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德文化

✍ dations ◷ 2025-07-04 18:25:19 #英国文化,次文化

摩德文化,英文原文全名为Modernism或是Modism,大多简称Mod,而此次文化族群则称为Mods,也是中文翻译摩斯文化的由来。摩德文化源起于英国60年代,于中伦敦苏活区俱乐部出现,且迅速成为第一个青少年的次文化(之后便快速传遍全英国)。其脉络最早可追溯至50年代,当时英国时尚文化受到多重文化影响,最大影响来自美国,50年代美国摇滚乐盛行,时下年轻人被称之为“泰迪男孩”(Teddy Boys又简称Ted Boys),此风之后传入英国,遂自行演变成Mod的次文化,其年轻人称之为Mods(摩斯族)。

最早期的Mods,是劳工阶级二代,二次大战结束,士兵返家后,其子女约在青少年叛逆的年纪,Mods因和父母的代沟、战后的不安以及英国郊区生活的乏味苦闷,便让这些青少年有了这种人格特质,他们想在压抑的生活中,越是要表现自我,年纪轻轻就出外打工赚钱,为了是要去自己喜欢的服装店逛街买衣服、去咖啡吧煞时间、到自己喜欢的街角压马路、到舞厅去跳舞、更喜欢去自己喜好的俱乐部去谈天说地,更有代表Mod的标靶圆心符号。

交通工具是Mods社交生活以及突显自己必备的要件,进口的意大利伟士牌和兰美达(英语:Lambretta)两牌速克达是他们的选择,选这车子的原因有很多,但都大同小异,第一是它内置式的引擎,骑士可以穿着其昂贵的西服端坐在上面,前板及下踏板不会让裤管卷入链条或弄脏鞋子;第二,据说当时发展此文化最盛的地区在今日伦敦南部,此地的英国人体型较为矮小,选择的车子当然是较舒适的意大利速克达。

因为这些车种都有数不尽的改装套件,让Mods这群人有最个性化的表现,每个人都把机车改装的非常的华丽、非常的亮眼,更凸显自己穿着的流行度。常常成群结队的在繁忙的街道上穿梭前进、呼啸而过,引起路人的注视,所以也有人称这群人为(Scooter Boy),他们通常分期付款买车,所改装或加装的零配件相当昂贵,改装的经费都可以再买一、二台车了。

当时最红的是法国电影,所以为了模仿并追上潮流纷纷留起法式发型,而身上穿的是剪裁极佳且时尚的意大利西装及不打褶且改短成七分的西裤,针织领带和手工制的鞋子也是基本行头,并且相当注意细节,到近乎痴狂的地步,裤子的长度还有外套侧孔等小细节都必须分毫不差。

但是骑车时产生了问题,就是该如何保护他们的西装,解决之道是一件附有帽兜的卡其色外套,也就是美军所使用的大衣Fish-tail M-51与parka M-65这两种型号。当初二次大战时英美是盟军,英国对于美军的物品取得也方便,当初不知起头者是谁,为了骑车或修车时,不让污渍沾染里面昂贵的西装,而穿上美军大衣,之后便争相模仿,也造就了Mods最明显的身上行头。

在1960年代许多“泰迪男孩”(Teddy Boys)转变成摇滚客(Rockers,其特征为穿着皮衣皮裤,戴着铁链骑乘重型机车),并且成为Mods的死对头。而较后期的Mods,因美国文化的传入,在美国加州的有钱公子哥的打扮也试图被模仿,像是穿着Fred Perry的Polo衫,搭配小两吋的Levi's 501(原始版型)的牛仔裤,成为后期的Mods的装扮,而这些是属于出身自工人阶级的年青小Mods,一些老(早期)Mods无法认同他们是同一族的,老Mods总是斤斤计较行头的正确性,对于品味可是非常挑剔的,而小Mods只随意穿着休闲服,却只在意口袋里跳舞助兴的小药丸,和在街头随时挑衅摇滚客准备械斗一场,因此可从此分辨出时代的不同。故Mods给人的印象是与暴力犯罪划上等号的,实际上亦是如此,Mods与摇滚客俨然就是两个大帮派,时常可在街头看见两派人马斗殴的场面。

早期(1945—1964):Mod音乐的诞生。

Mod音乐最初与美国的现代爵士乐有关,但不久又转而于舞蹈性较高的R&B(节奏蓝调)。喜爱音乐是Mods共同的特色,尤其是黑人的R&B,他们常聚在一起讨论音乐及欣赏音乐,也常去听歌、跳舞,还自创自己的舞步。收音机从不播放的音乐对Mods而言,越难掌握的唱片越好,因为维持了Mods对音乐的独特品味,像慢拍摇滚、蓝调、R&B、SKA、北方灵魂乐。

