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制

✍ dations ◷ 2025-07-14 19:49:29 #四院制

四院制(英语:tetracameralism),指一个议会由四个议院组成的议会制度,与现时常见的一院制与两院制相比,三院制与四院制等多院制十分罕见。

中世纪时的斯堪地纳维亚议会(英语:Riksdag of the Estates)(Riksdag of the Estates),就有四个议院,分别由灵(教士)、俗(贵族)、国(国人,城市市民)、野(野人,乡村的农民)四界组成。瑞典国会和芬兰国会维持四院制的时间最长,四个议院是各自独立运作的。

瑞典国会维持四院制直到1866年,随后改为两院制,并在1970年进一步改为一院制。

法国历史中也曾有过四院制议会。1800年,通过雾月政变上台的拿破仑一世制定“共和八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分属参政院、保民院、立法院、元老院四院,但是四院形同虚设,一切都由第一执政,即拿破仑一世说了算。

芬兰作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直至1906年之前都维持四院制议会。随后就被普选、现代化的一院制国会取代。

相关

  • 表面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雨水或是冰雪融化后的水流经地表产生的水流。表面径流可能是因为土壤已经吸饱水,无法再吸收水分,或者是一些不透水的表面(例如屋顶或是路面(英语:Road surface))使水流
  • 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是指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的经济政策,这些促进经济成长政策通常与供给面学派有关,也被称为涓滴效应学(不进行财富再分配,而是反过来使有钱人更富有,大企业
  • 薛聪薛聪(설총,字聪智,号于堂,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7世纪晚期到八世纪初期,为新罗国僧人元晓大师与武烈王瑶石公主的儿子。为新罗文武王时期的儒家大学者、并在新罗国担任翰林的
  • 亚历山大·科罗布科夫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科罗布科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Андре́евич Коробко́в,1897年6月20日-1941年7月22日)苏联军事指挥官,卫国战争时期任第4集团
  • 呼延姓呼延姓,源自“呼衍”,本是古代匈奴族一个部落的名称。东晋时,匈奴四大部族之一的呼衍族(或“呼衔族”)进入中原,改称呼延,并以之为姓氏。晋人稽明楚曾被赐姓呼延。五胡十六国中,呼延
  • 久明亲王久明亲王(1276年10月19日-1328年11月16日)是镰仓幕府第八代征夷大將軍,官至一品式部卿。他是第89代后深草天皇的第六皇子,母亲是内大臣三条公亲之女,从二位房子。正应二年(1289年)9
  • 1907年帝国会议1907年的帝国会议是1907年4月15日在伦敦召开,1907年5月14日结束的一场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了一项决议,将这次和今后的会议重命名为帝国会议。会议的主席是英国首相亨利·甘贝尔-班纳曼爵士。会议决定不再将英国自治殖民地称之为殖民地,而是授予它们自治地位。在会议的声明中,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改称为自治领。9月26日皇家公告授予纽芬兰殖民地与新西兰殖民地自治领地位。还提到,纳塔尔与开普殖民地将与1907年获得自治权的两个布尔殖民地奥兰治河殖民地与德兰士瓦殖民地联合,并于1910年组成南非联邦,并成为自治领。
  • IPv6过渡机制IPv6过渡机制指那些用来促进Internet从IPv4架构向下一代地址系统——IPv6过渡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那些允许仅与IPv4或IPv6网络连接的主机能够访问与之不同协议下资源的方法。为了达到IPv6的技术标准,必须有简单有效的过渡方案从现有的IPv4过渡到IPv6。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通过IETF的Internet草案和RFC来指导相关工作组讨论开发这些方法。一些基础的IPv6过渡机制定义在 RFC 4213 中。无状态IP/ICMP转换(SIIT)是在IPv6和IPv4报文头格式之间进
  •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得名源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所引发的漫画专栏争夺战(普利策与赫斯特之争)。早期便士报在美国兴起时,1833年本杰明·戴(Benjamin Day)创办的《纽约太阳报》便开始将煽情主义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此后贝内特创办的《纽约先驱报》也采用同样手段。煽情主义(英语:Sensationalism)报刊风格在政党刊物之后在美国开始兴盛。普利策时期使煽情主义达到一种新的层面,配合民众运动,普利策的刊物风行纽约。真正导致
  • 圣保禄十字主教座堂圣保禄十字主教座堂(保加利亚语:Катедрален храм „Свети Павел от Кръста“)是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城市鲁塞的一个罗马天主教主教座堂。圣保禄十字主教座堂修建于18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