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国广播公司的争议

✍ dations ◷ 2025-09-29 17:37:24 #对英国广播公司的争议
本条目按时间顺序概述了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发生的丑闻。2003年7月,BBC Radio 4的一个新闻节目引述了一名英国政府官员的话,称贝理雅内阁在“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加油添醋”,而没有按照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准确向公众报告以获得公众对参与美伊战争的支持。报导这一新闻的BBC著名记者安德鲁·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后来在一篇文章中称,贝理雅内阁的新闻官阿斯戴尔·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是夸大情报的幕后黑手。英国政府完全否认该项指控,英国议会决定任命独立检察官展开调查。事件导致BBC与英国政府的关系恶化。在原先怀疑是BBC情报来源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大卫·凯利(David Kelly)自杀后,事件继续恶化,BBC和英国政府都被指责应对凯利之死负责。在英国常任上诉法官布莱恩·赫顿(Brian Hutton, Baron Hutton)最后发表的《赫顿报告》(Hutton Inquiry)中,吉利根和BBC高层都被指责对新闻处理不当。此事件导致吉利根本人、BBC总裁和BBC理事会主席的辞职。2004年1月4日,BBC电视节目主持人罗勃特·克洛伊(Robert Kilroy-Silk)在英国《周日快报》(Sunday Express)发表了一篇歧视阿拉伯人的文章〈我们没亏欠阿拉伯人〉(We Owe Arabs Nothing),导致BBC停播他的节目。2006年11月27日,BBC第一台儿童节目《蓝色彼得》电话有奖征答活动结果造假。该集由于出现技术问题,无法顺利产生赢家,一名工作人员要求一名当时与父母参观该节目录影的女孩冒充电视观众。工作人员把正确答案告诉该女,接着让该女利用该节目摄影棚内的电话机拨打至活动现场,并声称是从伦敦打来的。当时一名现场观众目睹事情经过,检举此事。2007年7月12日,BBC因此遭通讯管理局(Ofcom)罚款45,000英镑;后来因为该集在CBBC重播,BBC又遭通讯管理局罚款5,000英镑。2007年7月13日,BBC纪录片《与女王的一年》(A Year with the Queen)预告片剪辑错误,让观众误以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美国女摄影师安妮·莱柏维兹(Annie Leibovitz)发怒并拂袖而去。BBC为此公开道歉并澄清,伊丽莎白二世步出拍摄地点的那一段是在莱柏维兹开工前拍摄的。7月20日,该片制作单位RDF媒体集团(RDF Media Group)创意总监史帝芬·蓝伯特(Stephen Lambert)承认这是他出的主意,并表示愿意辞职以示负责。BBC与英国独立电视台等电视台已决定停止委托RDF制作电视节目。2007年7月19日,BBC内部调查发现,《莉姿柯萧秀》等多个节目内容造假,由工作人员充当节目游戏赢家,或根本没有送出奖品。2007年9月2日21时(英国时间),BBC第三台播出纪录片《少女整形》(Under 18 and Under The Knife),该片将罹患厌食症的17岁少女琳西·鲍曼(Lynsey Bowman)送到美国德州进行隆乳手术,引发争议,BBC被讥为“英国波霸公司”(British Boob Corporation)。《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批评BBC把英国国民缴交的收视费浪费在这种“缺德节目”上,并表示担忧琳西隆乳后的心理健康状况。BBC辩称,隆乳手术费是由琳西父母支付,手术前已取得琳西父母同意,绝无使用国民缴交的钱。2011年8月3日,BBC网站坦承,包括BBC在内的国际媒体都被加拿大心理测验公司AptiQuant发布的假新闻“Internet Explorer用户的智商更低”骗了;该文一度登上BBC网站浏览率第一名。2012年5月,BBC盗用意大利摄影师迪拉罗2003年在伊拉克南部沙漠拍摄作品,为胡拉大屠杀作虚假报导。2013年4月14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表示,BBC电视时事纪录片节目《广角镜》记者斯威尼(John Sweeney)假扮成该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参与学会活动,目的是为了前往朝鲜进行隐性采访;学生们事前没有清楚得知,将有3名BBC员工随团出发、藉这趟旅程进行暗访朝鲜并在《广角镜》中播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表示,该学院完全支持新闻调查“视公众利益为先”的原则,也赞扬记者在险要世道中的工作,“但我们不能纵容以学院之名、借学生之名来包庇这种行动”;而BBC总裁托尼·霍尔拒绝取消播放此段内容,但“对于BBC员工利用了学校的名义及名声作为欺骗手段,向学院致歉”。BBC则在一份声明中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其他学生都事先得知有一名记者希望随行,令他们可以作出决定,并都已经获告知潜在风险。2013年6月7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BBC新总部落成揭幕,受到BBC热烈欢迎,也吸引BBC员工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跟拍。英国《君王杂志》(Majesty Magazine)总编辑席维德(Ingrid Seward)说,当时BBC员工就像僵尸一样如影随形跟着高龄87岁的女王,“这些员工不知该怎么欢迎女王,真让人感到难过,他们的行为无礼而冒犯。”“BBC应事先告诉员工,绝不能用手机拍女王。如果我是女王,我会动怒。”“电视上看到女王的造访画面,令人觉得非常怪异,员工可说完全失控。我认为:BBC在女王莅临前,应该先教导员工应有的礼节。”BBC发言人说,女王莅临对BBC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日子,“员工们很希望一同欢庆、并热情接待女王陛下。”2014年7月20日,不满BBC报导以巴冲突新闻疑似偏颇报导偏袒以色列,抗议者数百人前往BBC总部抗议。抗议者高喊“BBC,你可耻(shame on you)”。2014年9月16日,约有千人以上苏格兰人在BBC苏格兰总部前聚集,抗议BBC处理苏格兰独立运动问题的新闻上的偏见;BBC针对苏独领袖萨蒙德的报导错误的认为其忽略记者的问题,萨蒙德随后表示这是BBC的偏见与污蔑。2015年英国媒体指控,《人类星球》在沙漠一期,用半驯化的狼代替了野狼拍摄,两个蒙古牧民冲着戈壁上的野狼开枪也是排练的假动作,许多狼跑过镜头的动作是狼跑向画面外的驯养员。2018年4月,在网络压力下,BBC承认《人类星球》存在造假,印度尼西亚雨林中树屋原住民科罗威人片段全为造假,树屋是当地人收了节目组的钱搭建出来的,参与另一节目《My Year With The Tribe》录制的冒险家Will Millard在当地发现疑点后追查才发现实情,之外还捏造了围绕树屋的相关文化,例如树屋建得越高家庭的地位就越高、男女居民用树屋分开、人们交谊是在树屋中用火烤过的西米棕榈树叶团等等,是捏造、或将某几个人私人小嗜好添油加醋成全族重大文化。至于其他网络或民间研究员指控的造假片段,BBC未作回应。但BBC其他纪录片《地球脉动》、《巴塔哥尼亚:地球的隐秘天堂》、《冰冻星球》、《蓝色星球2》、《行星地球2》之前就有过争议性造假,例如许多动物画面是在动物园或摄影棚拍摄、但剪接让人误导是野生画面,以及一些自然火山画面是经过影像增强软件和不同场面拼剪,只是这些属不属于严格意义的“造假”尚有两派争议。

