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骑木驴
✍ dations ◷ 2025-07-19 03:02:44 #骑木驴
骑木驴,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出自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口耳相传之成果,缺乏实际刑案档案证实,较有夸大恫吓之意义。关汉卿《窦娥冤》提到:“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西游记》中的李彪也被钉上木驴。小说中的“骑木驴”刑罚一般对象为判处凌迟的罪犯。《水浒传》有一段文字:“大牢里取出王婆,当厅听命。读了朝廷明降,写了犯由牌,画了伏状,便把这婆子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剐’字,拥出长街。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后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剐。”根据有些小说的描述,改进过的木驴下面有四个轮子可以推著走。内藏偏心轮,可在女犯游街时带动圆木条上下移动、反复撞击女阴,使其在示众过程中感受类似被强奸的痛楚。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第30回“赴杀场三犯施刑,入山东二臣议事”写道“置出这个木驴。其形有三尺多高,矮如同板凳相仿,四只脚向下,脚下有四个滚路的车轮,上面有四尺多长、六寸宽一个横木。面子中间,造有一个柳木驴鞍,上系了一根圆头的木杵,却是可上可下,只要车轮一走,这杵就鼓动起来。前后两头造了一个驴头驴尾……然后方标明女犯,到了女监,将毕周氏提出,两手绑于背后,插了标子,两人将木驴牵过,在堂口将她抬坐上去,和好鞍缰,两腿紧缚在凳上,将木杵向下……被这木驴子一阵乱拖,木杵一阵乱顶”。清代另一部公案小说《施公案》第283回“用奇刑假知县招供,枭逆首勇副将监斩”写道“但见此物系檀木做成,约一尺长短,通体圆滑,上粗下细,一根木棍,安在一张檀木板凳中间,下面有关扭子消息,仿佛木驴形式。朱光祖、关小西、黄天霸三人一齐走下,将毛如虎拖上板凳,左右按定。朱光祖便将木棍,从裤子外钻入谷道。施公又命人鞭背。叫两人在他腰上,用夹棍夹起。毛如虎此时被木棍捣入,气运不来,又兼夹棍、背花,痛楚难受”。在已被判死刑的妇女,如有被判此刑罚的,需木驴上游行示众。示众过程中还要用荆条等鞭打女犯以增强效果。正史中记载木驴是一种钉住犯人手脚的刑车,男女通用。《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建炎元年11月密州知州赵野弃城而逃,被密州军卒杜彦、李逵、吴顺抓回时,即钉上木驴。
相关
- 汉弥尔顿·史密斯汉弥尔顿·奥塞内尔·史密斯(英语:Hamilton Othanel Smith,1931年8月23日-),美国微生物学家。因1970年代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现限制性内切酶而与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
- 利帕里岛利帕里(意大利语:Lìpari)是意大利墨西拿省的一个市镇,位于西西里岛北侧第勒尼安海中的伊奥利亚群岛。这个火山群岛最大的岛屿(介于维苏威火山和埃特纳火山之间,距西西里岛30公里),
- 理性的时代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17世纪哲学一般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中世纪的方法――尤其
- 迈斯纳效应迈斯纳效应是超导体从一般状态相变至超导态的过程中对磁场的排斥现象,于1933年时被瓦尔特·迈斯纳与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英语:Robert Ochsenfeld)在量度超导锡及铅样品外的磁
-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又称“蜃气楼”、“蜃楼”、“蜃景”、“蜃气楼台”、“海市”等)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在大气科学中称为蜃景。古人认
- 次甲基次甲基(Methine)是指一个和甲烷对应的三价官能团(≡CH)。这个名称通常使用于:但有时也会用在
- 氟奋乃静氟奋乃静(Fluphenazine),常见商品名Prolixin,为一种精神科药物,用于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慢性思觉失调,并与氯丙嗪等低潜能的药品效果相似。本品可透过口服、肌肉注射,以及皮下
- 集镇集镇,多指镇的行政中心或乡村商业聚落。特点为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集中,居民多以商业贸易为职业。“集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商业辐射能力,属于农产品的集散地和贸易的
- 升天耶稣升天(英语:the Ascension of Jesus,英语化自《圣经》拉丁语《武加大译本》的《使徒行传》第1章第9-11节,章节标题:Ascensio Iesu)是《新约》中关于耶稣复活40天后,在他的十一个
- 大一统时期大一统时期是在物理宇宙学中的大一统理论所描述的性质,这个时期是宇宙演化的早期,跟随普朗克时期之后,大约开始于在大爆炸后的10-43秒,当时在宇宙中的温度是大一统理论的特征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