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

✍ dations ◷ 2025-07-18 21:42:45 #子部道家类,道经,气功

《周易参同契》又名《参同契》,是一本讲炼丹术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作者是东汉的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书名中“参”音cān(ㄘㄢ),指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

《周易参同契》最早出现在东汉末期。作者魏伯阳的事迹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大致生活在汉桓帝(公元147年 - 167年)时期。

《周易参同契》托名阴长生注本序云∶“盖闻《参同契》者,昔是古《龙虎上经》,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从事,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也。后因越上虞人魏伯阳,造《五相类》以解前篇,遂改为《参同契》。更有淳于叔通, 补续其类……叔通亲事徐君,习此经。”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以及《周易参同契鼎器歌》一首,共约6000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体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全书用周易爻象来论述炼丹成仙的方法。被道教的外丹和内丹派都视为重要的著作。书中用炼丹术语来介绍修炼方法,使得本书非常晦涩难懂,而书的文风也对后世的丹书有很大影响。

《周易参同契》指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炼丹过程正如以檗染黄,煮皮革为胶,用曲蘖作酒等等一样,是“自然之所为”,“非有邪伪道”。他还将阴阳五行学说用于解释炼丹术现象,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五行错王,相据以生”,是阴阳相须,彼此交媾,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魏伯阳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与丹道是相通的,所以能用《周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的道理,体现了炼丹家的哲学思维。

在道教的领域中,《周易参同契》的丹道修炼是以乾坤为鼎炉,以坎离为药物,和《黄庭内景经》以黄庭为鼎炉不同。修炼过程中,学人要保持和具备大易中庸和平、慈祥宽恕、体贴了解、周流无滞的性情与智慧。穿透种种的比喻,经过“乾坤万年依旧在,六爻游尽一场空”的神会,终于领悟到天人同一之真理,亲见“太阳流珠”的无限金华,达到宗教真理追求的目标。

相关

  • 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维伦多尔夫的维纳斯(Venus of Willendorf),一座11.1厘米(4又3/8英寸)高的女性小雕塑,1908年出土于考古学家约瑟夫·松鲍蒂(英语:Josef Szombathy)在奥地利的维伦多尔夫村(Willendorf)附
  • 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于1922年11月由北洋政府颁行,其提案为《学校系统改革案》。也称“1922年学制”,因这一年为旧历壬戌年,所以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
  • 罗伯特·加洛罗伯特·查尔斯·加洛(英语:Robert Charles Gallo,1937年3月23日-),美国病毒学家。早期研究白血病,后转向肿瘤病毒的研究。生于康涅狄格州沃特伯里。加洛最出名的贡献是发现第一个
  • 大同区坐标:25°03′58″N 121°30′56″E / 25.065986°N 121.515514°E / 25.065986; 121.515514大同区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西侧,与新北市三重区隔淡水河相望,是台北市最早发展的区
  • 标准语标准语(英语:standard language),也称为标准方言(standard dialect)或标准化方言(standardized dialect),是一种语言的正规,用正规语法和正规发音。在公开场合讲话通常用标准语,因为有
  • 恰蒂斯加尔邦恰蒂斯加尔邦(恰蒂斯加尔语/印地语:छत्तीसगढ़,拉丁字母转写:Chattisgarh)是位于印度中部的一个行政邦,它于2000年11月1日从中央邦脱离,成为印度的第26个邦,全国第十大邦,首府
  • 窦 (动物构造)窦(英文:Sinus)指的是器官或组织的囊或腔室。窦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由于组织受损而偶然生成的。例如鼻窦就是窦的一种。鼻窦位于人的头颅,在头骨之间、鼻腔周围的颅骨与脸
  • 崔斯特·杜垩登崔斯特·杜垩登(Drizzt Do'Urden)是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中被遗忘的国度游戏设定中的一位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属于卓尔精灵种族。是杜垩登家族的一员。而他与其他邪恶的
  • 医林改错《医林改错》,凡二卷,清代王清任作品。王清任强调“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他亲自去坟场、刑场观察尸体,道光十年(1830年)撰成《医林改错》二卷,约3万余字,并绘有25幅脏腑图谱。王清
  • 应用网络架构应用网络架构 (英文: App 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设计、构建和管理一个应用网络提供一个构架和技术基础的蓝图。应用网络架构定义了网络中各个应用直接的逻辑或者拓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