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擅攀鸟龙科
✍ dations ◷ 2025-09-29 19:10:43 #擅攀鸟龙科
擅攀鸟龙科(学名:Scansoriopterygidae)又名攀龙类,是群手盗龙类恐龙,在中国辽宁省的道虎沟地层发现了保存良好的化石,生存年代为侏罗纪晚期或白垩纪早期。擅攀鸟龙与树息龙是已发现的非鸟类恐龙中,第一群已明显适应树栖生活或半树栖生活的动物,它们可能有大部分时间待在树上。目前所发现的标本显示这些个体都是未成年,这使得很难确认擅攀鸟龙科与恐龙、鸟类间的关系。直到2008年,才发现了第一个成年标本,属于耀龙。擅攀鸟龙科的外表稍微类似哺乳类的指猴。擅攀鸟龙科的所有属,都是体型微小的恐龙。树息龙与擅攀鸟龙的标本都是幼年个体,体型如麻雀。耀龙的标本是个成年个体,体型如鸽子,不计尾巴羽毛的话,约有25公分长。擅攀鸟龙科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们的延长第三手指,此为手部最长一根手指;大部分兽脚亚目恐龙的最长手指是第二根手指。擅攀鸟龙科的其他特征包含:颅骨短而高、往下弯的下颌、大型的前端牙齿、以及长手臂。不同物种的尾巴长度不一致。树息龙的尾巴长度是身体的三倍,尾端的羽毛短;而耀龙的尾巴长度是身体的70%,尾端的羽毛极长。树息龙、擅攀鸟龙、耀龙的模式标本都包含了化石化的羽毛压痕。在2002年,斯特芬·柯瑞克斯(Stephen Czerkas)与袁崇喜建立了擅攀鸟龙科。擅攀鸟龙科包含树息龙、擅攀鸟龙,但这两属的正确分类位置仍未确定,树息龙与擅攀鸟龙可能是同种动物。擅攀鸟龙科属于兽脚亚目手盗龙类,并与鸟类有许多共同特征。擅攀鸟龙科可能是恐爪龙下目的近亲,或者属于鸟类。某些科学家,例如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认为擅攀鸟龙科只有一个有效属,而且没有系统发生学研究,证明擅攀鸟龙科是个演化支,因此多不使用这名称。在2008年,新命名的耀龙被归类于擅攀鸟龙科,擅攀鸟龙科也被定义为:树息龙与耀龙的最近共同祖先,与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擅攀鸟龙科与其他恐龙的演化、分类关系也有争议。柯瑞克斯与袁崇喜在建立擅攀鸟龙科时,根据缺乏完全开口的髋臼、耻骨向前…等特征,判断擅攀鸟龙科与其他手盗龙类、鸟类属于同一个演化支,并在恐龙演化的早期阶段,便独自演化发展。但是,多数科学家没有接受这个理论。在2007年,菲力·森特(Phil Senter)的一篇关于虚骨龙类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中,森特发现擅攀鸟龙科(以树息龙为代表)是亲缘关系最接近真正鸟类的恐龙,并属于鸟翼类演化支。在2008年,周中和、张福成提出新的系统发生学研究,认为树息龙与耀龙形成一个基础鸟翼类的演化支。以下是Ulysse Lefèvre等人于2014年所提出擅攀鸟龙科在演化树上大致的位置†偷蛋龙类†擅攀鸟龙科†驰龙科†伤齿龙科鸟翼类树息龙、耀龙的化石都发现于中国辽宁省的道虎沟化石层;目前仍不清楚擅攀鸟龙的化石发现地,可能也是来自于道虎沟化石层。道虎沟化石层的地质年代仍未确定,最近的研究提出的年代范围从1亿7000万年前到1亿2000万年前,大致为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之间。目前的有效证据显示似乎为1亿2000万年前,但还没确定。在道虎沟化石层的形成时期,该地区是个潮湿的温带森林,具有多样化的植被,例如银杏、针叶树。林层的底层则有石松、木贼纲、苏铁、蕨类等低矮植物。除了擅攀鸟龙以外,该地区还发现许多动物化石,包含:水生合弓动物的獭形狸尾兽、树栖滑翔哺乳动物的远古翔兽、翼龙类的热河翼龙与翼手喙龙、多种的昆虫(例如蜉蝣、甲虫)、以及数种蝾螈。树息龙因为延长的手部与脚部的特化,而被认为是种树栖的手盗龙类,是第一种确定的树栖恐龙。研究人员认为长手部与大幅弯曲的指爪是攀爬与在树枝上移动的适应结果。他们认为这些特征是演化成鸟类翅膀的早期阶段,他们宣称前肢已相当适合攀爬,而这导致朝具有飞行能力翅膀的演化结果。它们宣称因为大部分的可飞行鸟类拥有相当短的首部,而擅攀鸟龙科的可抓握、长手部较适合攀爬,而非飞行。张福成等人也注意到树息龙在非鸟类的恐龙中相当独特。树息龙并没有往后的脚趾,与现代栖鸟不同,树息龙的脚部非常类似更原始的栖鸟,例如华夏鸟与长翼鸟。这些四肢的抓握能力使得树息龙将大部分时间待在树上。