中期(1965—1968):Mod的全盛期。

The Beatles、小脸乐队、奇想乐团、史宾赛·戴维斯乐队(英语:The Spencer Davis Group)和谁人乐队这些都是喜爱乐团,尤其是何许人乐团为其最爱,当吉他手皮特·汤申德在台上砸坏吉他后,砸毁的不只是吉他,而是重新代表了文化、价值观、服饰审美价值的重新塑造,亦成为摇滚乐史上不是最重要但却是开在舞台上砸乐器的先例。何许人乐团也带领穿着上的潮流,受普普艺术风格的影响,鼓手凯思·穆恩常穿的蓝白红三色箭靶上衣是Mods的象征图案。

晚期(1977—1985):Mod的复兴(Mod Revival)。

1979年四重人格(英语:Quadrophenia)这部电影的上映,带起了Mod的复兴,片中内容讲述1960年代因为出生于劳工阶级的Mods,因为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无法摆脱自己的社会阶级,以及生活当中的苦闷,完全呈现了Mods的生活。本片由何许人乐团监制,配乐除了使用何许人乐团的Quadrophenia专辑当中的音乐外,还加上Mods最爱的黑人灵魂乐等乐风,Sting在当中也有饰演一角。

此片重新复兴了Mod精神,再次带动Mod风潮,而此时新的精神领袖是英国三大朋克团之一的The Jam,被誉为新的何许人乐团,而其中的主唱保罗·威勒(英语:Paul Weller)后来更被尊称为Mod之父。

近期(1990之后):Mods的新型式。

90年代席卷英国摇滚乐坛的英伦摇滚就是复兴60年代的摇滚乐,Blur、Oasis等为英伦摇滚乐团为其代表。而平凡男孩乐团(英语:Ordinary boys)更被视为其接棒的精神乐团,平凡男孩乐团于2004年出版的《Over the Counter Culture》专辑,其中的Counter Culture(反文化)指的就是1960年代Mod次文化的出现。

Mods影响了后来许多次文化的出现,可说是次文化的始祖。

做一个Mods不只是在服饰,对音乐方面了解就够了,它是一种全然的投入,有一位Mods解释道:“如果你是一个Mods,那么你二十四小时都是Mods,就连和其他人工作时,你也是个Mods。”

相关

  • 营养失调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赵永馨赵永馨(1963年5月31日-),前艺名赵咏馨,本名赵永信,台湾知名女演员。台湾台北市人,籍贯山东高密县,现居新北市板桥区,为国光艺校第一届毕业生。1983年演出首部电视剧《玉女神笛》,隔年
  • 烟酸缺乏症糙皮病又称癞皮病,是一种维生素缺乏性疾病,主要诱因是缺乏维生素B3(烟酸)和蛋白质,特别是含必需氨基酸色氨酸的蛋白质。色氨酸能被转化为烟酸,大约60mg色氨酸能被转化成1mg烟酸,过
  • 欠部欠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七十六个(四划的则为第十六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欠部归于四划部首。欠部通常从右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贝尔塔·冯·苏特纳贝尔塔·冯·苏特纳(Bertha von Suttner,全名Bertha Sophie Felicitas Freifrau von Suttner,1843年6月9日-1914年6月21日),生于布拉格,逝世于维也纳,是一位奥地利小说家,激进的和平
  • 1950年国家人口列表这是按照1950年人口排列的国家列表,只排名主权国家。
  • 冲绳无鳍蛇鳗冲绳无鳍蛇鳗(学名:)为辐鳍鱼纲鳗鲡目糯鳗亚目蛇鳗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日本冲绳县Kerama群岛海域,栖息深度25-50米,体长可达27.6公分,栖息在底层水域,属肉食性。 维基物
  • 碎屑小麦饼碎屑小麦饼是一种薄土耳其面条,由面粉和水制成,通过筛子倒入热金属的烹饪盘中。 面条很短。 他们习惯于在地中海周围制造中东甜食和其他食物。 这是一个流行的土耳其甜点,像果
  • 西海国立公园西海国立公园(假名:さいかいこくりつこうえん),是位在日本长崎县的国立公园。
  • 平野萌平野萌(日语:平野 もえ/ひらの もえ  */?,1994年11月8日-)出生于日本千叶县,是日本写真偶像,MAGNIFY Entertainment旗下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