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L·施莱伯

✍ dations ◷ 2025-09-29 09:58:46 #斯图亚特·L·施莱伯
斯图亚特·L·施莱伯(英语:Stuart L. Schreiber,1956年2月6日-),就职于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及哈佛名下的博大研究所(英语:Broad Institute)。他引领化学生物学长达20余年。他的名字常在生物学和医学的小分子探针应用领域出现。小分子携带有大量动态信息流,会与大分子(DNA、RNA、蛋白质)携带的遗传信息流协同合作。1980至1990年间,施莱伯应用化学生物学方法在生物学界取得巨大进展,并将其形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高速发展的学科。施莱伯取得弗吉尼亚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研究生。他加入了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的研究小组,在伍德沃德逝世后继续在岸义人指导下研究。施莱伯于1980年任耶鲁大学化学助理教授。施莱伯的工作主要是有机合成方向,定义了诸如光致环加成反应(photocycloaddition)等用于建立复杂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氢过氧化物碎片合成大环内酯物、辅助立体控制、基团选择性以及双向合成。主要成就包括多种天然复杂化合物的合成,如蓝霉素B(talaromycin B),星形曲霉毒素(asteltoxin),燕麦曲霉素(avenaciolide),盘长孢酮(gloeosporone),引地霉素(hikizimycin),防霉红菌素A(mycoticin A),epoxydictymene以及免疫抑制药物FK-506 。1988年,在施莱伯参与发现FK506相关蛋白FKBP12后,他发表了关于小分子FK506与环胞菌素通过构成FKBP12-FK506-钙调磷酸酶或者亲环蛋白-环胞菌素-钙调磷酸酶三元复合体来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 这项研究与斯坦福大学的杰拉德·克勒布楚依(Gerald Crabtree)关于NFAT蛋白的研究共同解释了钙-钙调磷酸酶-NFAT信号通路。 他这项里程碑式的发现给出了细胞膜到细胞核完整信号通路的一个早期样本,这在Ras-Raf-MAPK通路还未被阐明的年代是个非常不错的发现。1993年,施莱伯与克勒布楚依发展了"小分子二聚"研究,该研究通过邻近效应让小分子活化大量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如fas抗原, 胰岛素, TGFβ和T-细胞受体)。施莱伯与克勒布楚依证明了小分子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控制动物信号通路的激活。 二聚体工具被全世界395家机构的898家实验室(截至2005年2月)分享,因此产生了超过250份学术界的同行评审。这项在基因治疗上前景大好的研究因其在小分子引导灵长类红血球生成激素的能力,即至今为止,在六年期内,没有迹象表明这种能力有所减弱,而且最近还有更多人体临床II期的有关抗宿主病的治疗(ARIAD制药公司消息)。1994年,施莱伯发现雷帕霉素(rapamycin)小分子同时连接FKBP12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标靶(mTOR) (曾命名为FKBP12-雷帕霉素联合蛋白,即FRAP).应用定向多样性合成和小分子筛选,施莱伯阐明了酵母中TOR蛋白及哺乳动物细胞中mTOR的营养素回应信号网。小分子诸如uretupamine和雷帕霉素对于显示某些如mTOR,Tor1p,Tor2p,Ure2p等蛋白质展示出了特殊效果,即接收信号多重输入,并将接收处理为多重输出(与多路处理器相似)。许多药物公司正致力于将营养素信号网应用到多种癌症的治疗,包括实体瘤。1996年,施莱伯应用小分子trapoxin和depudecin来表征分子级别的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HDAC)。 在施莱伯之前HDAC蛋白从未被离析,尽管不少人曾希望从早在30年前就被Allfrey VG.检测到的细胞提取物的酶活性得到启示,从而进行分离。与此几乎同时,David Allis与他的同事发现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这两项研究促成了这个领域的多项研究,最终导致了大量组蛋白修饰酶的特征化,这使得组蛋白以及相关蛋白都可被“标记”。通过应用全局法来解释染色质功能,施莱伯提出染色质的“信号网络模型”,而另外一种解释是Strahl和Allis提出的“组蛋白编码假说”。这些解释开创了将染色质作为调控元素而不仅仅是结构元素的思想。过去10年中,施莱伯的研究主要利用多向合成(DOS),化学遗传学, 以及ChemBank将生物学上小分子的应用系统化。施莱伯发现DOS能利用因骨架和立体化学相异而产生的不同化学空间来产生特定途径的小分子,而且能够提供产生预期的针对相应化学用途需要的化学操作,例如,组合合成与所谓化学合成建模上的Build/Couple/Pair策略。DOS通路与小分子筛选的新技术提供了许多生物学上新式的并可能是突破性的研究方法。例如,施莱伯与其合作者利用细胞印记筛选发现monastrol,这是第一种不针对微管蛋白的小分子有丝分裂抑制剂。Monastrol对一种称做驱动蛋白-5机动蛋白进行抑制,并能更深入研究驱动蛋白-5的功能。这项研究使得默克等药物公司开始研发针对人类驱动蛋白-5的抗癌药物。施莱伯的实验室应用多向合成与化学遗传学手段研究小分子组蛋白和微管蛋白去乙酰化酶探针、转录因子、细胞质固定蛋白、发展性信号蛋白(例如histacin, tubacin, haptamide, uretupamine, concentramide和calmodulophilin)等等。多维筛选的方法也在2002年被引进,用于研究肿瘤发生,细胞极性和化学空间等等。超过30家机构 的100多家实验室利用他创建的筛选中心(Broad Chemical Biology (BCB),即之前哈佛ICCB)筛选小分子,因此产生了不少小分子探针(仅2004年就报道了81例)并且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了推动小分子为基础的研究公开化,施莱伯积极推动称作ChemBank 的检验数据库和分析环境,并于2003年进入因特网。2006年3月更新的ChemBank (v2.0)让公众更容易查询与分析8700万种筛选方法中的1209种小分子筛选。施莱伯的实验室总是化学生物学的焦点,首先是在生物学三个特别的方面对小分子的独特应用,接着是在生物医学的研究中更广泛的应用小分子。作为化学生物学的头号人物,他影响着政府和私人的研究团体。学院的筛选中心模仿着博大研究所的化学生物学项目,在美国,通过政府发起的NIH图网,全国都在开展该类研究。原来的化学学部改名以涵盖化学生物学,新的刊物也应运而生(Chemistry & Biology,ChemBioChem,Nature Chemical Biology,ACS Chemical Biology)。施莱伯已经加入了三家以化学生物学为主的生物制药公司,分别是Vertex Pharmaceuticals, Inc. (VRTX), Ariad Pharmaceuticals, Inc. (ARIA), and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INFI)。这些公司已生产出对抗多种疾病的新药,包括艾滋病和癌症。

