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丹毒
✍ dations ◷ 2025-10-08 05:13:00 #丹毒
丹毒(英语:Erysipelas)是一种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真皮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炎症。英语:Erysipelas的名称,来自希腊语:ἐρυσίπελας,原意为红皮肤。在欧洲某些国家,丹毒又称圣火(拉丁语:Ignis sacer,英语:holy fire)、圣安东尼之火(St. Anthony's fire)。中医称“朱毛丹”。老人、婴幼儿、儿童易罹患此症。免疫缺陷、糖尿病、酗酒、皮肤溃疡、真菌感染症以及淋巴引流障碍(如乳房切除术、盆腔手术、搭桥手术后)也都会增加患病风险。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烧、颤抖、寒颤、疲倦、头痛、呕吐以及初期感染48小时内的一般病症。皮肤的红斑病变迅速地增大,红斑的边缘界限明显且凸起。红疹肿大、灼热、较硬,有疼痛感,外观类似橘皮。更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囊疱、水泡以及瘀点,也可能有皮肤坏死。淋巴结可能会肿大,可能会造成淋巴水肿。偶尔还会看到红疹延伸到淋巴结的一道红色条纹。丹毒可能会出现在皮肤的任何部位,包括面部、手臂、手指、腿和脚趾,但发病最多的部位是肢端。脂肪组织最容易受到感染,面部特别是眼部、耳、面颊皮肤也很容易受到感染。肢端的重复感染可能会导致慢性淋巴结炎。大部分丹毒病例是由化脓性链球菌(英语:Streptococcus pyrogens)(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也有一些病例是由A组以外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易感部位在过去是面部,而现在丹毒多发于腿部。皮肤小损伤、湿疹、手术刀口以及溃疡可能会使丹毒感染趁虚而入,常由患者鼻道中的链球菌引起。小的抓伤或擦伤后感染进入伤口并扩散会导致毒血症。丹毒并不会影响皮下组织。丹毒感染部位不会流脓,只会流出血清或浆液。皮下水肿可能会导致外科医生将丹毒误诊为蜂窝性组织炎。这种病症主要由边缘清晰的红疹和炎症来诊断。利用血培养诊断这种病症是不可靠的,但是可以用来测试败血症。丹毒必须与带状疱疹、血管性水肿、接触性皮炎以及胸部弥漫性炎性癌区分开。丹毒可以与蜂窝性组织炎区分,因为丹毒的边缘膨胀凸起,边缘清晰。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在发病后10日左右增高。根据患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青霉素、克林霉素或红霉素。虽然病症一两日就能消退,但是皮肤需要数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由于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在初次痊愈后有时还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总是奏效,有时即使使用了预防性抗生素还会再次感染。主要见于猪等家畜的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过人类因感染此菌所患的相应病症称为类丹毒。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Template:Bacterial cutaneous infections(英语:Template:Bacterial cutaneous infections)
相关
-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肺部支气管(中至大的大小之呼吸道)的发炎。症状包括咳痰、喘鸣、呼吸急促及胸口不适。支气管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的咳嗽症状一般持续三周,逾九成是病毒
- 毫米毫米(法语:millimètre;英式英文:millimetre,美式英文:millimeter),符号mm,是长度单位单位,台湾称为“公釐”、“公厘”或“毫米”,中国大陆称为毫米。1毫米相当于千分之一米(10-3,此即为
- 螺旋菌螺旋菌(英语:Spiral bacteria)系按形态分出的一种细菌种类。其种类次于球菌、杆菌,在细菌家族中位列第三。。螺旋超过一周的螺旋菌被称为螺旋菌,而不满一周的则被称为弧菌。另外,
- 叠氮氯霉素叠氮氯霉素(英语:Azidamfenicol)是一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氯霉素相似。叠氮氯霉素只能外用,其制品(如滴眼液、软膏等)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感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
- 焊料焊料(英语:Solder),通常为锡的合金,故又称焊锡,为低熔点合金(英语:Fusible alloy),在焊接的过程中被用来接合金属零件, 熔点需低于被焊物的熔点。一般所称的焊料为软焊料,熔点在摄氏90~4
- 干燥性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脊灰脊髓灰质炎(英语:poliomyelitis,简称polio),俗称小儿麻痹症(中文名称译自日语“小児麻痺”;后者则译自英语infantile paralysis),又译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可感染人
- Q热Q型流感或羊流感(英语:Q fever或Goat flu),又称Q热或寇热,是指一种在荷兰爆发的新流感。这种流感由贝纳氏立克次体(学名:Coxiella burnetii)细菌引起 。这种流感能够通过羊群传染给
- 性类固醇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双环总门见正文双环总门(Bigyra)是一个不等鞭毛类的子类群 。包括Bicosoecea,Labyrinthulomycetes,Opalinea,Proteromonadea以及芽囊原虫纲(Blastocyst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