柯瑞克斯与袁崇喜在叙述擅攀鸟龙时,他们提出更进一步的树栖生活证据。他们注意到,不像刚出生的现代鸟类,擅攀鸟龙的前肢比后肢长。他们认为这个反常现象显示擅攀鸟龙的前肢在早期演化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擅攀鸟龙的后肢保存状态比树息龙的好,他们将后趾解释成往后转,如同现代树栖鸟类。他们更进一步提出擅攀鸟龙的短、坚挺尾巴是在树上攀爬的适应结果。这些尾巴可能作为支撑物使用,类似现代啄木鸟。擅攀鸟龙的手部也如同现代攀爬动物,拥有延长的第三指,例如鬣蜥科蜥蜴。擅攀鸟龙科的手部比现代树栖动物的刚出生个体,例如麝雉,更适合攀爬。目前已发现的两个擅攀鸟龙科标本都是未成年个体,并保存了简易、类似绒毛羽毛的痕迹,尤其是在手部与手臂周围。手部与手臂周围的较长羽毛,让柯瑞克斯与袁崇喜猜测成年的擅攀鸟龙科恐龙可能有发展良好的翅膀,而这些成年个体可能有种形式的动力飞行或滑翔飞行。如同其他手盗龙类,擅攀鸟龙科恐龙的腕部拥有半月形骨头,可让手部产生类似鸟类的抓握动作。即使它们无法以动力飞行,这个动作仍然可增加它们在树枝之间跳跃的机动性。耀龙的标本是个成年个体,前肢周围没有羽毛痕迹,但身体覆盖者简易的羽毛,由平行的羽枝构成,而尾巴附有四个长条状羽毛。尾巴羽毛可发现羽轴、羽片等构造,但构造简易,不同于现代鸟类的结构复杂羽毛。耀龙的羽毛可能具有视觉上的展示功能。
相关
- 阿尔及利亚的犹太人阿尔及利亚犹太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在十五世纪,许多被西班牙和葡萄牙驱逐出境的赛法迪犹太人移民到阿尔及利亚;其中有受尊敬的犹太学者,包括以撒·本·谢谢特和西蒙·
- 最高人民会议执政党(607):参政党(72):无党派(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题最高人民会议(朝鲜语:최고인민회의/最高人民會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经朝
- 三角家庭三角家庭(法语:Ménage à trois)源于法语词,指3人发生性关系并住在同一屋檐下,按字面翻译为“三人家庭”或“三人行”。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此名称多指欧洲的夫妇
- 忘怀洞“忘怀洞”(英语:Memory hole,又译:思旧穴)是出现在英国著名作家乔治·欧威尔所创作的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真理部中温斯顿·史密斯使用的一种文件销毁工具。
- 苦苦(梵语:दुःख,转写:duḥkha,巴利语:dukkha),佛教术语,字面意义为痛苦、不安、不满足等。这是佛教中最基本的教义之一,为四圣谛之一 。梵文duḥkha,汉传佛教一般译为“苦”,或者“苦
- 30味觉感受器,类型2,成员30,TAS2R30 是一个人类基因组中TAS2R3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苦味味觉感受器的一员。
- 托马斯·曼保罗·托马斯·曼(Paul Thomas Mann,1875年6月6日-1955年8月12日), 德国作家,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保罗·托马斯·曼生于德国吕贝克,是商人托马斯·约翰·亨利希·曼的儿子,亨利
- 海底平顶山海底平顶山(guyot或tablemount),是平顶的海底山。有证据显示海底平顶山曾经在海平面上,并渐渐依不同阶段下沉,有岸礁山(fringed reefed mountain)、珊瑚岛,最后成为海底平顶山。海底
- 路易三世路易三世(法语:Louis III,863年11月1日-882年8月5日)是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路易二世与王后勃艮第的安斯加尔德的长子,879年其父王死后与弟弟卡洛曼二世一同成为西法兰克的
- 乌尔奇人乌尔奇人(俄语:Ульчи或Ольчи),又译乙支人或乌里奇人,自称“那尼”(нани),是西伯利亚东南部先住居民的一支,90%以上分布于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乌利奇斯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