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猫薄荷
✍ dations ◷ 2025-09-30 15:25:03 #猫薄荷
猫薄荷(学名:Nepeta cataria),又称猫穗草、荆芥。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唇形科植物。猫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为50 - 100公分。是一种外表类似薄荷的草本植物,具有灰绿色叶片与白色花朵,花上有一些紫色小斑点。此物种已引进许多国家,目前在广泛在南欧至中国西部及北美地区。猫薄荷是一种弱神经作用物,具有镇静、兴奋等作用。可用来降低温度。可以消除胀气及协助消化作用、改善睡眠品质、解除压力、刺激食欲。对于焦虑、伤风、流行性感冒、发炎、疼痛以及压力等有益。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从猫薄荷中所提炼出的纯荆芥内酯(nepetalactone),具有10倍于DEET的驱蚊效果。猫薄荷之名来自其对猫科动物,尤其是家猫的作用。其中猫薄荷与紫花猫薄荷(Nepeta × faassenii)两种类型具有辛辣刺激的味道,而大花猫薄荷(Nepeta grandiflora)的味道则较为平淡。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猫对猫薄荷有敏感反应,且此现象具有遗传性。当猫感受到切开的叶片或茎时,会产生摩擦、翻滚、拍打、啃咬、舔舐、跳跃、低鸣或大量分泌唾液等反应,有些猫则会发出嗥叫或喵声。上述反应在持续数分之后停止,接着是约两小时的休息状态,然后猫又会重新对这些植物产生反应。幼年小猫与老猫对猫薄荷较无反应。此外,绝大多数猫科动物对其均有反应,如虎、狮、豹等。猫薄荷含有一种萜类物质,称为荆芥内酯,可利用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萃取。猫经由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组织接收这些物质,而非经由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一种假设认为荆芥内酯在嗅上皮内,会与其中感觉神经元表面上的G蛋白连结接受器(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结合,并经由信号传递路径,使钙离子汇集,进而在神经轴突上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可能有G蛋白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的参与。嗅上皮内的感觉神经元会将讯息传到嗅球(olfactory bulb),这种球状构造中有许多位于神经纤维网上的神经突触。之后神经突触与僧帽细胞(mitral cells)将讯息投射到各种脑部区域,如杏仁体中,最后转变成为行为信号。某些证据显示,下丘脑接收了一些讯息,并经由脑下垂体调控神经内分泌反应。内分泌激素会使个体产生“性反应”,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借用了一些平常由激素使用的通道。此外,其他植物也可能对猫有同样的效果,例如缬草、葛枣猕猴桃(木天蓼),以及某些含有猕猴桃碱(actinidine)或二氢猕猴桃内酯(dihydroactinidiolide)的植物。
相关
- 中暑中暑(英语:Heat stroke)是一种受室外空气的高温多湿或阳光过久直接照射动物体、人体等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所引起的症状的通称。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
- 社交网络服务多数社交网路会提供多种让用户交互起来的方式 ,可以为聊天、寄信、影音、文件分享、博客、新闻组等。社交网路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社交网路的网站一般会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16/sub十六烷(英语:hexadecane、cetane)是化学式为C16H34的烷烃。十六烷由16个碳原子直链组成,头和尾被3个氢原子连着,中间2个。十六烷值用以量度柴油的易燃性。在压缩下,十六烷非常易燃
- +1UTC+1在以下地区使用:
- 萨纳赫特内布卡一世(英语:Sanakht)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第三王朝的首任国王。(约公元前2661年—公元前2643年在位),作为第三王朝的建立者,他定都孟斐斯。建立孟斐斯帝国。因年代久远,其余具体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保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卫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国民健康与医疗保障的发展状况。在1980年代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采取的是社会主义方式的封闭式福利,工人以及国家机关的
- 702年前9世纪 | 前8世纪 | 前7世纪前720年代 前710年代 | 前700年代 | 前690年代 前680年代前707年 前706年 前705年 前704年 前703年 | 前702年 | 前701年 前700年 前699年 前
- 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Ernst Kaltenbrunner,1903年10月4日-1946年10月16日)纳粹德国重要领导人,奥地利裔,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在1943年,接掌国家安全总局与国际刑警组织。德国二战
- 镰木目镰木目(Drepanophycales),又名镰蕨目,为石松纲下一个已灭绝的目,其下的物种生存于志留纪与泥盆纪,例如镰木、星木和巴拉曼蕨等。它们的化石在北美洲、欧洲、中国、俄罗斯与澳洲都
- 董祐诚董祐诚,清代数学家,字方立,江苏阳湖人(今常州),乾隆五十六年生(1791),卒于道光三年(1823)。董祐诚著作丰富,数学著作包括《椭圆求一术》一卷,《割圆连比例图解》三卷,《椭圆求周术》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