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元论 (精神哲学)
✍ dations ◷ 2025-07-19 02:18:00 #二元论 (精神哲学)
二元论(dualism)是一个多义词。本体论上的二元论,与一元论对应,二元论认为世界由两种不可缺少且相互独立的元素组成,而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唯一的。本体论的一元论者认为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只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独立的,都属于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哲学上的二元论,一般指的是即不偏向于唯物主义,也不偏向唯心主义中的任何一个派别。一些唯物主义者认为这种二元论的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二元论和唯心主义都不是唯物主义。
一些唯心主义者认为唯物主义同样也分为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而大多数唯物主义意识不到他们自己属于主观唯物主义,主观唯物主义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本质上也属于唯心主义。二元论是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笛卡尔。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据此,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笛卡尔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灵魂和形体”。他认为这两个实体是彼此独立存在的。灵魂的属性是思想,形体的属性是广延。这是典型的二元论。为了沟通这两个毫无共同之处的实体,以说明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他又把上帝作为桥梁,说灵魂和形体只是相对的实体,两者都是绝对实体上帝所创造的。二元论者主张二元并存。二元并存的理念是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出,认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灵魂所处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身体所处的现实世界,认为身体上的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并非是真实的世界”,唯有灵魂所处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此感官的世界只是灵魂世界的影子。譬如笛卡儿,他是一位物质二元论者(substance dualist),他的心物二元论(mind–body dualism, 或称 mind–body duality),认为现实(reality)由两种根本上不同的物质(substance)心(immaterial mind)和广延的物质(物、extended matter)组成。这个观念并非只是纯粹的幻想,而是由当时所能运用的方法如内省法等,去验证得到的结论,而近来的临床研究,也发现脑中的感觉不同于感官所受到的刺激,因此二元论历来的研讨都有其意义与改变的理由,当中有错误的推论,也有正确的推论。例如就近来各种断肢患者所产生的幻肢研究,都证实了脑中的感觉不一定要由感官而来,而感官的刺激也不一定会影响到脑,因此早期大量论述灵魂与身体的议题,都是有其依据与意义,不能全盘否定其价值。二元论持有者认为世界由两种力量统治:善与恶。善是精神,是灵魂,是善的力量创造的一切东西;而恶是物质,是肉体,是恶的力量创造的一切。这两种力量对抗著,共同支配世界。“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在严格二元论者(如摩尼教)眼中,分别是两个神,一个善的神,一个恶的神。他们地位等同,力量相同。而温和二元论者(如塞特派,参见:诺斯底主义)认为,只有一个上帝,即善的力量。而恶的力量,是比上帝稍微低一个档次的路西法(Lucifer),力量也次于上帝。而人类也被这两种力量所支配——善的灵魂,恶的肉体,灵魂藏在肉体之中。如果恶属性的肉体在较量中占优势,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肉欲所支配,变成“恶”的人。如果善属性的灵魂占优势,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善”的人,也即是上帝的子民。从“恶”变“善”,要通过苦修,祷告等方式,把灵魂从肉体中洗涤出来。 不过与其他理论不同,基督教公认的二元论,人的灵与肉体的感受高度结合,所以也有称为灵与魂,其中人的魂附属于灵,但是又通过魂的对灵意志的影响把从肉体来的感受在灵里反应给灵。道教认为存在阴阳二元论,但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和阳代表的事物和精神互相转化共存,便生出万物万有。在佛教当中更进一步,否定了二元论,认为万物“非一非二”,是众生各自所缘所受生出的感官,皆是相对而言,不过是执着其有,而并没有真正的对立,并以盲人摸象譬喻。印度教吠檀多学派有二元论(英语:Dvaita)、不二论、胜二元论(英语:Vishishtadvaita)的不同学说。佛教反对二元论,称之为“一边论”,倡导中道。生物学上,二元论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的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生物学家兰姆认为被子植物至少是二元起源的,被子植物分为轴生孢子类和叶生孢子类二大类。前者的心皮是假心皮,并非来源于叶性器官,大孢子囊直接起源于轴性器官,包括单花被类、部分合瓣类以及部分单子叶植物,这一类起源于盖子植物的祖先。