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

✍ dations ◷ 2025-07-21 04:45:07 #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2015年气象,热带气旋季

2015-16年南太平洋热带气旋季,泛指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内的任何时间,于南太平洋所产生的热带气旋。大部分于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都会于11月至4月期间形成。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南,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水域。在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是由斐济和新西兰命名,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把在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的编号以P字母作结。

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最强形态为准。

2015年11月23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4度,西经179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3F。

11月27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4P。

11月28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图尼(Tuni)。

11月29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11月30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2月26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10度,东经164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5F。

12月30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乌拉(Ula)。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6P。

12月3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2016年1月1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2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4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5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7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8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9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四级强烈热带气旋。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四级热带气旋。

1月10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三级热带气旋。

1月1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乌拉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12日00:00UTC,新西兰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乌拉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其发出最后热带气旋报告。

2016年1月10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南纬9度,西经157度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8F。

1月13日18: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1月14日10:3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布热带气旋形成警报,并对其评级提升为“HIGH”。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7P。

1月15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并命名为维克托(Victor)。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16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

1月18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19日06: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

1月20日12: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

1月21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升格为三级强烈热带气旋。12:00UTC,斐济气象局再次将其降格为二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

1月22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一级热带气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1月23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维克托离开斐济气象局监控区域,进入新西兰气象局监控区域。

1月24日12:00UTC,新西兰气象局认为维克托已经转化为温带气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除了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2015年7月2日06:00UTC,拉克尔越过东经160度线,离开澳洲海域,返回由斐济气象局负责的南太平洋海域。当时斐济气象局定性其为热带低气压,并继续使用编号17F。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当时将其定性为热带风暴。

7月3日12: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次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4日00: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对其发出最后的警报。09:00UTC,拉克尔再次越过东经160度线,离开南太平洋海域,再次进入澳洲海域。

2015年7月30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霍尼亚拉东北偏北约92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1F。

8月1日06: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8月2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1P。

8月3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8月4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2015年10月12日21:00UTC,斐济气象局把一个位于楠迪西北约1000公里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扰动,并给予编号02F。

10月15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编号02P。

10月17日18:00UTC,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为其发出最后的警报。

10月18日00:00UTC,斐济气象局对其发出最后的热带气旋报告。


本年未用名称以灰色表示,黑体字表示今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橙色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

相关

  •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通用名,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Rituximab,由罗氏Roche药厂所生产的商品名为Mabthera (全球)、莫须瘤 (台湾);而由Genentech药厂所生产的商品名为Rituxan(全球)),是一种作用
  • 天文学家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当代的天文
  • 荷兰皇家海军4艘驱逐舰 2艘巡防舰 4艘巡逻舰6艘扫雷舰 3艘支援舰 2艘两栖运输舰 4艘潜艇 40艘其他舰艇2艘远洋巡逻舰 2艘正在建造中 1艘荷兰皇家海军即荷兰的海军部队。主要的
  • 方剂学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
  • 水灾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威胁沿河、湖滨、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洪灾是因自然降水过量或排水不及时
  • 东征日本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侵略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襲来”,或依当时的日本年号称抵御元军第一次进攻的
  • 皇五女清太祖第五女(1597年-1613年),名不详。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女,生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她和巴布泰、穆库什、巴布海及第六女同母。1608年,嫁给了额亦都之子达启。1613年,清太祖第五
  • 克孜勒库姆鸟克孜勒库姆鸟属(属名:Kizylkumavis,意为“克孜勒库姆的鸟”)是一种反鸟类。它们生存于约9000万年前左右的白垩纪中后期。其化石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布哈拉州克孜勒库姆沙漠发
  • 巴托罗密欧‧高西奥巴托罗密欧‧高西欧(意大利语:Bartolomeo Gosio,1863年3月17日-1944年4月13日),意大利医学家;他发现了导致许多人死亡的“高西欧气体”是由微生物产生的砷化物。(他误以为微生物产生
  • 赞比亚华人赞比亚华人在最近10年增长迅速,根据民政事务部在议会提出提供应对问题的数据时指在2014年9月有19845位华人生活在赞比亚。在1970至1975年中国打造坦赞铁路时有成千上万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