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调制

✍ dations ◷ 2025-07-14 15:43:59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是隋唐时期一度实行的赋税和徭役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租庸调制需要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便无法施行。

隋代承袭北魏的“租调”税制,并加以改良,于开皇二年(582年)试行租庸调制,并为唐初所承袭。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加上土地兼并加剧,朝廷已无足够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租”即田租,包括粟、稻等农作物;“庸”则是庸役,就是为政府服徭役;“调”是户调,包括桑、麻、布、绢等土产品。

隋文帝于开皇二年实行租庸调制,男丁每年服役三十天,后减为二十天;纳绢由每户四丈减至二丈,也可奉献物品,以折抵役期。除租庸调外,人民还须负担杂徭和色役。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二月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同时规定了均田制实行办法,丁男十八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后者于死后归还,政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定额的租庸调。

租庸调规定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庸调由县尉负责征收,八月开始收敛,九月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田租则在收割后于十一月开始运送。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实施下,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农耕的时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陆贽称许租庸调法:“国朝着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

日本租庸调首见于大化改新,但实际实施较晚于大化改新,内容部分,租亦为农作物,庸指至京城服役,可以米、布代替,调为绢布或各项杂物。日本的租庸调伴随仿效均田制的班田制,在班田制崩溃后,租庸调也无法再施行,改为向经营土地的负名(日语:負名)征税。

朝鲜于三国时代引入租庸调,至高丽、朝鲜王朝时期仍以此形式征收税赋,朝鲜王朝于1608年推行大同法(朝鲜语:대동법),以米收取贡物,等同合并租、调,改善过去征收贡物的弊端。1750年又颁布均役法免除平民服役义务,并同样改为米谷缴纳。至此租庸调三者皆以米谷缴纳,却因为官吏腐败导致三政紊乱问题。

相关

  • 1470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东姑阿都拉曼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卜杜勒哈米德哈利姆沙(马来语: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
  • 张汉平张汉平(1933年-),广东罗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毕业于中南军区空军预科总队。1993年,接替杨汉文,担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96年,由冯永生接任。1993年,授
  • 簋(拼音:guǐ,注音:ㄍㄨㄟˇ),是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食器兼礼器,用来盛放谷物饭食。器身横截面为圆形,器腹较深,有圈足。簋的形制多样,无盖(英语:Lid)或有盖,无耳、两耳或四耳,圈足下或有方
  • 判官统治判官统治(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李张瑞李张瑞(1911年-1952年),台湾诗人。早年与杨炽昌等就读于台南第二中学,接触了普鲁斯特、哥德等人的作品。他是风车诗社的代表者之一,其诗富有乡土气息、同情弱者。受日本教育,不会写
  • 五式中战车五式中战车Chi-Ri(日语:五式中戦車 チリ)是大日本帝国陆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研制的一种中型战车,其比当时日本拥有的最先进中战车——四式中战车更重、战斗力更强。五式中
  • 巴斯克回力球巴斯克回力球(巴斯克语:)是一群类似球类运动的名称,比赛是由一人用球拍或是木棒对着墙(壁球场)击球,另一种比赛方式是两队以地上的线或是球网作为分界,两队面对面比赛。此游戏的根源
  • 民间放送教育协会民间放送教育协会(みんかんほうそうきょういくきょうかい),简称民教协,是日本从事教育节目制作及供应的公益法人。民教协于1967年经文部省(即今文部科学省)许可设立,当时是以日本教
  • 毛国栋 (嵩原亲方)毛国栋(1756年1月31日(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初一)-1811年6月28日(嘉庆十六年辛未五月八日)),和名嵩原亲方安执,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政治家、三司官。毛氏美里殿内第十一世。毛国栋是嵩原亲方安春的长子。他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授予美里间切田里地头职,称田里亲云上安执。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他以紫巾官的身份,与正议大夫毛廷柱(兼本亲云上)等人一起前往清朝朝贡。同年,继承父亲的美里间切总地头职,称美里亲方安执。嘉庆三年戊午十月初七日(1798年11月14日),毛国栋就任三司官。嘉庆五年(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