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督府立医院

✍ dations ◷ 2025-07-12 03:54:47 #台湾日治时期卫生

台湾总督府立医院,是指台湾总督府直辖的医院,由中央出资建设与管理。其包含一般医院,以及针对特殊疾病,如结核病、痳疯病,和精神病所设的疗养院所。

台湾日治时期官设医院始于1895年6月在台北市大稻埕千秋街设置的“台湾病院”;隔年5月,台湾病院改称“台北病院”,并在台中厅、台南厅亦设立病院。之后因地方首长陈情,于同年6月在淡水、基隆、新竹、宜兰、鹿港、苗栗、斗六、埔里社、嘉义、凤山、澎湖设立病院,并在恒春、台东设立诊疗所。1898年6月,台湾总督府公告医院官制,将由地方县厅管辖的病院改隶于台湾总督府之下,由于经费限制,将部分医院裁撤,台中病院的埔里社和彰化即废止,并在同年设立台中医院斗六分院。1903年,斗六分院废止。1910年增设花莲港医院。1911阿缑医院设立后,裁撤凤山医院。1914年设立打狗医院。台北医院于1938年4月移交给台北帝国大学医部附属医院。1940年成立花莲港医院玉里分院。

府立医院设立当时,皆借用既有的民宅、寺庙或官署使用。至1904年,医院才全数新筑及搬迁。

基隆医院,大门为旧件

台南医院遗迹

松山疗养所设立于1914年,位于台北市南港区昆阳街,为台湾第一个结核病疗养院。最初称为锡口养生院,原由台北州管辖,于1924年3月由总督府直辖。战后作为省立结核病防治院。

乐生院于1930年10月开院,位于新北市新庄区中正路794号。现在为卫生福利部乐生疗养院旧院区。

养神院于1934年10月完工,位于台北市虎林街,原址为住宅。收容人数为100人。战后为省立五分埔疗养院,于1970年代迁至卫福部桃园疗养院现址`。

相关

  • 扩张型心肌病 1O扩张性心肌病(英语:Dilated cardiomyopathy、簡稱DCM),也称充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功能减弱,各心腔扩大,不能充分泵血。心脏功能的减弱也会影响肺、肝和其它器官。扩张性心肌病是
  • 食品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日益关注的一个议题。中国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以及苹果等,而主要畜产品有猪肉、牛肉、牛奶以及
  • 衙门衙门,本作牙门,又称官衙,为中国乃至东亚古代对官署的称呼,内有地方官员负责审理案件,衙门中的衙门差役就是协助地方官员搜查证据及逮捕犯人。衙门本作“牙门”,原本是军营中树立“
  • 摩西律法摩西律法(英语:Mosaic law)指的是上帝通过摩西向以色列人(原犹太人)颁布的诫命;在基督教中,简称律法。根据指示的宽泛程度,摩西律法可以指:在少数情况下,摩西律法也可指:
  • 埃里克·林德格伦约翰·埃里克·林德格伦(瑞典语:Johan Erik Lindegren,1910年8月5日-1968年5月31日),是瑞典著名的诗人、评论家、歌剧编剧、翻译家。他也是1961-1968年间,瑞典学院排名第17位的院
  • 罗振玉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初名宝钰,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商遗先生,晚年别署贞松老人,江苏省淮安府人,中国金石学家。在甲骨文和敦煌写卷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
  • 扎赉诺尔西站扎.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
  • 叶永青叶永青(挪威语:Peter Torjesen,1892年-1939年12月14日),是一位中国内地会的挪威传教士。叶永青在18岁时,接受呼召前往中国传福音。那天,他投入奉献箱的不仅是他钱包中所有的钱,还有一
  • 嶋谷征四郎嶋谷征四郎(1938年11月6日-2001年10月24日),日本足球运动员,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1959年,他共为日本国家足球队出场1次。
  • 国际海盗语言日国际海盗语言日(英语:International Talk Like a Pirate Day,缩写:ITLPD),是于每年9月19日举办的一个戏仿假日。国际海盗语言日是于1995年由约翰·鲍尔和马克·萨默斯在美国俄勒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