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碳氧血红蛋白
✍ dations ◷ 2025-09-27 19:50:48 #碳氧血红蛋白
碳氧血红蛋白为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分子的稳定化合物,当一氧化碳气体被生物吸入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时形成。血红蛋白有与一氧化碳结合的倾向,高于它和氧气的亲和力约240倍,当碳氧血红蛋白大量存在时就会妨碍氧气传送至身体各部分的过程,是为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为4至6小时,解离速度较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吸入混有4-5%二氧化碳的高浓度氧气时,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会降至35至70分钟。患者若接受高压氧治疗时况会更佳,治疗过程中他会躺进注入高浓度氧气和加压至接近3atm(标准大气压)的舱中,协助身体吸收氧气。碳氧血红蛋白亦会增加血栓生成的机会。吸烟令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上升数倍,有理论指出这亦是吸烟者容易患中风的其中一成因。若吸烟者怀孕,亦有理论指出其碳氧血红蛋白亦会令胚胎轻微缺氧,因此影响婴儿的发展,增加他的夭折机会。代谢过程中产生碳氧血红蛋白属正常现象。血红蛋白破裂时其血红素与血红素加氧酶1及2型起反应,产生一氧化碳,由此形成碳氧血红蛋白。1993出现首份指出一氧化碳为神经传导物质的报告,它又指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硫化氢为调节炎症的三种气体。此外该三种气体也能协助减少炎症、血管舒张和新生血管的发展。因此一氧化碳受到它对人体的功用的关注(尽管新生血管未必对人体有利,它也助长肿瘤和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形成)。
相关
- 囊肿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
- 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法语:Inferior vena cava、IVC))位于腹主动脉右侧粗大壁薄的血管即下腔静脉。它的上端穿膈的腔静脉裂孔入右心房,下端于第5腰椎右前方由左右骼总静脉汇合而成。沿途可
- 大区大区(法语:région)是法国行政区划的第一级单位,下分为省。法国共有18个大区,其中13个位于法国本土(其中科西嘉地位较特殊,称为“领土集体”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其余5个则位
- 异种《异种》(英语:Species),1995年在美国上映的科幻电影,由罗杰·唐纳森导演,本·金斯利、科华士·韦德加、娜塔莎·韩丝翠和迈克尔·马德森等人主演。犹他州的沙漠里有一间神秘的研
- A-DNAA-DNA又称A型DNA,为DNA双股螺旋的一种形式,拥有与较普遍的B-DNA相似的右旋结构,但其螺旋较短较紧密。A-DNA是三种具有生物活性的DNA双螺旋结构,另两种则为B-DNA及Z-DNA。一般只
- 玛都丽·荻西特玛都丽·荻西特 (马拉地语: माधुरी दीक्षित,英语:Madhuri Dixit,1967年5月15日-,也称玛都丽·荻西特·尼尼)是活跃在二十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的印度著名电影演员。她一
- 甘油二酯二酸甘油酯(英语:diacylglycerol,或称为甘油二酯,英语:diglyceride,二酰基甘油,缩写DAG)是一类由两个脂肪酸链和一个甘油分子通过酯键形成的甘油酯。二酸甘油酯有两种类型:1,2-二酸甘
- 沈之荃沈之荃(1931年5月27日-),女性,中国高分子化学家。生于上海。1948年毕业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现北郊高级中学)。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曾任浙江科学技术协
- 林其谁林其谁(1937年12月15日-),中国生物化学家。生于上海,原籍福建莆田。1959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
- 通讯通信是发送者通过某种媒体以某种格式来传递信息到收信者以达致某个目的。广义上,任何信息的交通都是通信,狭义上的通信专指以电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以很多时候,“通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