相关

  • 胸部X光胸部X光摄影(Chest film),又称为X光摄影或胸部摄影,是一种使用在胸部区域的放射造影技术,可以检视胸腔与周边器官状况。胸部X光是目前在医疗上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就像其他放
  • 多囊卵巢综合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COS),又称斯-李二氏症(Stein-Leventhal syndrome),是一连串女性因为雄性激素上升所导致的症状。多囊性卵巢的症状包含月经不规律
  • 文汇报文汇报可指:
  •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可以分化出所有血细胞的干细胞。增殖、分化血细胞的过程称作造血作用 (Hematopoiesis),主要发生在红骨髓。而红骨髓则是在胚胎发
  • 鼩鼱鼩鼱科(qú jīng)(学名:Soricidae),又称尖鼠科,是真盲缺目的一科。其下有鼩鼱亚科。基本上所有鼩鼱都被归进此科。鼩鼱是一种体型细小、外貌有点像一种长鼻鼠的哺乳纲动物──虽
  • 霍夫曼的故事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是法国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的最后一部歌剧,取材于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的小说,法语脚本由巴比埃和卡雷共同完成。1858年的《地狱中的奥尔
  • 工业区工业区指的是一个工业设施(特别是造船、采煤、钢铁业、陶瓷业等重工业)聚集的地区。通常在工厂工作的工人们也会居住在附近。在英格兰,这样工人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会以排房(连栋房
  • 瓦特福郡沃特福德郡 (County Waterford;爱尔兰语:Contae Phort Láirge)是爱尔兰的一个郡,位于爱尔兰岛南岸。历史上属芒斯特省。面积1,83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113,795人。沃特福德为郡
  • 安德烈雅·佩伊奇安德烈雅·佩伊奇(1991年8月28日-),澳大利亚藉波斯尼亚裔,跨性别女性超级模特儿,变性前名称为安德烈(Andrej)。据报安德烈17岁于麦当劳工作时被星探发掘,亦有说她在墨尔本中学的游泳
  • 精道精道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及输送精子的生殖管道,包括生精小管(精直小管(英语:Tubuli seminiferi recti)、睾丸网(英语:Rete testis)、输出小管(英语:Efferent ducts))、附睾(含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