰相。国王把他擢升,吩咐朝门的一切臣仆都必须向哈曼跪拜。这意味到末底改也需要遵命而行。但末底改却拒绝下拜,并告诉王的侍从他是个犹太人。哈曼怒气填胸。后来他获悉末底改是犹太人,遂视此为一举铲除末底改和所有犹太人的大好机会。哈曼摇签(普珥)以择定良辰吉日把犹太人彻底铲除。哈曼利用王对他的宠信诬告犹太人行事不法,并请求王下旨通告全国,要把他们悉数剪除。哈曼答应捐出1万他连得银子以资助这项屠杀行动。国王答允所请,于是下了谕旨,用王的戒指盖印,然后将谕旨传送到全国各地去,把亚达月13日定为灭绝犹太人的日子。

末底改和所有犹太人获悉这件事后都披麻蒙灰,痛哭流泪。各处的犹太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号”。(《以斯帖记》第4章第3节)末底改把犹太人的危机告诉以斯帖,但她起初有点犹豫不敢出面说项,因为任何人若不蒙召便擅入内院见王就必被治死。然而,末底改对耶和华的拯救能力深具信心。他指出以斯帖若闭口不言,就必致灭亡,但“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再者,以斯帖得了王后的位分焉知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以斯帖记》第4章第14节)以斯帖看出事关重大,遂同意冒死一试;所有在书珊的犹太人都与她一同禁食三昼夜。

后来,以斯帖穿上朝服,谒见王上。王喜悦她,便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去保全她的性命。她于是邀请王和哈曼赴筵。王在席上问以斯帖有什么请求,并表示即使“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她。她于是邀请二人翌日再次赴筵。(《以斯帖记》第5章第6节)哈曼沾沾自喜。但他出来时见到末底改坐在朝门口。末底改再次拒绝向哈曼下拜,连身也不动。哈曼怒火中烧。他的妻子和朋友建议他立一个50肘尺(22.3米)高的木架,然后求王把末底改挂在其上。哈曼随即命人造了木架。

(覆盖《以斯帖记》第6章第1节-《以斯帖记》第7章第10节)那天晚上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把史册取来念给他听。他发觉末底改曾救驾有功,却没有得着赏赐。后来王问站在院子里的是谁。那人就是哈曼,他进宫是为了取得王的谕旨把末底改处死。王问他应如何对待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哈曼以为王所指的是他自己,遂道出一项隆重的尊荣仪式。可是王却吩咐他说:“照你所说的,向……犹大人末底改去行”!(《以斯帖记》第6章第10节)哈曼不敢违抗王命,只好将朝服给末底改穿上,使他骑上御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说出尊荣他的话。哈曼满怀羞辱地急忙回家。他的妻子、朋友都无法予他安慰。哈曼注定灭亡了!

后来王带着哈曼赴以斯帖的筵席。席间王后声称自己和自己的本族已被卖而将被剪除。谁敢擅设这个恶谋呢?以斯帖说:“仇人敌人就是这恶人哈曼!”(《以斯帖记》第7章第6节)王勃然大怒,起来离开酒席往御花园去。这时只有哈曼与王后独处,他于是求王后开恩。王回来时看见哈曼伏在王后榻前,更怒不可遏。王于是下令把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

(覆盖《以斯帖记》第8章第1节-《以斯帖记》第10章第3节)。国王把哈曼的家产全赐给以斯帖。以斯帖告诉亚哈随鲁她跟末底改的亲属关系,王便脱下自己的御用图章戒指,给了末底改,并把他擢升到哈曼从前所居的高位。以斯帖再次冒着生命危险俯伏在王前,求他废除灭绝犹太人的谕旨。然而,“波斯和米底亚人的例”是永不更改的!(《以斯帖记》第1章第19节)王遂授权给以斯帖和末底改奉王的名颁发新的谕旨,并用王的戒指盖印。这项谕旨像先前的谕旨一样用快马驿卒传到各处,准许各地的犹太人在哈曼的法令生效的同一天‘聚集起来,保护性命,除灭杀戮在各省企图攻击犹太人的一切仇敌和他们的妻子儿女,并夺取他们的财物’。(《以斯帖记》第8章第11节

在所定的日期,即亚达月13日,无人能敌挡犹太人。王批准以斯帖所求,书珊的械斗延续至第二天——14日。结果在全国被杀的犹太人仇敌共达7万5,000人。此外,书珊城另有810人被杀,其中包括哈曼的十个儿子。他们在第一天被杀,第二天被挂在木架上。犹太人并没有下手夺取财物。亚达月15日,犹太人安息并设筵欢乐。后来末底改写信给犹太人,吩咐他们在每年的亚达月14、15日都要守‘普珥节,就是掣签节’。直到今日,犹太人仍守这节。(《以斯帖记》第9章第24节)末底改在国中声名显赫,他利用自己仅次于亚哈随鲁王的高位“为本族的人求好处,向他们说和平的话”。(《以斯帖记》第10章第3节

