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开波湖

✍ dations ◷ 2025-07-10 17:28:45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西班牙语:Lago de Maracaibo;阿努语:Coquivacoa)是委内瑞拉西北部的潟湖,为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3600万年前安第斯山脉北段的断层陷落,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委内瑞拉主要的石油产区和重要的渔农业产区,居住着该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同时也是地球上闪电最频繁的地方,著名的卡塔通博闪电能够为夜间航行照明,石油污染造成的富营养化是该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东科迪勒拉山系的佩里哈山脉和梅里达山脉之间的断陷盆地马拉开波低地中,湖的形状被形容为葫芦或花瓶,南北长210公里,东西宽121公里,面积13512平方公里,最深35米,岸长约1000公里,容积约280立方公里。最大入湖河流卡塔通博河自西向东注入,提供了57%的入湖水量,加上盛行风的影响使湖水逆时针循环,另有圣安娜河、查马河、莫塔坦河(西班牙语:Río Motatán)、埃斯卡兰蒂河等河流注入。

马拉开波湖南深北浅,底部平坦的湖盆东南边缘陡峭而西北边缘平缓,南部因河水注入而较淡,北部受潮汐影响而微咸,整体含盐度在1.5~3.8%之间。较轻的淡水浮在较重的咸水之上,使得营养物质沉积在湖底,在卡塔通博河三角洲的表层湖水含盐量仅0.13%,然而从湖口侵入的海水使得底层湖水的含盐量达0.2~0.3%。狭长的北半部长55公里,最北端与委内瑞拉湾相连,湖口的沙嘴延伸约26公里。

湖区年平均气温28°C,降水量南多北少,北部年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南部则达1400毫米,在夜间来自安第斯山脉的山风与湖面上温暖潮湿的空气接触,每年平均形成297次夜间雷暴,使得湖区成为地球上闪电最频繁的地方,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一年平均会发生约233次闪电,著名的卡塔通博闪电每年约有140~160天出现,在9月达到峰值时湖区每小时可发生多达280次闪电,持续时间长达9小时,能够为夜间航行照明。

马拉开波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形成于36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安第斯山脉隆起时的断层陷落。在地质历史上海水和淡水曾多次交替淹没这一地区,在基岩上形成了超过五公里厚的沉积物。在末次冰期结束时,上升的海平面再次将湖水同海水直接连通。

西班牙探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的船队于1499年8月24日航行至此,为欧洲人首次进入这一地区。西班牙于1529年和1569年两次试图在湖边建立定居点,但直到1574年才成功建立了马拉开波城。1823年6月24日委内瑞拉在湖上赢得了委内瑞拉独立战争(英语:Venezuelan War of Independence)中著名的马拉开波湖海战(英语:Battle of Lake Maracaibo)。

原先深度仅4米多的湖口在1930年代的疏浚后深度增加到8米,3公里长的石质防波堤于1957年完工后深度进一步增至11米,使远洋油轮可以进入湖泊,同时也使得原本为淡水的北部变得微咸。横跨湖上连接马拉开波市与圣里塔市的长8,678米的拉斐尔·乌达内塔将军大桥于1962年完工。

马拉开波湖油气资源丰富,有“石油湖”之称。最初抵达的西班牙人使用湖边渗出的焦油来填补船只裂缝。马拉开波油田于1914年被发现,1917年开始建设第一口油井,1922年起开始大规模开采。油田集中分布于湖的东北和西北,产油层主要是第三纪砂岩和白垩纪石灰岩,含油气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湖东105公里长32公里宽的沿岸水域,开采的石油占委内瑞拉石油总产量的75%。

西北岸的马拉开波城是苏利亚州的首府,也是委内瑞拉第二大城和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港。湖区也是委内瑞拉重要的渔农业产区,养活了两万多名渔民,其中许多渔民住在湖上用铁皮建造的五颜六色的传统高脚屋中,湖的南岸主要农作物是香蕉、花生、可可、椰子、甘蔗和咖啡,湖的西岸乳牛业发达。

