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湾学院

✍ dations ◷ 2025-07-08 11:10:29 #弗拉湾学院

弗拉湾学院(英语:Fourah Bay College),一译福拉湾学院,是位于非洲国家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一所大学。成立于1827年,为西非首座按照西式标准建立的大学;学校也是“宗教信仰与全球参与倡议计划(英语:Faith and Globalisation Initiative)”的成员之一。

弗拉湾学院由英国圣公会成立于1827年2月18日,是英属塞拉利昂(英语:Sierra Leone Colony and Protectorate)乃至西非的第一所实施现代学制的大学,建校伊始,学校主要为西非培养合格的本土基督教神职人员、宣教士,其后逐渐成长为综合性大学,并于1876年成为英国达勒姆大学的附属学校;该校在基督教神学、教育学、医学、法学、哲学等领域长期居于西非领先地位,曾吸引不少英属西非殖民地上的黑人学生前来就读,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而当时的英属塞拉利昂(英语:Sierra Leone Colony and Protectorate)首府弗里敦也因弗拉湾学院、塞拉利昂语法学校(英语:Sierra Leone Grammar School)等西式学校的教育兴盛,得到了“西非雅典”的美称。

此后直至塞拉利昂独立后,学院仍长期为该国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在1967年脱离达勒姆,成为塞拉利昂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ierra Leone)的一个学院;但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塞拉利昂内战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极大冲击;内战结束后,弗拉湾学院开始重新举办大学教育,但因为师资的流失及基础设施的毁损而一度恢复缓慢。

截至2023年,弗拉湾学院开设了艺术系、工程系、理论与应用科学系、社会科学与法律系、应用会计系5个系,以及成人教育研究所、非洲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与图书馆、信息与通信研究所。该校还在弗里敦市内拥有一所附属小学及附属中学;另外,校内还有学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赣南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的孔子学院教学点。学校以塞拉利昂官方语言英语授课,学生也可以选修法语及汉语等语言作为第二外语。

自从学校于1827年招收了第一名学生克劳瑟(英语:Samuel Ajayi Crowther)以来,弗拉湾学院已经为塞拉利昂等国在各领域培养了不少人才。塞拉利昂总督亨利·波士顿(英语:Henry Josiah Lightfoot Boston)爵士、塞拉利昂总统欧内斯特·巴伊·科罗马、联合国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扎伊娜卜·哈瓦·班古拉(英语:Zainab Bangura)、弗里敦市长撒母耳·刘易斯(英语:Samuel Lewis (barrister))、牛津大学第一位黑人校友克里斯蒂安·科尔(英语:Christian Cole (barrister))、塞拉利昂国歌作词人克利福德·纳尔逊·菲尔(英语:Clifford Nelson Fyle)、文学批评家埃尔德雷德·杜罗西米·琼斯(英语:Eldred D. Jones)、拉萨热临床治疗专家安尼鲁·康特、:66-68中国民航总局运输司司长王荣华等人都曾在该校就读。

相关

  • 马尔科姆三世马尔科姆·麦克邓肯(中世纪盖尔语:Máel Coluim mac Donnchada,现代盖尔语:Maol Chaluim mac Dhonnchaidh,意为邓肯之子马尔科姆。 ?—1093年11月13日)是苏格兰国王(1058年–1093年1
  • 光复会光复会又称“复古会”,是清朝末年的反清革命组织,主要由江浙人组成,主要活动于江浙一带和南洋等地。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4年11月于上海成立,与同盟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语: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拉脱维亚语:Vilhelms Ostvalds;1853年9月2日-1932年4月4日),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他提出了稀释定律
  • 气球观测员章气球观测员章(德语:Ballonbeobachterabzeiche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徽章。 它被授予纳粹德国陆军人员,他们操作的气球的飞行高度为300英尺(91米)至500英尺(152米)。这些
  • 周仲荣周仲荣(1965年8月-),浙江诸暨人,汉族,无党派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川地区代表,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分管战略发展与学科建设工作、信息公开
  • 丁文方丁文方(1932年-2011年4月3日),男,回族,山东济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伊斯兰教人物、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济南大学首任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宗教界,分入第五十一组。并担任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专委。
  • 塔纳伊斯石板塔纳伊斯石板(英语:Tanais Tablets,俄语:Таблички из Танаиса)是两块在希腊黑海殖民地塔纳伊斯(Tanais,今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发现的石板,上面刻有希腊语的铭文,年代在公元2-3世纪。塔纳伊斯石板在1853年由俄罗斯考古学家保罗·列昂捷夫(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Леонтьев)所发现,现藏圣彼得堡的艾米塔什博物馆。石板中提到的几个人名Horoúathos, Horoáthos, and Horóathos(Χορούαθ, Χοροάθος, Χορόα
  • 裴俊裴俊(越南语:Bùi Tuấ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TH-Khaai-TP0","TH-Khaai-TP2","TH-Khaai-PP0","TH-Khaai-PP2","TH-Sung-PP0","TH-Sung-PP2","TH-Sung-TP0","TH-Sung-TP2","TH-Sy-P0","TH
  • 嵌入式C语言嵌入式C语言是由C语言标准委员会(英语:ISO/IEC JTC 1/SC 22)为解决C语言与不同嵌入式应用之间存在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一种C语言标准化扩展。在早期的嵌入式应用中,工程师需要对C语言进行扩展以使系统能够支持诸如定点数,多个不同的存储器以及I/O等功能,但对于不同系统的扩展并不能通用,非标准化地扩展将会降低软件的可移植性。因此在2008年,C语言标准委员会对C语言进行了标准化扩展,以解决上述问题。扩展后的C语言在原标准C语言的基础上新增了定点运算,地址空间命名,I/O硬件寻址等嵌入式系统常用功
  • 白求恩-延安造反团白求恩-延安造反团,是由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外籍党员组织之一,由美国人李敦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创建。李敦白原为美国军人,经由宋美龄介绍在联合国救济署中国区工作,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白求恩-延安造反团实际上与白求恩无任何关系,只是因为成员都为外国人,故借用白求恩的名字体现该组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