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症候群

✍ dations ◷ 2025-07-11 21:39:13 #巴氏症候群

巴氏症候群(巴氏综合征,巴氏症候群,Barth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荷兰医生彼得·巴特(德语:Peter_Barth_(Dichter))于1983年发现。巴氏征是一种X染色体遗传缺陷,通常由母亲作为基因突变携带者传给儿子,全球仅有一例为女性。X染色体Xq28位置上的Tafazzin(英语:Tafazzin)(亦作Taz或者G4.5)发生变异。患者会有扩大型心肌病变、嗜中性白血球减少、骨骼肌肉病变及线粒体异常等症状,此症是由于X染色体的基因缺陷导致参与心磷脂改制的Tafazzin减少,造成心磷脂缺乏。此影响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稳定性,造成心脏及其他器官的异常。

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遗传。该基因突变的女性携带者因只有一条X染色体发生Taz基因突变故通常不会发病。但是其儿子则有一半可能性患有巴氏征,而女儿同样有一半几率成为巴氏征携带者。巴氏征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是基因突变携带者,而儿子则为健康个体(不发病也不是携带者)。

其发生率为30万至40万分至一,美国每年约有10个新症。患儿平均在出生后3.1星期有临床症状。确诊后5年成活率51%。3岁之后的患儿无死亡。2000年以前患儿存活率只有20%。2000年以后的患儿存活率达到70%。

Tafazzin蛋白是心磷脂酶的组成部分,变异的Taz基因导致L4型心磷脂合成阻碍,造成心磷脂缺乏。心磷脂是参与能量代谢的重要脂类,也是线粒体膜和复合体的组成关键。一旦缺乏会造成心肌和其他器官代谢的异常和供能不足。Taz基因变异同时影响其他细胞信号通路,对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具体受影响的信号通路和生理反应尚在研究中。

扩大型心肌病,由于心肌无力造成心脏体积扩大。此外可能出现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多处隔膜缺损,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充血性心衰竭,心律不齐。

生长缓慢,婴幼儿阶段体重和身高都远低于平均水平,一般会误诊为营养低下或者慢性病,不能进行普通的营养学治疗。通过观察美国巴氏征基金会注册的病人得到的结果表明,通常生长缓慢在青春期会减弱减轻,甚至大多数病人的生长速度在青春期中后期达到正常水平。此外可能出现肌营养不良,肌无力,幼年期运动发展迟缓,运动耐受力不足,易疲劳,认知能力障碍,婴幼儿低血糖等。

慢性或者周期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造成反复感染或者反复口腔溃疡。

三甲基戊二酸血症,有机酸的尿含量增长5-20倍。但是有些患儿并无该症状。

基因测序筛查:Taz基因突变。

实验室检查:血液以及尿中三甲基戊二酸升高。全血球计数检查周期性血中嗜中性白血球减少。肌肉切片或血小板检查L4型心磷脂数值降低。

心脏B超:左心室肥大或扩张。

目前没有彻底治愈巴氏征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临床症状治疗。对心脏病症状给予药物控制。嗜中性白血球减少所致反复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或严重情况下使用颗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刺激骨髓生成白血球。肉碱(Carnitine)曾用于治疗,但有病例给药后心脏状况恶化,因此不建议给儿童服用。只有熟悉该病和患儿的的营养医生才可以针对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日常营养补充计划以提供合适的卡路里和营养摄入 。

严重的巴氏征病人在新生儿时期死亡率很高,由于心脏病或感染导致。偶尔猝死案例可能由于心脏供能不足。临床症状较轻的病人在儿童期一般会被诊断出心肌扩大,成年以后仍有心律不齐的问题。有接受心脏移植成功的病例。大部分患儿2岁前可以放手走路。就学后有轻微学习障碍。

血脂异常: 肾上腺脑白质失养症

碳水化合物代谢: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 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 · IIb型溶酶体储积症

脂质沉积病: 法布瑞氏症

黏多糖贮积症: 亨特综合征

嘌呤嘧啶代谢: 莱希-尼亨症候群

眼疾: 红绿色盲 · 眼白化病 (1型) · 诺里病 · 无脉络膜

相关

  • 圣荷西圣何塞(西班牙语:San José)是圣约瑟(Saint Joseph)的西班牙文。根据美国国家地理资讯情报局的统计,圣何塞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地理名称:
  • 公引公引,又称粨(英式英文:hectometre、美式英文:hectometer,记号hm)是国际单位制之一,为“百”和“米”的合字,即100米;此单位现已较少使用,曾较常用于度量道路、桥梁、铁路。米(m) · 尧米
  • 西洋西洋这个地理名词现指西方世界,但在中国历史上,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郑和下西洋年代,西洋的概念已发展到囊括西域的地步。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已经把 哈列、撒马儿罕、土
  • 宝鸡市宝鸡市,简称宝,古称陈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部,渭河平原西端。市境东邻咸阳市、西安市,南界汉中市,西毗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北达甘肃省平凉市。地处
  • 石龙子亚目石龙子亚目(Scincomorpha)是有鳞目的一个亚目。Polyglyphanodon sternbergiEutropis macularia
  • 温达 (清朝)温达(满语:ᡠᠨᡩᠠ,穆麟德:,17世纪?-1715年),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官员。初为笔帖式,历任监察御史、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康熙四十年(1701年),为议政大臣,左都御史。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 琅邪王氏琅邪王氏(“琅邪”一作“琅琊”),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以琅邪郡为郡望的王姓世族。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秦朝名将王翦之
  • 忻元龙忻元龙(?-),生于上海,中国数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分几何。1993年获得中国数学会第四届陈省身数学奖。
  • 陶承学陶承学(1518年-1598年),字子述,号泗桥。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丁未进士,累官南京礼部尚书。浙江乡试第五十三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南京
  • 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 (1809–1872)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王子(德语:Albrecht Prinz von Preußen,1809年10月4日-1872年10月14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幼子,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的弟弟。1830年,阿尔布雷希特与荷兰的玛丽安妮公主结婚,两人共有1子3女:两人最终在1849年离婚。1853年,阿尔布雷希特与罗莎丽·冯·劳希(英语:Rosalie von Rauch)结婚,这段婚姻属于贵庶通婚。两人共有两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