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漫滩

✍ dations ◷ 2025-10-03 20:46:47 #地形,平原

河漫滩,又称泛滥平原或洪泛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中下游,指由于河流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大片堆积体,是河流堆积地貌的一种。常在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在丰水季节又常被淹没。河漫滩一旦形成,在河流不改道的情况下会因河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而不断扩大,直至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而被废弃。河漫滩可分为堰堤型河漫滩、汊道型河漫滩、河曲型河漫滩等。其发育的最终结果常为形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同时亦有河漫滩地貌。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流堆积作用的结果。在这种堆积作用下,河床在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受到堆积的一岸会形成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河水流速减慢,就将悬浮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堆积体露出水面,就形成了河漫滩。河漫滩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

而河漫滩的形成又细分为三个阶段:

河漫滩类型的不同主要由河床类型的不同造成。主要分为3种:

随着河曲不断地横向发展,凸岸部位形成一组弧形垄岗状沙坝与弧形洼地相间的扇形体,称为迂回扇。组成迂回扇的多条垄岗向河流下游方向幅聚,向上游则逐渐幅散开来。故可以根据垄岗聚散分布情况大体上可以恢复河床移动和河曲发展过程,在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上据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

作为一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河漫滩平原通常比较广阔,且土壤肥沃、取水方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此定居,许多大城市就建在河漫滩平原上。

但另一方面,由于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有被淹没的可能,在这里定居不一定十分安全。历史上许多大洪水,如1931年江淮大水、1998年中国水灾都与居民点所在河漫滩被淹没有关。

相关

  • 对乙酰胺基酚7.21 g/kg (0 °C) 8.21 g/kg (5 °C) 9.44 g/kg (10 °C) 10.97 g/kg (15 °C) 12.78 g/kg (20 °C) ~14 mg/mL (20 °C)对乙酰氨基酚(英语:Acetaminophen),又称
  • 保罗·博耶保罗·德罗斯·博耶(Paul Delos Boyer,1918年7月31日-2018年6月2日),美国生物化学家。因阐明三磷酸腺苷生物合成的机理而与约翰·沃克、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共同获得1997年的
  • 私家车轿车,某些地区称房车或私家车,美国英语称为Sedan,在英国则称为Saloon,通常指用于人员以及行李运输的汽车。轿车除乘客厢外,外观上可见明显长度的车头与车尾,因此可从外形上清晰分
  • 浊齿龈边塞擦音(Voiced alveolar lateral affricate)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口语中。表示此音的国际音标(IPA)是⟨d͡ɮ⟩,并常常被简化为⟨dɮ⟩。浊齿龈边塞擦音的特征包括:浊齿龈
  • 嘉靖大地震嘉靖大地震,也称华县大地震,是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大型地震,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测算地震震级8.25级,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的101个县受灾
  • 不杀生无杀生(英语:Nonkilling)倡导人类社会不应该有杀生 ,不应该有杀生威胁,以及不该存有可助长杀生的环境。尽管在学术讨论上,无杀生主要探讨的是同人类有关的课题,但其实这个用词也可
  • 建设在建筑及土木工程中,建设(英语:Construction)是指组装与建筑建物的过程。大规模的建设需要人类的多工合作才能完成。通常一个建设任务,要由专案经理来负责管理,也需要营建经理(cons
  • 食用菇食用蕈,或称食用菌或食用菇、食菇,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子实体(不包括酵母菌、青霉菌等微生物)。决定真菌是否可以食用的因素包括毒性、味道、硬度、和气味。有些有毒的蕈类经过
  • 王懋竑王懋竑(1668年-1741年),字予中,号白田,江苏宝应县人。王懋竑为王式丹之侄。生于清圣祖康熙七年(1668年),少从叔父式丹学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乡试中举,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成戊戌
  • 舱外活动列表 (2000年至2014年)本列表包含了所有的2000年至2014年之间的太空行走;即所有宇航员完全或部分离开航天器的事件。舱外活动开始及结束时间均为协调世界时(UTC)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