相关

  • 杜勒斯杜勒斯可以指:
  • 纤维丛纤维束(fiber bundle 或 fibre bundle)又称纤维丛,在数学上,特别是在拓扑学中,是一个局部看来像直积空间,但是整体可能有不同的结构。每个纤维丛对应一个连续满射
  • 艾米·福斯特艾米·福斯特是约瑟夫·康拉德于1901年编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刊载于伦敦新闻画报,并被1903年出版的《台风与其他故事》收录。来自中欧的一个可怜移民扬科·古尔所乘坐的船只在从
  • 季冠霖季冠霖(1984年12月30日-),天津人,中国配音演员,2004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其代表作有《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赤壁》中的小乔、《阿凡达》北影译制版的奈蒂莉、《后
  • Dancing Line PC(跳舞的线 PC)《Dancing Line PC》是一款由YINSU Studio所开发的基于《跳舞的线(Dancing Line)》的同人游戏(游戏原作开发团队:Cheetah Mobile猎豹移动/BOOMBIT),游戏使用Unity3D引擎和C#编程
  • 游戏3人娘《游戏3人娘》中文版单行本第1册封面《游戏3人娘》(日语:あそびあそばせ)是凉川铃担任原作的日本漫画作品,由白泉社出版,2015年起先在《Young Animal Densi》进行连载,之后才转往姊妹志《Young Animal》从2016年23号起连载至今。野村香纯从小常因为玩游戏而被姐姐欺负,因此对玩游戏一事一直没什么好感。但英文成绩实在太差的她,为了提高英文成绩,只好与班上的转学生:奥莉薇亚达成协议。香纯教奥莉薇亚日本的游戏,而奥莉薇亚则教香纯英文,并与奥莉薇亚与华子组成游戏人生研究会,本作是述说三
  • 为尊亲王为尊亲王(977年-1002年7月25日),即生于贞元二年,卒于长保四年六月十三日),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皇族。为尊亲王是冷泉天皇第三子,母亲是女御藤原超子(藤原兼家之女)。同母姊光子内亲王,同母兄三条天皇,同母弟敦道亲王。由于母亲早逝,他和兄长三条天皇自幼在外祖父藤原兼家的爱护下成长。永祚元年(989年)十一月元服、亲王宣下,授四品,官拜弹正尹,因此又别号弹正宫,后晋为二品。正历三年(993年)经异母兄花山天皇推荐,纳藤原伊尹的九女为妃。两人之间没有生育,有一养子藤原良经(实父藤原行成)。为尊亲王年幼时以“
  • 黄光彩黄光彩(1827年-1886年11月12日)美国圣公会首位华人基督徒、首位华人牧师。黄光彩于1827年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贫困家庭。1842年2月24日,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文惠廉夫妇抵达厦门开展宣教工作,15岁的黄光彩被送到文惠廉家做男仆,照顾他的一对丧母的儿女。次年,黄光彩随文惠廉返回美国,进入教会学校就读。1845年4月,黄光彩随文惠廉回到厦门。不久他家人接连病故,于是在年底又前往上海,再次投奔文惠廉主教。1846年4月12日复活节,文惠廉主教为黄光彩施洗,使其成为美国圣公会首位华人基督徒。1851年,
  • 杰拉·菲利浦杰拉·菲利浦(法语:Gérard Philipe,1922年12月4日-1959年11月25日)是一个法国演员。他在1944年至1959年共演出了34部电影。菲利浦出生于法国戛纳。他具有四分之一捷克血统。在青年时期,菲利浦在巴黎的法国国家戏剧艺术音乐学院学习。19岁时,他在尼斯参加了首个演出。1943年,菲利浦参加了首部电影 Les Petites du quai aux fleurs。之后在几部电影中演出了几个小的角色。1947年,他在 Devil in the Flesh中一举成名。
  • 逆手炮逆手炮,或称列手炮、后手炮、列炮、逆炮,象棋布局一种。具体走法是:先手走炮二平五,后手应以炮2平5。由于双方移动不同方向的中炮,故名。和顺手炮一样,其特点是对攻性强。可是如果黑方步步跟随红方,红方会有优势。顺手炮和逆手炮,目的均是对衡对方的中炮,属于“斗炮局”。此局优点为取后中先,对方如打中兵,则可行(士6进5),车马均可先出(马8进7)、(车9平8),转后手为先手,亦可令对手之中炮处于困境,否则同一布置,针锋相对,亦令其无隙可乘。逆手炮还可以分为:大逆手炮、小逆手炮、半途列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