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角守宫

✍ dations ◷ 2025-10-07 16:48:14 #IUCN易危物种,壁虎科

睫角守宫(学名:),为新喀里多尼亚南部的原生种。1866年,在新发现的新喀里多尼岛上,法国动物学家Alphone Guichenot发现了睫角守宫。这个物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94年才被再度发现。与数个多趾虎属的物种一样,它被国际野生动植物贸易协会认为是保护阶段的物种。如今这个物种在宠物市场上相当受到欢迎。

1866由法国动物学家Alphone Guichenot 在《瑟堡自然科学学会回忆录》上发表了〈壁虎科的一个新物种〉这篇论文,这是第一次有文章提及了这个物种并称之为 。它后来被更名为 。最近的系统分析表明, 和  与其他大型壁虎的亲缘关系并不接近,因此,这两个物种已被转移回到属。

睫角守宫的种名 ciliatus 是一种拉丁语,源自于 cilia,意为“边缘”或“睫毛”, 这是由于此物种在眼睛周围皮肤的突起构造类看似睫毛因而命名。

睫角守宫的脚趾和尾端由刚毛覆盖,而刚毛由数以百计的匙突状纤毛组成,壁虎之所以能攀缘多是由于这个构造利用了微弱的凡德瓦力。有半抓握能力的尾巴则可协助攀爬,在受到掠食者威胁时它们的尾巴可能会脱落,然与某些壁虎不同,它们的尾巴并不会再次长出,而这并不影响个体的健康状态,事实上,大多数成体在野外是没有尾巴的。睫角守宫的个体颜色有数种变化,主要是由灰、棕、红、橙、和黄色组成的色调。 野生的睫角守宫只有无纹、白流苏、虎纹三种不同的颜色表型,然而人为育种已经培育出更多种不同的表型。

睫角守宫没有眼睑,它的眼睛由透明薄膜覆盖,借此保持湿润,并使用自己的舌头来舔拭眼睛上的灰尘。 睫角守宫拥有蹼状的四肢和脚趾。它们是一种树栖型、夜行性的守宫,擅于跳跃,居住于新喀里多尼亚热带雨林的冠层之中;在日间则蛰伏在较高的树枝上。

相关

  • 小动脉小动脉(英语:Arteriole,又称为微动脉)是大动脉微小的分支,一端接大动脉,另一端接微血管。功能是推进血液,使其到达微血管,进行养分吸收,再透过细静脉、大静脉运回心脏,完成血液体循环
  •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Median nerve) 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上肢的一条神经。它是由臂丛发出的五条主要神经之一。正中神经是由臂丛的外侧束和内侧束会聚而成,起于C5、C6 & C7 (外侧束)以及 C8 & T
  • 骨女骨女(日语:ほねおんな)在鸟山石燕的《今昔画图续百鬼》有记载,外貌为骸骨模样的女性妖怪。其由来缘自浅井了意的作品伽婢子中的故事牡丹灯笼,此故事改编自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的
  • span class=nowrapPd(NOsub3/sub)sub4/sub/span四硝酸钯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Pd(NO3)4。四硝酸钯由二水合硝酸钯(II)和四氧化二氮反应得到。四硝酸钯具有氧化性,可以将I-氧化,却不能将Fe2+氧化。
  • 须磨区须磨区(日语:須磨区/すまく Suma ku */?)是位于神户市西部的一区。在平安时代本地曾是当时日本首都平安京(今 京都府京都市中心)流放罪人的地点,在源氏物语中主角光源氏就曾被流
  • 威廉·伦道夫·洛夫莱斯二世威廉·伦道夫·兰迪·洛夫莱斯二世(英语:William Randolph "Randy" Lovelace II, 1907年12月30日-1965年12月12日),是一位为航空医学作出了很大贡献的美国医生。1907年10月30日出
  • 哈罗德·穆雷哈罗德·穆雷(Harold James Ruthven Murray,1868年6月24日-1955年5月16日),英国教育家,以研究象棋史、版图游戏历史闻名。苏格兰裔英格兰人,生于英格兰伦敦,是牛津英语词典首任主编
  • 盂兰属盂兰属(学名:)又名皿柱兰属、无叶兰属,是天门冬目兰科下的一个属,为腐生兰。该属共有约20种,分布热带亚洲至台湾和日本。
  • 高山胶盘耳 Tracy(英语:Samuel Mills Tracy) & Earle(英语:富蘭克林·薩姆納·厄爾)(1901) (Tracy & Earle)G.W.Martin(英语:George Willard Martin)(1932)高山胶盘耳(学名:)是花耳科胶盘耳属的一种真菌
  • AbiWordAbiWord是一个以GNU通用公共许可证许可的免费文字处理软件,名称"AbiWord"是派生自意谓开放的西班牙语单词"Abierto";支持Linux、Mac OS X(PowerPC)、Microsoft Windows、Reac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