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大屠杀

✍ dations ◷ 2025-07-19 18:03:31 #马尼拉大屠杀
马尼拉大屠杀(Manila massacre)也称马尼拉大惨案,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马尼拉战役中,共有超过10万人遇难。1942年1月2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日本军所占领。1945年2月二战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菲律宾诸岛节节败退。在美军兵临马尼拉之前,日军方面,陆军第14方面军大将司令官山下奉文考虑到大量民众不可能在短期内撤出,宣布马尼拉为无防备都市,并将司令部撤往碧瑶,下令部队撤出马尼拉;但以海军少将岩渊三次(日语:岩淵三次)为首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日语:海軍陸戦隊)拒绝服从,此外陆军的3个大队也拒绝撤出马尼拉。结果日军仍有14,300名陆海军官兵仍在马尼拉市内,以及700,000来不及撤出的菲律宾平民。在马尼拉战役期间,美军强攻马尼拉,日军对平民的屠杀达到高峰;直到2月23日美军夺回,据知死亡的菲律宾人总数达100,000人以上,平均每天有3,000人遇害。死亡的100,000人中,哪些是日军直接屠杀的、哪些是双方交火中死亡,已难以判定,因为美军的炮火同样把街道化为灰烬。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日军曾在圣保罗大学一次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1945年2月4日至2月10日,日军在巴石河南岸肆意奸淫屠杀,烧毁了教堂和图书馆,烧死避难所的3,000名难民;1945年2月5日,日军勒令城中男女分开排列街上,将男子用机关枪射杀,将女子肆意强奸后射杀,用手榴弹炸死来不及杀害的无辜百姓,尸横遍地。此役日军战死者约12,000人,美军战死者约1,020人、受伤5,565人。平民老百姓死伤约100,000人至150,000人之间,约为当时马尼拉人口数的10%。战后成为菲律宾总统的埃尔皮迪奥·基里诺,妻子与5个儿女中的3个都在屠杀中遇害。日后在韩战期间菲律宾政府对日本提出80亿美元的战争赔偿遭到日本拒绝后,基里诺立刻在1天之内下令将14名日本战犯处决。屠杀幸存者成立“铭记马尼拉1945基金会”,举办纪念活动,要求日本政府承认日军暴行并正式道歉,不要篡改历史。

相关

  • 医事人员医事人员(Health professionals),为中华民国(台湾)《医疗法》、 《医事人员人事条例》、《医事人员执业登记及继续教育办法》中之医疗人员总称,包含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
  • 黄疸黄疸(英:jaundice、icterus)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因为体内胆红素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发黄或是发绿的症状,一般会伴随发痒、粪便苍白及尿液颜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前三
  • 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又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细菌,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体。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造成
  • 阴虱/阴蟹Pediculus pubis Linnaeus, 1758阴虱(Pthirus pubis)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长约1至3毫米,无翼。因常见于阴部,故称阴虱。另外,由于阴虱身体扁平,远看如同皮屑,细看则如同小
  • Libman–Sacks endocarditis利-萨二氏心内膜炎(Libman–Sacks endocarditis)是一种与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有关的非细菌性心内膜炎。为红斑性狼疮最常见的心脏病变之一。本疾病最早于1924年由纽约西奈山医院(
  • 罗马拼音罗马化(英语:Romanization或Romanisation),又称拉丁化(Latinization,Latinisation),是语言学中将不是拉丁字母(又称罗马字母)形式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是将被转换系统
  • 膜蛋白质膜蛋白(英语:membrane protein)是指能够结合或整合到细胞或细胞器的膜上的蛋白质的总称。而细胞中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可以与膜以不同形式结合。根据与膜结合强度的不同,膜蛋白可以
  • 所罗门·莱夫谢茨所罗门·莱夫谢茨(英语:Solomon Lefschetz,1884年9月3日-1972年10月5日),美国数学家。他在代数拓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将这方面的理论应用到代数几何及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研
  • 南冰洋环流南极绕极流(英语: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或称为西风漂流、南极环流,为一个环绕南极洲由西向东的洋流。南极绕极流为南冰洋的主要循环系统特征。这令温暖的海水隔离南
  • 刑罚客体 · 行为(作为 · 不作为) 危害结果 · 因果关系 · 犯罪主体 主观要件(故意 · 过失) 未遂 · 既遂 · 中止 · 预备阻却违法事由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难心神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