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韦寇

✍ dations ◷ 2025-10-12 16:07:25 #尚·韦寇
尚·韦寇(法语:Jean Vercoutter,1911年1月20日-2000年7月16日),又译韦寇特或韦尔古特,是一位法国埃及学家兼考古学家,是于1953年到苏丹进行考古研究的先驱之一,并在1977至1981年间担任法国驻开罗东方考古研究院(英语:Institut Français d'Archéologie Orientale)院长。尚·韦寇出生于法国诺尔省的朗贝萨尔,早年在朱利安学院学习绘画,但随后转投埃及学。1939年以一篇关于古埃及随葬品的论文自巴黎高等研究应用学院毕业,随即获派常驻法国驻开罗东方考古研究院。他在驻开罗期间参与发掘卡奈克神庙并主持图斐乌(英语:El-Tod)遗址的挖掘工作。返回法国后,他加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为研究员。从1949至1955年,他致力于研究古埃及人和爱琴文明时代的希腊人(即古希腊文明时期之前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两大古老文明的关联和历史上得出确凿结论。1960年,韦寇成为法国里尔大学教授,并担任该校的“纸莎草纸文献研究院”院长。1955年,埃及准备建造阿斯旺水坝时,参与抢救古代建筑的工作。从1960至1964年,他全力研究位于苏丹境内的两处古埃及遗址——埃克夏(英语:Aksha, Sudan)和科尔(Kor),因为修建阿斯旺水坝,使这两处遗迹也受到威胁。他亦参加过抢救阿布辛贝神殿的建筑工作。1976年任开罗大学教授,1984年当选法兰西学术院的“法国碑文与纯文学学院”院士。此外,韦寇还曾参与发掘拉美西斯二世的神殿、位于美罗埃以及萨伊岛(英语:Saï (island))的墓地等等。直到2000年去世前,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他在诸多学术期刊上撰文,并出版多部著述。其出版于1986年的著作《À la recherche de l’Égypte oubliée》是图鉴式百科全书文库集“加利玛发现文库”的第1册,曾是法国畅销书之一,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22种语言,包括中文。

相关

  • 家族性肾淀粉样变家族性肾淀粉样变(Familial renal amyloidosis、或称"家族性内脏淀粉样变性病"(familial visceral amyloidosis),或"遗传性淀粉样肾病"(hereditary amyloid nephropathy))为原
  • ULAN艺术家联合名录(英语:The Union List of Artist Names,缩写ULAN)是一个使用受控词表的在线数据库(英语:Online database),目前约有293,000个艺术家的名字和其他信息。ULAN中的名称可
  • 兄弟战争《Brothers Conflict》(ブラザーズ コンフリクト),是由叶濑敦子企划、水野隆志编写的日本多媒体作品,原作为小说形式于杂志电击SYLPH连载,并改编为游戏及2013年7月2日开始播放的
  • 迷因体质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语言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 考古学应用人类学 民族志 参与观察 文化相对论文化 • 社会 史前史 • 人类演化 亲属 婚姻 • 家庭 物质文化 种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建于1956年,是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同时拥有p4生物实验室。截止2016年12月,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266人(科研岗位189人);在
  • 脂蛋白酯酶LPL可能指以下其中一个项目:
  • 尼罗河尼罗河(英语:Nile,阿拉伯语:النيل‎,埃及语:Ḥ'pī / iteru,科普特语:ⲫⲓⲁⲣⲟ / phiaro)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
  • 匹兹堡匹兹堡(英语:Pittsburgh;/ˈpɪtsbɜːrɡ/)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与莫农加希拉河汇合成俄亥俄河的河口,为美国最适宜居住的都市。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城市,阿利根
  • 圣雅各伯塔圣雅克塔或圣雅各伯塔(法语:Tour Saint-Jacques)是法国巴黎第四区的一座哥特式塔楼,高54米,是昔日圣雅各伯屠宰场教堂(L'église Saint-Jacques-la-Boucherie)仅存的遗迹。圣雅各伯
  • 万惠霖万惠霖(1938年11月20日-),中国物理化学家。生于湖北汉口,籍贯湖北汉阳。196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66年该系研究生毕业。现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该校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