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县

✍ dations ◷ 2025-07-21 03:45:44 #地理坐标列表,巴生县,雪兰莪县份,马来西亚地理

巴生县(马来语:Daerah Klang)是位于雪兰莪州的一个县,位于州的西部。该县北临瓜拉雪兰莪县,东临八打灵县,南临瓜拉冷岳县,西临马六甲海峡。该县面积为626.7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73.75公里。

巴生县县府为巴生市,其他市镇包括巴生港口、班达马兰(英语:Pandamaran)、加埔(英语:Kapar)、中路(英语:Meru, Malaysia)等。

巴生河贯穿此县,于巴生港口流入海。河口处有多个岛屿,包括吉胆岛、英达岛、巴生岛(英语:Klang Island)等。

所有坐标的地图 - OSM
所有坐标的地图 - Google
所有上至200个坐标的地图 - Bing

巴生县共分成两个巫金,分别是巴生(马来语:Mukim Klang)和加埔(马来语:Mukim Kapar)。这两个巫金以巴生河为边界。

巴生县内有4个市(Bandar)及6个镇(Pekan)。

巴生县共有四个华人新村,其中一个为传统新村,以及三个渔村。

2010年巴生县人口为861,189,占了全雪兰莪州总人口(5,462,141)约15.77%。下列数据以2010年马来西亚人口普查为准。


巴生县内下辖二个地方政府,即巴生市议会和莎阿南市政厅。其中莎阿南市政厅只管辖县内的哥打哥文宁区(该市政厅主要管辖八打灵县莎阿南区),其余部分由巴生市议会管辖。

下表列出巴生县在下议院的代表。

下表列出巴生县在州议会的代表。

巴生县的学校主要由巴生县教育局管辖。目前县内共有58间国民小学、21间华文小学、14间淡米尔小学、31间国民中学、2间华文中学、2间宗教中学、及1间技术职业中学。

巴生县共有21间华文小学。

巴生县共有2间国民型华文中学。

巴生县共有4间独立中学。

E1新巴生河流域大道、E5莎亚南大道E13哥文宁-莎亚南大道(英语:Kemuning–Shah Alam Highway)、E30新北巴生海峡大道(英语:New North Klang Straits Bypass)及兴建中的E32西海岸大道有经过巴生县。

巴生县内联邦公路全长约146.234公里。以下只列出主要的公路。

巴生县内州际公路全长约81.683公里。以下只列出主要的公路。

KTM通勤铁路22 巴生港线及兴建中的快捷通轨道1111 万达镇-巴生线经过巴生县。

相关

  • 大高加索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是高加索山脉中两个主要山脉之一,与另一主要山脉小高加索山脉在苏拉姆山脉相连后平行伸延,两者平均相距100公里。大高加索山脉从黑海海岸的塔曼半岛一直向东南方
  • α-螺旋α螺旋(alpha helix (α-helix);Pauling–Corey–Branson α-helix;3.613-helix)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和β折叠一起被称为“规则二级结构”,因为他们都具有重复的Φ和Ψ值(Cα-N
  • 隐菌寄生菌纲Colacosiphon 隐团菌属(Cryptomycocolax)隐团菌纲(学名:Cryptomycocolac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仅含一个目与一个科,即隐团菌目(学名:Cryptomycocolacales)与
  • 胆矾胆矾是一种具有水溶性的蓝或绿色的硫酸铜晶体。它通常存在于铜矿床的晚期氧化区,由于其易溶解性,在干旱地区更为常见。
  • OriconOricon(日语:オリコン Orikon */?)是以提供音乐排行榜(英语:Record chart)等娱乐资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日本企业,其名称来自英文“Original Confidence”(绝对的信赖)的缩写,也因此该
  • 玛雅语系玛雅语系是一支使用于墨西哥东南一直到中美洲北部的语系,最远到达洪都拉斯,最早可追溯到五百年前前哥伦布时期的中部美洲(包括中美洲与墨西哥),虽然现今这些地区的官方语言为西班
  • 八边形数八边形数是能排成八边形的多边形数,是有形数的一种。其概念类似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过八边形数和三角形数及平方数不同,所对应的形状没有旋转群对称性(英语:Rotational symmetry)
  • 阿巴拉阿巴拉,是生活在西非萨赫勒地区的阿拉伯族群,以放牧单峰骆驼为生计基础。阿巴拉一词主要用来区别于另一阿拉伯牧牛族群加巴拉, 根据Braukämp(1993)的说法,一些阿巴拉人在从萨赫
  • 2003年4月逝世人物列表2003年逝世人物列表: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下面是2003年4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洪腾胜洪腾胜(1938年─),出生于台湾台南,曾任兄弟饭店董事长、中华职棒联盟秘书长等职务,曾为创立中华职棒而大力奔走,因此有台湾“职棒之父”的美誉。1980年以后,与时任棒协理事长的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