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类中毒

✍ dations ◷ 2025-10-07 20:23:30 #蕈类中毒
蕈类中毒(英语:Mushroom poisoning)是指因为摄取有毒蕈类后因为其毒性物质(真菌毒素(英语:Mycotoxin))造成的中毒反应。症状轻微的话,可能只有肠胃不适,而严重时也会致命。蕈类中的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蕈类中毒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将有毒蕈类误认成其他食用蕈,误食所造成。而许多有毒蕈类及可食用蕈类在颜色和形态上也相当类似。民间有许多传统上识别有毒蕈类的方式,不过因为有毒蕈类的外形没有一定的准则,这些方式并不可靠以下是一些错误而不可靠的规则:目前仍有持续发现新物种的蕈类,每年约增加800个新的物种,有些新的发现可能会使以往的分类出现变化,有些分类下的蕈类可能原来是无毒的,但后来发现是有毒的。目前一般已知约有十万种蕈类,其中有一百种是对人类有毒的,不过大部分有毒的蕈类不会致命,大部分因蕈类致命的案例是因为毒鹅膏所造成。大部分中毒的案例是因为误认后食用而中毒,特别是毒鹅膏会因为外形很像草菇而误认,两者都是浅色的,而且在未成熟时会有菌伞膜(英语:universal veil)的构造。蕈类中毒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儿误食而造成,特别是还在学步期,容易将东西放进口中的幼儿,可能会因为因误食草坪上的蕈类而中毒。所有有毒蕈类都有可能造成这种中毒,而绿褶菇因为生长在草坪上,较常因为此原因而误食,中毒后会造成肠胃的不适,但不至于会致命。有些中毒案例是因为要采集致幻蕈类时,因为误认而造成。1981年有因为误将纹缘盔孢伞(英语:Galerina marginata)当做裸盖菇(英语:Psilocybe)食用,造成一人死亡,二人住院的病例。采集羊肚菌也可能造成中毒,即使是真正的羊肚菌,生食会造成肠胃道的不适,一般会先烹煮后再食用。皱盖钟菌对一些人可能是有毒的。假羊肚菌在生食时有毒,而且会致命。假羊肚菌合有鹿花蕈素(英语:gyromitrin)的毒素,具有神经毒性、胃肠毒性、而且会破坏血球。蕈类中毒也不一定都是因为误食而造成,例如生长在裸麦上有剧毒性的麦角,若在采收时未注意到而采收,和裸麦一起食用,严重的话可能会致命,称为麦角中毒。医学导航:毒理学毒理学 / 毒素中毒和毒性解毒剂

相关

  • 开放式目录计划开放目录项目(英语:Open Directory Project,又称Directory of Mozilla,简称DMOZ),是网景(Netscape)所主持的一项大型公共网页目录。它是由来自世界各地志愿者共同维护与建设的全球最
  •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common cold),俗称伤风,医学上还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咽炎,是一种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原发于鼻腔,但也可能进犯喉咙以及鼻窦。症状一般于暴露病原后两天内
  • 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演化历程纪录地球上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时间表,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所做的估算。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个世代到另一个世代之间,获得并传递新性状的过
  • 重症重症医学(Intensive care medicine )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诊断及管理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是情形,会需要器官支持(英语:Organ support)及侵入性监测设备。在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设备有
  • 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一种棒状的革兰氏阳性菌,长约1至6微米,这种细菌通常以内孢子之型态出现在土壤中,并可借此状态存活数十年之久,一旦由牲畜摄入,孢子便开始在动物体内大量复制,最后造成死
  • 血管舒张血管舒张是指在血管壁的平滑肌松弛下,令体内血管扩阔的情况。由于空间增大让血液流过,这会降低了血压。它的相反过程称为血管收缩。血管舒张可以自然产生或经由血管舒张剂引起
  • 维生素B维生素B也作维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维生素B是身体内新陈代谢必需的一环,每种维生素B都参与了关键的代谢反应,通常以辅酶的形式存在
  • 坎地沙坦坎地沙坦(英语:Candesartan、发音为/ˌkændɨˈsɑrtən/,rINN)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药物,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症。前体药物坎地沙坦酯是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率先研制,后阿斯利
  •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又称前外侧系统(anterolateral system)或腹外侧系统(ventrolateral system)属于感觉神经途径,负责将皮肤信息传回丘脑,丘脑的腹外侧核(英语:ventral p
  • 马凡氏综合征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凡氏综合征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生于FBN1基因(位于第15对,q21.1位置上),负责编码结缔蛋白原纤蛋白(fibrillin-1;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