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 (基督教)

✍ dations ◷ 2025-07-21 10:27:32 #基督教礼仪,香

香炉(thurible),这一单词来自于古法语,而根源则是拉丁语的“Thuribulum”,它在中国更多是被称为“提炉”,将动词与名词相结合指代Thurible。香炉是由一个金属材质的炉体与金属链条结合所组成的器具,在弥撒时通过将产于中东的乳香香料放置在炉内的炭火上燃烧发出香气,而将礼仪环境带入神秘感。香炉被广泛用于基督宗教各教派中,拉丁礼与东仪天主教会、东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东方亚述教会,以及在一些新教团体诸如路德宗、圣公会、旧天主教都可以看到它;香炉最开始为罗马帝国时期,罗马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火炉。罗马官员出行,按照礼制应点燃一支蜡烛,一个人拿着火炉防止蜡烛熄灭后可以迅速借火点燃。天主教教宗也效仿这种礼制,出行时也配有火炉、持蜡者。公元8世纪,火炉开始改为香炉样式,加上金属环链,但不用于上香。公元9世纪,提炉被用于上香。公元14世纪,香炉设备更加完善,与今日相同;在东正教会(或东仪)中,现今保留了单手甩香炉的传统。不过这一传统礼仪也植根于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第二圣殿年代与历史背景息息相关;除去在宗教信仰上的用途外,香炉还被用于民间习俗或礼仪内,甚至是邪教或迷信中。诺斯底派、共济会(当一间房间成为新的聚会地点时)和魔法仪式都用香炉,但是在形制上却与天主教会的香炉有较大不同;

香炉是简单易学的,不需要复杂的步骤;通常香炉的上方会由三或四根金属链(单根金属链的单手提炉也存在,但天主教会使用较少)吊起,与炉体上的圆环衔接在一起,并在链子上配有单独的圆环,该圆环可以固定香炉的镂空盖子,保证它在使用时更加牢固,不至香炉倾洒。炉内有放置木炭的空间,使用前需要将燃烧的木炭放入其内。香炉又分为可移动的内胆香炉与单体的香炉,前者当要放置木炭时,可以将香炉内部的内胆取出,放入木炭再放置回炉体中,这种香炉是较为普遍的;在燃烧的木炭上撒乳香,较高的温度将乳香香料熔化,产生香烟,它将从香炉的盖子上散发出去。一旦乳香被放置在炉内,该香炉就会被关上盖子,并在游行队伍行进时由辅祭者摇摆,将香烟尽量散发出来(这也保证木炭与空气接触,不至于熄灭);香炉的风格也没有固定的样式,不过它就像高路斯(Chorus)一样,经常与教堂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因此就出现了哥特式、罗马式等等;

天主教会的弥撒广泛使用到香炉,根据1969年修订的《罗马弥撒经书》(Missale Romanum),允许司铎可在任何弥撒中使用香炉(不过在1969年前教会不准许在常礼弥撒中使用香炉)。弥撒中,在苦像前、祭台、圣人像或福音书、圣体圣血、圣髑匣等,都将用到香炉,在圣体游行时也将被使用。因此作为一位与弥撒礼仪有较深接触的辅祭者或祭台服务者,必须在堂区服务中学会香炉的使用与添香、上香方法,使能更好的辅助主祭神父完成弥撒。拿香炉的辅祭者,也被称为“thurifer”,他们的职责包括:打开香炉方便神父(主教)添香、手持香炉带领游行队伍、给神职人员递交香炉、炭火的保持等;在礼仪中,香炉的职务也可以分为两人,即持香炉者(thurifer)与持香船者(boat boys),后者只负责递交和管理香船(香盒),可以认为持香船者是thurifer的助手。香船是拉丁风格船型的盒子,其内盛放乳香香料,并配有一把小勺,持香船者有些时候也负责添香,但大多数时候他只会把添香的机会留给司铎;东仪天主教会频繁使用香炉,不仅在侍奉礼仪中,而且在晨祷、晚祷及葬礼或敬礼方面,香炉都几乎不断地摆动。炉中的烟被理解为象征着天主圣神的恩典及圣人们在天国的代祷,而在东方的传统中,教会牧长(ecclesiarch)和他的助手在特定的时刻负责焚香。

1969年《罗马弥撒经书》提到了如何使用香炉的规定,这其中包括了,1、三组摆动:对至圣圣体、天主的圣像或明供圣体、苦像、福音书、复活蜡、神职和教友。2、两组摆动:对圣髑和公开敬礼的圣人像。3、一系列的单组摆动:祭台;神父当需要向祭品上香时,则通过使用香炉画十字的方式完成,而不是用三组摆动。

相关

  • T波在心电图学中,T波(T wave)代表的是心室的再极化(英语:repolarization)。自QRS复合波(英语:QRS complex)的起点到T波的顶点这一段被称为绝对乏兴奋期(英语:refractory period (physiolog
  • 2011年 三亚2011年金砖国家峰会,也称第三次金砖国家峰会,于2011年4月14日在中国的三亚举行。是“金砖国家”举办的第三次峰会,新成员南非首次参加。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展望未来、共享繁荣
  • 岩盐石盐又名矿盐或岩盐,指在地下或山洞内开采的食盐。矿盐的矿物组成与海盐不同,而且视乎出产地不同亦有所差异。化学成分为NaCl,一般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往往混有粘土。维利奇卡
  • 高雄大学国立高雄大学(英语: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缩写:NUK),简称高大,位在中华民国台湾高雄市楠梓区,是一所2000年成立的国立大学。于2006、2007、2015~2016年荣获中华民国教育
  • 洞穴学洞穴学是一门科学的研究,研究洞穴,喀斯特地貌特征,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历史,生命形式和形成过程(speleogenesis)和随时间而改变(speleomorphology)。探索洞窟有时也是休闲活动,
  • 封圣封圣(拉丁语:Canonizatio,英语:Canonization),又称列圣品、宣圣,基督宗教仪式,是一种正式承认某个人成为基督宗教圣人的过程。在不同基督教派中,拥有自己的程序,其中最著名者,为天主教
  • 灵菌红素灵菌红素(Prodigiosin,正式名称为2-methyl-3-pentyl-6-methoxyprodiginine)是Prodiginin(中文名不详)的一种。它具有Prodiginin的基本结构,也就是三吡咯环,其中的一个吡咯环C2上带
  • 勋阀政治勋阀政治(英语:Timocracy),是一种只有资产所有者可以参政的政治制度,在马列主义的文献中所说的资产阶级民主便属此类,近现代特指十八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前的英国和法国与荷兰等国
  • 俱卢舍拘卢舍(梵语:krośa;巴利语:kosa;标准藏语:rgyan-grags),又译为俱卢舍、拘屡奢,为古印度长度单位,佛教沿用。意译为一牛吼地、一牛鸣地,即大牛鸣叫声所及之范围,也指大鼓声所及之范围。
  • 李皇后 (前秦)李皇后,前秦高帝苻登第二任皇后。太初四年(389年),苻登毛皇后与后秦武昭帝姚苌作战时被俘斩。三年后,太初七年(392年)正月,苻登立昭仪李氏为皇后。太初九年(394年),苻登被后秦文桓帝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