相关

  • 可待因可待因(Codeine),化学式为C18H21NO3,是一种鸦片类药物(opioid),有止痛、止咳和止泻的药效,它的硫酸盐或磷酸盐常用于药品中。可待因是一种存在于鸦片中的生物碱,含量约占0.7-2.5%。它
  • 施普林格·自然施普林格·自然公司是一家科学刊物出版社,成立于2015年5月。该公司由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与霍尔茨布林克出版集团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和麦克米伦教育
  • 刀豆刀豆(Canavalia)为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为豆科下的一个属,含70-75种不同种刀豆。
  • 皿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八个(五划的则为第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皿部归于五划部首。皿部以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
  • 肯定后件肯定后件(Affirming the consequent),是一种形式谬误,其形式如下:这种主张是无效的,也就是说,虽然1和2是真的,结论的3却是错误的。因为在1的地方,并没有声明P是唯一导致Q的原因。因此
  • 折叠车折叠车是可折叠的自行车,俗称小折,大小从12寸到26寸不等,最常见的是16寸、20寸的。折叠车一般重量从8.5kg到15kg不等,可以携带至公车、地铁、火车上,常被用作公园休闲,或者短途郊
  • 马王堆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境内,临浏阳河,为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利苍妻子辛追(有说法称其为“避”)及其子利豨或兄弟三座墓葬。1971
  • 钻木取火火(英语:Fire)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所进行的强烈氧化反应,且其能量会以光和热形式释放,还会产生大量的生成物。缓慢的氧化反应,例如生锈或消化不在上述的定义中。火的可见部分称作焰,可
  • ɽ卷舌闪音 是一种辅音,在部分口语中使用, 国际音标符合是⟨ɽ⟩, X-SAMPA符号是⟨r`⟩。卷舌闪音 的特征: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为是不
  • 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坐标:25°03′14.11″N 121°30′52.39″E / 25.0539194°N 121.5145528°E / 25.0539194; 121.5145528大稻埕圆环防空蓄水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日本称之为大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