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始无明

✍ dations ◷ 2025-10-03 09:20:02 #佛教术语

无始无明,佛教术语。无明可分两种: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是指对法界实相如来藏的智慧一无所知,因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众生不能成就般若智慧功德与解脱生死,以及究竟圆满成佛。

无始无明不是因为开悟或修行而得,而是无始以来永恒地存在于众生心中的,没有起始的分界,故名无始无明。众生的无始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不曾有一刹那离开,但都不曾相应过。

无始无明是大乘的别教所断的惑,又可称为所知障。 所知义为“觉知心对于法界真实相的所知有所不足,因此成佛之道被障碍”

心不相应无始无明。无始无明烦恼“现行显著,迁流不住”,一切众生及“二乘定性无学”(“二乘”为声闻乘、缘觉乘,“定性”义为决定性的、不会再退转的,“无学”为已经断惑而不需再学解脱道的阿罗汉或辟支佛),自无始劫以来,不曾与觉知心相应,所以称作“心不相应无始无明”,直到产生念头想探究法界实相的时候,才会跟无明相应,所以说无始无明是跟众生的觉知心不相应的,只有跟少数想要求见实相者的觉知心相应,所以说它叫做心不相应无明。

心不相应无明住地。心不相应无明住地,是指觉知心还没有起念头想探讨法界实相的时所住的境界(即所谓“住地”),换言之,即是说觉知心不曾相应到无明时所住的境界,尚未起心想要探讨实相的人所住的境界。众生如果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并无知觉,即是无始无明,亦称无明住地,义为一向住于无始无明的境界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亦从来未想过生死轮回的本际(谓穷尽之本来者)是什么,未想过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未想过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一切都未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

必须亲闻善知识开示,了知法界实相之后,待众生想探明法界实相而起心探究时,无始无明方才开始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当菩萨开始探讨如何了知实相而证得佛果,即与无始无明相应,便会开始寻找出世间善法的修行法门。在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时候,一定会寻求开悟实相的知见与方法,可从教门或宗门来求开悟,最有力的途径就是宗门——禅宗的开悟禅法。

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证果而无需再修学解脱法的叫“无学”,尚且还需继续学习的阿罗汉之外的四果圣人叫“有学”),皆不能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唯有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才是,唯有于大乘佛菩提般若的修学中已开悟之菩萨方是,唯有诸佛陀才是完全。

一切种智学中讲,无始无明是随眠而不是种子随眠。种子是有作用的,无始无明却是无作用的,只是依众生不知道法界的实相,而施设有一个“无始无明”的名相概念。所以无始无明是没有实法存在的,并没有一个法可以说是无始无明,只是依如来藏而说有无始无明,是依众生未证悟如来藏而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而施设这样一个假名而已,所以无始无名并不是“实有法”,是依未证如来藏导致无法了知实相而假施设的名相。

空无所有只是一种无念境界,绝非无始无明。

无始无明乃是不明法界实相心——真如——阿赖耶识心体。凡夫不能明见“佛性”,不知实相法界之本体,不明此本体心及其所显示之真如性与世间法上之种种性用,故于法界实相产生臆想与测度,便堕于臆想所知之“空无所有境界”中,却返身认取离念灵知心作为真如与佛性。

菩萨当与无始无明相应时,便深思:“自己已开悟了,因何犹未成佛?因何未具足佛地一切功德及福德?”此时便起“无始无明诸上烦恼”(有“一念无明下烦恼”故,名此烦恼为上):心上烦恼、果上烦恼、定上烦恼、得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慧上烦恼、……无量无数上烦恼,诸烦恼皆因对于佛地有惑而产生,故又名为“尘沙惑”。由此时起,菩萨之无始无明上烦恼,方由自心现行流注,犹如瀑流恒不断绝,直至成佛才能断尽皆灭。此诸无始无明上烦恼自心流注,乃三大无量数劫修道所断,非破参明心或眼见佛性时顿断;最后身菩萨(又名一生补处菩萨、最后有者菩萨,为成佛前最后一世)历三大无量数劫之修行已,方能于明心见性时顿断所余极微细的烦恼障、习气及所知障极微细之“劣无漏随眠”,非未经三无数劫修道者所可顿断。

相关

  • b义/b链(英语:Sense,也称股)在分子生物学中指一段核酸分子(如RNA与DNA)及其互补序列在指定氨基酸序列中的作用性质。例如,若RNA可以直接合成蛋白质,则该段RNA为正链;反之,若RNA需要先进行转
  • 念珠菌念珠菌症(Candidiasis)是假丝酵母属(酵母菌的一种)所造成的霉菌感染,在感染口腔时,就会引发鹅口疮(Thrush)。症状和病征包括在舌头、口腔以及咽喉的部位出现小白点,也可能产生例如酸
  • 米氏方程米-门二氏动力学(英语:Michaelis-Menten kinetics),又称米氏动力学,是由雷昂诺·米凯利斯(英语:Leonor Michaelis)和贸特·门顿(英语:Maud Menten)在1913年提出,它在酶动力学中是一个极
  • 功能性灭绝功能性灭绝(Functional extinction),是指一个物种或分类单元已达以下状况:在IUCN红色名录中,一个不再有最近观察纪录,已经功能性灭绝的物种,除非真的确定最后一只个体已死亡,否则会
  • 奔宁山脉奔宁山脉(the Pennines)是英国北部的主要山脉,有“英格兰的脊梁”之称。北起南泰恩河谷地,南至特伦特河谷地,全长241公里,平均宽度约为48公里。最高峰斯科费尔峰,海拔978米。
  • 正态分配正态分布(英语: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英语: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上十分重要,经常用在自然和社会科学来代表一个不明
  • LGBT自杀人士这个列表收录了已经自杀身亡的著名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士。
  • 皮质下区大脑皮质(英语:cerebral cortex),又称为大脑灰质,或简称为皮质或皮层,是大脑的一个解剖结构。大脑皮层是端脑的一部分,属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演化史上最为晚出现、功能上最为高阶的
  • 阿噶多尔济阿噶多尔济(蒙古语:Агваржин,1423年-1453年),明朝称之为阿八丁王(阿巴喀尔津),鞑靼君主,第27代蒙古大汗,阿斋的次子,脱脱不花的异母弟。1451年,脱脱不花和掌权的太师也先决裂。阿
  • 埃里克·康奈尔埃里克·阿林·康奈尔(英语:Eric Allin Cornell,1961年12月19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碱金属原子稀释气体中(制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