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舟(1791-1858),俗名姚际仁,法号达受,字六舟,号秋檝,别署慧日峰主、南屏退叟等,世人多以其字称呼之,浙江海宁石井村人,清代佛教僧人、金石学家。其传拓手艺精湛,尤以其“全形拓”技艺闻名。阮元称其为“金石僧”“九能僧”。
六舟幼年丧父,九岁即到海宁白马庙拜松溪和尚师,十七岁正式剃发出家。二十八岁于灵隐寺受三大戒。三十岁时,六舟前往净慈寺参谒松光上人,得到上人器重,遂传承其衣钵,为临济正宗。道光乙酉(1825),六舟成为湖州萩港演教寺住持,翌年游历天台。至道光丁亥(1827)辞职回净慈寺,又前往镇江旅行,游览金山、焦山。道光戊子(1828),六舟协助修撰《云林寺志》。道光丙申(1836),经吴康甫介绍结识歙县商人、墨匠程木庵。两人一会即相见恨晚,六舟应程氏邀请前往徽州铜鼓斋为其传拓,在那里完成了作品《剔灯图》。道光丁酉(1837),江苏巡抚陈芝楣聘任六舟为沧浪亭畔大云庵住持。又受何绍基之邀至阳羡拓《国山碑》。道光己亥(1839),阮元听闻六舟碑拓之艺,向陈云伯索求六舟所拓彝器。同年,六舟与阮元同游瘦西湖。翌年(1840)五月末,六舟前往徽州程木庵家,拓鼎彝千种,计四大卷。此后两年,六舟大多在徽州为程氏传拓,与其形成一种雇佣关系,前后在徽州约四年。道光丙午(1846)受瑞郡王奕志邀请前往京师,游春泽园。道光戊申(1848),六舟住持南屏山净慈寺,至道光庚戌(1850)退居万峰山房。咸丰元年(1851),六舟与管庭芬同游绍兴大禹陵、吼山,参谒了天童寺、阿育王寺。后因足疾,回到海宁白马庙。咸丰戊午(1858)六月十四日,六舟圆寂。葬在海宁芦长桥北。
六舟以多艺闻名当时。他精于鉴别、刻竹、凿砚以及传拓,能够以传拓再现青铜器的全形,为其独门绝技。在六舟自撰年谱《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中,他自叙说:“壮岁行脚所至,穷山邃谷之中,遇有摩崖必躬自拓之,或于鉴赏之家得见钟鼎彝器,亦必拓其全形。”其技艺是受传于嘉兴人马傅岩。徽州人程木庵初次见到六舟的全形拓技艺时“谓创从来未有之事,开金石家一奇格。仰望慈云,莫慰饥渴。”便立即聘请他前往家乡传拓自己收藏的器物。在全形拓制作过程中,六舟使用的是“朴子颖拓”技法(如《芸窗清供》),也有先绘图制版,版上施拓的方法(如《焦山周鼎款识》),亦有直接在器物上椎拓的案例(如《秦量》和《秦量反面》)。
六舟还通过传拓的方式绘制锦灰堆,为好友阮元绘制了《百岁图》。据《前尘梦影录》记载,《百岁图》“先以六尺匹巨幅,外廓草书一大寿字,再取金石百种捶拓,或一角,或上或下,皆不见全体着纸。须时干时湿,易至五六次,始得蒇事。”此外,六舟还嗜好收藏古砖。张廷济《严氏古砖存》序中说,六舟收藏古砖“奇奇怪怪,时出寻常耳目之外”六舟本人则说:“余性嗜金石,集所得古砖计五百余种”。书法方面,六舟擅长行草,崇拜怀素。又擅飞白书;绘画方面,六舟擅长画花卉,尤擅画梅。管庭芬《南屏退叟传》说:“(六舟)学画于南屏付法师松光,然杂卉以白阳为宗,画梅兼擅二树、冬心之胜。”其他方面,六舟能篆刻,西泠印社藏有其作品。又能竹刻、制砚,他曾用自己收藏的晋永宁二年古砖凿磨成砚。
按钱境塘在六舟作品的裱边题记,六舟的著作有如下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