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ll-Yan过程

✍ dations ◷ 2025-07-08 09:46:44 #Drell-Yan过程

德雷尔-颜过程(英语:Drell-Yan process)产生于高能强子散射。当一个强子中的夸克与另一个强子中的反夸克湮灭,产生一个虚光子或者Z玻色子,之后衰变到一对带有相反电荷的轻子。这个过程最早在1970年由西德尼·德雷尔和颜东茂提出用来描述高能强子碰撞中的轻子-反轻子对反应。实验上,最早由J.H. Christenson等在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实验中的质子-铀碰撞中观测到。

在固定靶实验和碰撞实验中都有对德雷尔-颜过程的研究。它为描述高能核子中的组分部分子的动量分布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s)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此分布是计算强子碰撞中所有基本过程的基础。尽管这个分布可以从理论推导,但是目前对于强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化使得推导难以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到。

使用德雷尔-颜散射可以探测质子中的味不对称。质子中的夸克海被认为产生于不区分上下夸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过程。对于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的首项αs,质子束作用在氘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和质子束作用于质子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的比值为: σ p d 2 σ p p = 1 2 {displaystyle {frac {sigma ^{pd}}{2sigma ^{pp}}}={frac {1}{2}}left}

德雷尔-颜过程中产生的Z玻色子给研究Z玻色子到夸克的耦合提供了契机。主要的可观测量是两个轻子在 质心系中角分布的向前-向后不对称性。如果重的中性规范玻色子存在,它们可能在轻子对的不变质量谱中产生一个峰。

相关

  • XIII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薛采《岁星集》、《薛堆山先生前集钞》薛寀(1598年-1662年),字谐孟,号岁星,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方山先生薛应旗之玄孙,祖父薛敷教,万历十七年进士。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七日
  • 张宗观张宗观(?-?),字朗屋,山阴人,明末清初诗人。生平有大志,“以王霸之界自许”。其诗恢奇磊落,乐府古风更是上品。宗观见到诗人就骂: “此雕虫之徒也。”与朱士稚齐名,人称“山阴二朗”。朱
  • 能力测试能力测试(achievement test)是用于检测个人技能或知识的测试。一般来说能力测试指的是针对评价个人在学到特定等级的技能(或者知识)后的掌握程度的一种标准化测试。这种考试前通
  • 黎国耄黎国耄,又作黎国耆、黎国髦,越南陈朝外戚、大臣。黎国耄先祖为中国浙江人胡兴逸,在五代十国后汉时来到安南,十二代孙胡廉做了宣尉黎训的义子,改姓黎姓。黎国耄是胡廉的孙子,母亲朱
  • 大津市大津市(日语:大津市/おおつし  */?)是日本滋贺县辖下的城市,位于琵琶湖西南岸,也是滋贺县的县厅所在地。自7世纪时天智天皇迁都至近江大津宫(日语:近江大津宮)以来,大津市成为有超过
  • 安塞尔莫安塞尔莫(Anselmo,1980年10月24日-),全名安塞尔莫·塔德武·席尔瓦·多·纳西门托(Anselmo Tadeu Silva do Nascimento),在中国联赛的注册名为阿塞姆,是巴西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
  • 阿美语阿美语(阿美语:Sowal no 'Amis、Sowal no Pangcah),是南岛语系的一种,用拉丁字母书写,是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民族语言,也是目前台湾南岛语言当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依据2000年立法院三读通过的《大众运输工具播音语言平等保障法》,阿美族人数较多的地区或公共场所,花东铁路沿线到站列车播放阿美语。营运当中的全阿美语学龄前幼童教育组织,有花莲县丰滨乡港口(Makota՛ay)部落的Tamorak共学园、花莲县玉里镇春日里织罗(Ceroh)部落的南岛鲁玛社。全国第一所体制内阿美族实验
  • Helvetica (纪录片)Helvetica是一部于2007年推出的美国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与纪录片同名的字体Helvetica以及其他有关字体排印和平面设计的内容。该纪录片由Gary Hustwit(英语:Gary Hustwit)执导,发行时恰逢Helvetica字体推出50周年。该纪录片曾参与2008年独立精神奖提名。
  • 布莱德·蓝佛布莱德·蓝佛(英语:Brad Renfro,1982年7月25日-2008年1月15日),美国演员,1992年12岁时开始于电影中演出。2008年1月15日,他被发现倒卧于洛杉矶的公寓,死因为过量海洛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