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弧

✍ dations ◷ 2025-10-08 18:22:06 #火山弧
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水、挥发物,因此能降低地幔的熔点。当海洋板块隐没时,随着深度与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板块释出水或流体进到地幔,地幔熔融并在地底深处形成岩浆,之后岩浆上升喷发至地表形成平形于海沟的火山弧。热点跟火山弧有所不同,热点的形成通常是在板块中间而非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并且是一个接着一个产生的。热点在地质学上是指地球表面长期历经活跃的火山活动的地区。热点的火山链是板块缓慢地移动时经过地表下一个“固定的”热点而形成的。热点被认为是一股较热的、狭窄的上部地幔向上进行对流而形成的,这称为“热柱”(mantle plume)。地质学家也确认出了全球40到50个热点,最活跃的热点包括夏威夷、留尼汪、黄石、加拉巴哥群岛、冰岛等地。两种火山弧 :在某些情况下,以上两种火山弧会同时出现在同个隐没带上,一部分板块隐没到海洋地壳下,一部分隐没到大陆地壳下。( 火山弧常常和岛弧搞混。火山弧是一系列的火山,但不一定在海上;岛弧是一系列的岛,但不一定都是火山。)活动的火山弧前缘带是火山作用的发生地点。经过几百万年,活动前缘和海沟间的距离可能会增加,并且增加它的宽度。在隐没地区,从隐没板块流失的水(包括上覆的地幔部分熔融和低密度钙碱岩浆)上升侵入上覆的岩石圈 , 这导致弧火山有较多的硅质玄武岩(英语 : tholeiite)。这水分的流失是因为绿泥石在约深度40~60 km 处发生脱水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火山弧一定会跟隐没带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绿泥石的破坏总是发生在同样的深度,所以海沟和火山弧的距离是依据隐没板块的倾斜角度,角度越斜,距离越近。海沟是地表上隐没板块和上覆板块的交界处,海沟是由相对密度大的隐没板块向下拉入地底。多重地震随着隐没板块在地底下的深度增加而有更深的地震位置,而此地震带称为班尼奥夫带(英语 : Wadati-Benioff zones),当板块到达深度约100公里时,火山弧形成。

相关

  • 果糖果糖(C6H12O6,Jmol 立体图)是一种简单的糖(单糖),极易溶于水,在许多食品中存在,和葡萄糖、半乳糖一起构成了血糖的三种主要成分,可在如蜂蜜、树上的水果、浆果、瓜类以及一些根类蔬菜
  • 干细胞干细胞(英语:stem cell)是原始且未特化的细胞,它是未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的一类细胞。干细胞存在所有多细胞组织里,能经由有丝分裂与分化来分裂成多种的特
  • 取代基取代基是取代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的基团,取代发生后,会形成新的化合物。不同的取代基会导致不同的效应,如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电子效应及立体效应等,从而使不同的化合物
  • 墨西哥城墨西哥城(西班牙语:Ciudad de México 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
  • 独立行政法人行政法人,为公法人的一种,乃新公共管理风潮下的产物。为因应公共事务的庞大与复杂性,原本由政府组织负责的公共事务经运行后被普遍认为不适合再以政府组织继续运作,而牵涉的公共
  • O-18氧-18,为氧的同位素,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在氧化态为0时,则有8个电子,丰度为大约0.21%,占地壳含量约0.1%。
  • 烷基磺酸酯类磺酸酯为磺酸的有机酯,都含有R-SO2O−官能团。磺酸酯具有通式:R1SO2OR2。如R2基团为甲基,R1基团为三氟甲基,则化合物为三氟甲磺酸酯。由于RSO2O−基团在SN1,SN2,E1和E2反应中是一
  • 皮肤划痕症皮肤划痕症,又称为人工荨麻疹,是皮肤病的一种,通常患者也有湿疹,属于荨麻疹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皮肤划痕症有两种,分别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单纯性
  • 乙苯乙苯(英语:Ethylbenzene,分子式:C6H5CH2CH3)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