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贻贝

✍ dations ◷ 2025-10-02 15:27:27 #斑马贻贝
斑马贻贝(学名:Dreissena polymorpha),亦作斑马纹贻贝或多形饰贝,是一种小型的淡水生活双壳纲软体动物,属于帘蛤目饰贝科。本物种原生于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的里海及黑海区域,处于欧洲及亚洲的交界。本物种由德国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于1769年描述,模式产地在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及聂伯河。斑马贻贝于1986年时意外透过压舱水被引进到北美洲的五大湖区,然后又透过五大湖区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河连接往密西西比河河谷的水闸往南扩散,直到墨西哥湾。斑马贻贝得名于其外壳上常见的条状花纹,尽管这些条纹并非每一只的外壳都会有。个体大约如手指甲的大小,但最大可以长到约2英寸(5.1 cm)。外壳形像呈拉丁字母“D”字的形状,有强壮的足丝从其胎壳的背部固着到基底质。本物种原生于俄罗斯南部及乌克兰的里海及黑海区域,处于欧洲及亚洲交界的欧亚大陆,但已被欧洲(英国、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及瑞典)及北美洲的多国列为入侵物种。 现时在爱尔兰的西海岸亦有见本物种的踪影。斑马贻贝是一种滤食性动物(英语:filter feeder):在水里时会打开双壳纳入碎屑(英语:detritus)。由于斑马贻贝的外壳的边沿很锐利,很容易会割伤踏在其上的人的脚,所以当人行走斑马贻贝肆虐的地方时必须要穿上水鞋。多伦多怀雅逊大学有研究指斑马贻贝会“污染水质”。研究透过向放置有斑马贻贝的水柱注入一般含有浮游碎屑的湖水,比较湖水通过贻贝后水中化学成分的转变。研究结果发现斑马贻贝在消化了水中的碎屑后,碎屑里的氮化物被还原成为氮气逸脱;但磷化物消化后仍然保留在中里,间接令水中的磷化物比例增加,从而使水质更有利于水中原有的蓝绿藻生长,产生水华。而这蓝绿藻又会分泌出一些化合物,令水变臭,“影响饮用水的味道”,并“造成有毒物质大量生成”。

相关

  •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英语:Supreme Headquarters Allied Powers Europe,缩写SHAPE)在2003年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司令部(Allied Command Europe,ACE)的总部,2003年后则成为了
  • 雪貂蒙眼貂(学名:Mustela putorius furo),又名雪貂、地中海雪貂,是欧洲鼬的驯养亚种。它们是两性异形体(英语:Sexual dimorphism)的,雄貂比雌貂大。它们一般呈褐色、黑色、白色或混色,公貂
  • abbr class=abbr title=S37: 穿戴适合的手套S37/abbr安全建议标准词(英语:Safety phrases,简写:S-phrases)是于《欧盟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Ⅳ: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安全建议》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59/
  • 农业生态学生态农业,是将符合生态运作的方式运用在农业生产系统里面的一种研究。生态农业英文是“Agroecology”, agro- 这个字首代表的就是农业。使用生态学的原则来处理农业生态系统(ag
  • 郭廷以郭廷以(1904年1月12日-1975年9月14日),字量宇,出生于河南舞阳,中国历史学家,1949年前往台湾。他是中国近代史学及中国口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共同创建者
  • 断掌断掌,又称为通贯手,是指手掌纹感情线与智慧线重合成一直线,紧握手指,可见一条线贯穿整个掌面而过,中间没有中断。相对断掌而言,非断掌掌纹,感情线与智慧线是不会相交重合的。也有一
  • 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biosafety level (BSL))是指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一般学校里都会有生物实验室,医院的验血实验室也是生物安全实验
  • 丁文江丁文江(1887年3月20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人,中华民国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丁文江出身富绅,1902年留学日本,期间读到吴稚晖的文章,宣传在苏
  • 东京广播控股株式会社东京放送控股(日语:株式会社東京放送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かぶしきかいしゃとうきょうほうそう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Kabushiki kaisha Tōkyō hōsō Hōrudyngusu */?),简
  • 麦克·班尼迈克尔·法兰德·贝内特(英语:Michael Farrand Bennet,1964年11月28日-),美国政治家,出生于印度新德里。现为代表科罗拉多州的民主党籍资浅联邦参议员。贝内特早于1988年开始参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