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唇沟

✍ dations ◷ 2025-10-01 19:31:56 #化妆品,皮肤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鼻唇沟(Nasolabial fold、Smile line、Laugh line),通常被称为法令纹,是位于鼻子和嘴两侧的皮肤褶,分开了上嘴唇和脸颊。这是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提上唇肌的纤维、起于鼻唇沟筋膜的肌纤维束,以及融入到口周唇红的提上唇肌纤维所组成的。一般在笑的时候,鼻唇沟会较明显,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加深,因此去除鼻唇沟已成为美容的一个项目。目前已知很多因素与鼻唇沟的形成有关,包括衰老、重力作用、鼻唇沟内外侧脂肪堆积及组织结构的差异、长期反复的表情肌运动,以及皮肤与皮下组织产生向下的相对位移。

Rudkin等指出可以依据鼻唇沟的形态,将鼻唇沟分为凹型、直线型和凸型三个类型。王胜伟等则指出可以依据鼻唇沟的严重程度,鼻唇沟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五级。

因为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鼻唇沟处注射透明质酸已成为最常用的填充鼻唇沟皱折方法。Trevidic等的研究发现联合利多卡因的两种透明质酸都可以减轻注射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并且对鼻唇沟填充的疗效没有影响。

进行后颊癌根治手术,切口可能会在鼻唇沟处,以避免破坏口裂的完整性,以及遗留较为明显的术后瘢痕。因为切口缝合后,仅会在鼻唇沟处遗留隐蔽的瘢痕,类似微笑时形成的皮肤皱折,故而被命名为微笑切口(smile incision)。此外,患者的口角及唇红连续性保持完整,而多数患者的颏神经及面神经主要分支均能够予以保留,然而此方法一般仅适用于后颊癌的根治手术,而对于肿瘤前界距离口角不足2厘米的患者则不宜采用该切口。

相关

  • 方铅矿方铅矿(英语:Galena,又称立方硫化铅)是一种铅与硫的化合物,其英文名称源自于拉丁文,为铅之意。化学式为PbS(理论组成:铅:86.60%,硫:13.40%),混入物以银为最常见,其次为铜与锌,有时含有铁、
  • 约翰内斯·彼得·缪勒约翰内斯·彼得·缪勒(德语:Johannes Peter Müller,1801年7月14日-1858年4月28日),德国生理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生理学之父。其提出过脊髓反射理
  • 胎儿镜胎儿镜检查是妇女怀孕期间的内镜手术程序,该程序借由手术接近胎儿、羊膜囊、脐带和胎儿侧边的胎盘。在腹部切一个3—4mm的小切口,然后将内视镜穿过腹壁(英语:Abdominal wall)和子
  •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德语:Adolph Wilhelm Hermann Kolbe,又译柯尔伯、柯尔贝、科尔被,1818年9月27日-1884年11月25日),德国化学家。科尔贝生于汉诺威王国哥廷根附近的艾
  • 灰岩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生物骨
  • 萨沃岛海战萨沃岛海战(The Battle of Savo Island)亦称第一次萨沃岛海战(日方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第一次ソロモン海戦),此外日方资料上的“萨沃岛海战”,盟军方面则称为埃斯佩兰斯海角海战);
  • 供给学派供给面学派(英语:Supply-side economics)是宏观经济思想的一种,认为可以由降低生产(供应)商品和服务的障碍来有效地创造经济增长。根据供给学派的看法,消费者会从中受益,生产者以更
  • 二碳酸-1,4-苯醌酯二碳酸四羟基-1,4-苯醌酯也称为“二碳酸四羟基对苯醌酯”是一种有机碳氧化物,其分子式为C8O8。每分子该化合物都由一分子四羟基-1,4-苯醌(可视为四个氢原子都被羟基取代的对苯
  • 黄土地貌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是一种由黄土层为主要构成的地貌形态。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土高原。 黄土地貌的发育过程,包括黄土沉积前的古地貌发育、黄土堆积过程中的地貌发育和黄土
  • 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理论 (有时被用于贬义名称生产力决定论)是一个归类于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经济理论。生产力理论的重点放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以产生富足,支持该理论的学者认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