后者的心皮是叶起源,具有真正的孢子叶,孢子囊着生于孢子叶上,雄蕊经常有转变为花瓣的趋势,这一类包括多心皮类及其后裔,以及大部分单子叶植物起源于苏铁类。恩格勒认为,葇荑花序类的木麻黄目及荨麻目等无花被类,它是和多心皮类的木兰目是缺乏直接的关系,二者是平行发展的。二元并存(Dualism)的理念是由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提出,认为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灵魂所处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身体所处的现实世界,认为身体上的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并非是真实的世界”,唯有灵魂所处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因此感官的世界只是灵魂世界的影子。譬如笛卡儿,他是一位物质二元论者(substance dualist),他的心物二元论(Mind–body dualism, or mind–body duality),认为现实(reality)由两种根本上不同的物质(substance)-心(immaterial mind)和广延的物质(物、extended matter)。这个观念并非只是纯粹的幻想,而是由当时所能运用的方法如内省法等,去验证得到的结论,而近来的临床研究,也发现脑中的感觉不同于感官所受到的刺激,因此二元论历来的研讨都有其意义与改变的理由,当中有错误的推论,也有正确的推论。例如就近来各种断肢患者所产生的幻肢痛研究,都证实了脑中的感觉不一定要由感官而来,而感官的刺激也不一定会影响到脑,因此早期大量论述灵魂与身体的议题,都是有其依据与意义,不能全盘否定其价值。奇迹课程认为所有的感受和刺激,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经验和现象,都只是心灵的投射,脑完全无实质作用,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完全像是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在经验著世界。奇迹课程否定了许多哲学主张中“世界是存在的”这一基础的假设,不谈论一般哲学常会先行提问的:“宇宙是怎么来的?这个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并认为只有“纯一体”的“灵性”才是唯一的存在,时间、空间完全只是个假象。其主张被奇迹课程的学习者认为与柏拉图“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之主张,看似相似却有根本的不同,因为“现象世界这个‘影子’根本没有发生过,而‘理念世界’也从未产生过欲造出与自己相对之物的想法。”
相关
- 焦磷酸盐焦磷酸盐(英语:Pyrophosphate)是焦磷酸的盐。焦磷酸盐又称二磷酸盐或双磷酸盐(英语:Diphosphate)。在食品添加剂中,焦磷酸盐的代号是E450。除了正盐以外,也有一些焦磷酸的酸式盐存在
- 军人和平期间罕见军事强国有实力编制普通国家有实力编制军人,是对国家军队中现役武职人员的称呼,类似古代的武士、骑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
- 九一一事件阴谋论911阴谋论(英文:9/11 Conspiracy Theories)是一种认为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美国九一一事件是一场政治阴谋的观点。阴谋论认为,官方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描述中具有多个疑点,例如飞
- POMC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前脑啡黑细胞促素皮促素(Pro-opiomelanocortin),简称POMC,为一种由241个氨基酸组成的前驱多肽。POMC最初翻译且修饰前的型态称为原PO
- 汉斯·奥斯特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丹麦语:Hans Christian Ørsted,1777年8月14日-1851年3月9日),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学家。在物理学领域,他首先发现载流导线的电流会产生作用力于磁
- 大力神大力神火箭是美国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前身为LGM-25太阳神洲际弹道导弹,共发射368次(1959年至2005年),包含于1960年代中期的双子星载人计划。大力神火箭至1980年代晚期持续
- 甲虫See subgroups of the order Coleoptera(英语:subgroups of the order Cole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目,包括各种甲虫。目前全世界的甲虫,约182科,约有35万种,超过
- 希罗菲卢斯希罗菲卢斯(希腊语:Ἡρόφιλος、/hɪˈrɒfɪləs/) 公元前335-280 – 公元前255,是一名希腊医生及第一个解剖学家,出生于迦克墩用人脑做实验,开创了神经解剖学,在超过2000年
- Nasub2/subSsub4/sub四硫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S4。它是橙黄色的固体,可溶于水并伴有水解。它是钠硫电池中的一些特殊聚合物及中间体的前驱体。它可由硫氢化钠的醇溶液和硫单质反应得
- 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台湾及大陆地区也称法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法律制度从宏观角度来说,与法系的概念比较接近。而法律多元主义是多种法律制度存在于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