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五大家族在传统上,是指台湾自晚清末年日本殖民时期到战后光复后,地方上曾显赫一时的台湾五大家族或氏族,由北至南分别为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
其中以板桥林家发迹最早,自18世纪末的清乾隆晚期即迅速兴旺;雾峰林家与高雄陈家次之,约发迹于清治时期的19世纪中后期;基隆颜家和鹿港辜家发迹最晚,是进入日治时期后,透过日本官方支持而发展其经济事业的家族。
另外,台湾自2002年以来的金融改革,金融控股公司一一成立,许多大家族因为也大都有经营金融业,而产生了另类的“金控家族”。较著名者为新光吴家与台新吴家、中信辜家与开发辜家(出于鹿港辜家)、国泰蔡家、富邦蔡家等六家。
所以近年来也有人将此台湾前五大财阀,即台塑 王家、远东 徐家、国泰与富邦 蔡家、和信与中信 辜家、新光与台新 吴家,称为新台湾五大家族。其中传统的五大家族独鹿港辜家犹引领风骚。而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高雄陈家尽管不在前五大榜上,但在金融产业方面仍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例如华南金控最大民股林明成、林知延父子为板桥林家后人、雾峰林家以彰化银行为主、高雄陈家则在南部坐拥大片土地),惟规模不及“吴辜蔡”三家。
2008年6月,《福布斯杂志》所发表的台湾富豪榜,公布国泰蔡家以85亿美元资产居冠;台塑王家以68亿居次;富邦蔡家以51亿居第四;中信辜家以28亿位第六;新光吴家以23亿列第十一;远东徐家以17.5亿排第十四;和信辜家以12.5亿于第十九;板桥林家以12亿占第二十名。
除了五大家族以外,在台湾还有许多显赫的宗亲或望族。这些当年兴盛的望族,大部分在台湾都拥有自己的宅园古厝。而从这些遗留下来的宅园古厝,可以让后世的子孙知道和研究当时的文化背景。现今有许多学校当作学生校外教学的场所,也有学校拿来当教科书的教材使用。例如:雾峰林家的雾峰林家宅园,板桥林家的板桥林家花园,瑞芳李家的义方商行,新竹郑家的进士第,北埔姜家的金广福公馆和天水堂,深坑黄家的深坑黄氏兴顺居和深坑黄氏永安居等等。在中南部的望族有许多仅留祖厝和发迹处,且不以财富兴旺,而以担任仕绅、乡绅或兴办民利之物是,如兴学、拓殖、兴义田、造水利等而代代流传。如佳里洪家便是在清末时大力兴学,进入日治时期时协助筑造乌山头水库和嘉南大圳而起家,新化蔡家则被日本人延揽公职。
板桥林家、基隆颜家、瑞芳李家、东门周家、艋舺洪家、艋舺黄家、艋舺张家、大坪林刘家、九份苏家、基隆纪家、五堵余家、锡口陈家、桃园黄家、宜兰黄家、宜兰陈家、瑞芳吕家、林口李家、板桥刘家、土城刘家、五股吴家、稻江陈家、士林潘家、士林杨家、北投李家、埤心林家、南港阙家、深坑黄家、坪林詹家、大溪李家、龙潭萧家、龙潭游家、三芝江家、关西罗家、北埔姜家、新竹郑家、新竹张家、新竹蔡家、南寮彭家、新丰徐家、中和游家、中和何家、文山高家、林口陈家、永和刘家、永和蔡家、芦洲李家。
台中吴家、丰原张家、岸里社张家、溪湖杨家、西屯张廖家、北屯赖家、南屯简家、雾峰林家、大里林家、太平林家、沙鹿王家、清水杨家、梧栖王家、社口林家、神冈吕家、鹿港施家、鹿港许家、和美阮家、彰化吴家、彰化黄家、员林张家、鹿港辜家、竹山林家、溪州谢家、草屯洪家、斗六吴家、西螺廖家、莿桐林家。
六脚苏家、六脚陈家、嘉义萧家、民雄何家、民雄刘家、新营沈家、梅山张家、嘉义黄家、麻豆林家、佳里黄家、佳里洪家、台南吴家、固园黄家、柳营刘家、新化蔡家、桥头余家、屏东张家、屏东黄家、崇兰萧家、里港蓝家、高雄陈家、高雄吴家、大湖林家、永康郑家、旗山林家。
澎湖欧家、金门下坑陈家、金门琼林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