马拉开波湖和卡塔通博河是附近地区商品运输的主要交通线,马拉开波城是安第斯山脉出产的咖啡的转运中心,湖口经过疏浚的水道可通大型海轮和油轮,输出原油和安第斯山区与湖区的农畜产品。湖区居住着委内瑞拉四分之一的人口,随着附近安第斯山区的农民大量涌入,湖区人口从1936年的约3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超过362万人。

马拉开波湖湖中有蛤蜊、蓝蟹、虾等水产,也是西印度海牛和亚马逊河豚两种濒临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的家园,大约145种鱼类栖息在湖水中,其中包括许多特有种,如生活在底层水域的马拉开波湖半钩鲶、马拉开波湖毛鼻鲶、马拉开波湖拉蒙特鲶、马拉开波湖啮脂鲤,以及生活在表层水域的马拉开波狼鳀。

该湖已进行了大约14,000次钻探,超过15,000英里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纵横交错地穿过湖底,但这些管道大部分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石油从许多老化的水下管道中漏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湖水仍然可以作为生活用水直接取用,但之后由于湖口航道的拓宽导致的潮汐咸水侵入,北部湖区的含盐量增加了大约1,000%,南部也增加了300~500%。

在马拉开波市等沿湖城镇,湖水被粪便带来的大肠杆菌污染,石油污染和排入湖中的农业污水以及生活和工业废水造成的富营养化导致浮萍和绿藻大量繁殖。2004年春季,马拉开波湖流域降下大雨,导致大量淡水涌入湖泊,使原本沉积在湖底的营养物质浮到湖面上,造成浮萍大量繁殖,引发了持续长达八个月的水华,水华在六月一度覆盖了18%的湖面,当地政府不得不每月花费约200万美元用于清理工作。

湖上的日出

拉斐尔·乌达内塔将军大桥

造成水华的浮萍

卡塔通博闪电

湖中的美洲鸬鹚

相关

  • 范康尼氏症候群范康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范科尼氏症候群、范科尼氏综合征)是一种肾脏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的疾病, 病征在于其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磷酸盐和碳酸
  • 上皮上皮组织,简称上皮(英语:Epithelium),包括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三类。被覆上皮是被覆于各结构界面处的上皮组织,由规则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胚胎的发育
  • 印度洋委员会印度洋委员会(英语:Indian Ocean Commission,缩写IOC;法语:Commission de l'Océan Indien,缩写COI),是印度洋岛国成立的国际组织。1982年12月,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塞舌尔三国的外
  • NaNHsub2/sub氨基钠是一个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NH2。室温下纯品为白色固体,试剂常带金属铁而呈灰色。氨基钠与水强烈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强碱。氨基钠可由钠与氨气反应, 或硝酸铁催化下
  • 国会议员国会议员 (英文: Member of Parliament (MP) 或 Member of Congress),是指一个国家国会的议员,主要职责为代人民在国会发表意见,或质问官员、提出法案、参与表决等,依各国国会名
  • 官玉官玉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浙江。行伍出身官玉于1750年(乾隆15年)奉旨以游击身份代理沈廷耀,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水师协副将。而隶属台湾镇之下的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中的这阶
  • 赖俊龙赖俊龙(Jason Lai,1982年1月18日-),台湾男艺人。
  • 崔占福崔占福(1942年7月6日-),河北高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962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导航专业学习。1996年11月至2003年2月,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2003年2
  • 苻宣苻宣,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前秦末代皇帝苻崇的儿子。394年,苻崇即位为皇帝,封苻宣为太子。苻崇败亡于西秦。苻宣依靠仇池杨盛。396年,杨盛归附东晋,向晋安帝推荐苻宣为平北将军
  • 泰国地毯国际股份泰国地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国地毯国际股份或泰国地毯国际(英语:Carpets International Thailand Public Company Limited),由太平地毡国际有限公司旗下公司,1980年在泰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