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基督教

✍ dations ◷ 2025-07-20 19:34:56 #马来西亚基督教
马来西亚基督教是东正教、天主教、新教的总称,是马来西亚五大宗教谘询理事会成员之一。信徒占马来西亚总人口9.2%(2010年人口普查),73.2%的信徒聚居在东马,26.8%信徒则聚居在西马半岛。 马来西亚主要基督宗派,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浸信会、卫理会、神召会、弟兄会,独立教会等等。新教最多的宗派信徒是卫理会,其次是长老会。1511年,葡萄牙入侵马六甲带来了天主教。1641年,荷兰人占领马六甲,把葡萄牙人驱赶出去,天主教因此无法继续推广,而荷兰人同时引进了归正基督教。1710年,荷兰人让天主教徒恢复弥撒后,教徒在马六甲建立了全马来亚第一间天主教堂:圣彼得堂,这教堂维持至今,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教堂。1786年,英国人开辟槟榔屿,也在1795年从荷兰人手中接管马六甲 。1815年,英国伦敦传道会(LMS)正式差派米怜牧师(William Milne)前来马六甲建设宣教站,1860年,开放弟兄会进入马来亚。1885年,卫理公会也随着到来。长老会则主要是通过在柔佛的华人教会,槟城、怡保和吉隆坡的外国人教会成长起来。 圣公会和天主教于1882年在英属北婆罗洲成立后来到北婆罗洲。例如天主教的米尔山宣教机构(Mill Hill Missionaries),主要是集中在华人和土著社区,如卡达山-杜顺人。1882年,崇真会开始向沙巴派遣传教士。移民也是基督教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义和团起义后,从中国来的移民人数有所增加,特别是实力雄厚的中国卫理公会。1936年,信徒较少的玛多玛叙利亚东方正统教会(Mar Thoma Syrian Church)从印度喀拉拉邦海岸迁移到大马,在此建立教堂。在砂拉越,白人拉惹(Rajah Brooke)于1847年开始支持英国圣公会,后来也接纳了天主教徒。 1928年,澳大利亚的婆罗洲宣教教会开始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宣教工作,成就了今天马来西亚最大的本土教堂 - 婆罗洲基督教堂)。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报告提供了以下统计: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报告提供了以下统计: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报告提供了以下统计(包括非公民):

相关

  • 非插入式性行为非插入式性行为(non-penetrative sex,或outercourse),包括狂热爱抚(heavy petting)、擦印法(frottage)与相互抚慰(mutual masturbation),泛称性行动之中排除任何以身体部位或其他物体进
  •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指包含海马体及杏仁体在内,支援多种功能例如情绪、行为及长期记忆的大脑结构。这种被描述为边缘系统的脑部结构与嗅觉结构相近。术语“limbic”源自拉
  •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令威斯敏斯特法令是英国国会在1931年通过的法案,赋英国各自治领更大自治权。此法案中订明:一旦接受威斯敏斯特法令,自治领实际上相当于独立国家,能够自行外交、国防权利。但当时的
  • 剑桥剑桥(英语:Cambridge,旧译康桥),英国英格兰东区域剑桥郡的城市、自治市镇-非都市区,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城。剑桥建立于康河之上,于伦敦以北约八十公里。
  • 铜质铜是大多数动物的组成成分和必须的营养素,铜缺乏可导致生长和代谢的紊乱。一个多世纪以来,已知铜是呼吸色素的必须成分,并在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和酶中检测到。1847年Harless就指
  • 理查德·贝尔曼理查德·贝尔曼(英语:Richard Bellman,1920年8月26日-1984年3月19日),美国应用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动态规划的创始人。贝尔曼先后在布鲁克林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数学。
  • 介形亚纲动物介形纲(学名:Ostracoda),在日语或参考自日语的文献亦作贝虫纲或贝形虫纲,是甲壳亚门之下的一个纲级分类单元,其生物泛称作介形虫或种子虾。目前已辨识的介形虫有约7万个物种,当中只
  • 性快感性欢愉、性愉悦、性愉快(英语:sexual pleasure)或性快感(日语:性的快感/せいてきかいかん),是一种经由动物间交配过程、人类性行为或性唤起而产生之感觉,所可能带来心理与身体上欢愉
  • QWERTYQWERTY是各国使用的、基于拉丁字母的标准打字机和计算机键盘布局。“QWERTY”是该键盘布局字母区第一行的前六个字母。键的安排顺序由克里斯托弗·肖尔斯(Christopher Sholes
  • 巴科洛德描戈律(英语:Bacolod),即巴科洛德,是位于菲律宾西米沙鄢西内格罗省的首府,位于内格罗斯岛,建立于1755年或1756年,1938年升级为市,截至2015年,共有人口561875。下辖61个镇。天主教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